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海信刘显荣:从0到1,让中国电视产业不再受制于人
首页> 科技频道> 家电 > 正文

海信刘显荣:从0到1,让中国电视产业不再受制于人

来源:齐鲁壹点2021-07-08 14:35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范佳

  激光显示作为国家新一代显示技术,代表电视技术未来发展的主要趋势和方向,面对这一全新的领域,在没有前人成功经验、没有成型产品参照的情况下,青岛海信激光显示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首席科学家刘显荣,凭借不懈的努力和坚定的决心,带领海信激光研发团队技术创新,解决了一系列技术难题,开辟出电视行业的一条新赛道,为中国企业在显示技术领域赢得了更多话语权。

  坚定技术创新,攻坚克难搞科研

  2011年,海信数字多媒体国家重点实验室成立了激光显示所。彼时,科技界对于激光显示技术的研究已为时不短,但这一技术能否应用到普通家用消费品中,成为电视行业的一个新分支,谁也说不准。

  这一年,刘显荣从北大毕业,攻读光学博士的他回到了家乡青岛,加入了当时只有十来个人的海信激光显示团队。

  “我的专业是偏基础研究的,来做应用其实跨度也挺大。但是做了这么多年科研,内心觉得还是应该做一些贴近生活、能够应用的东西出来,这样比较有意思。”本可以在象牙塔里继续埋头搞研究的刘显荣,经过一番内心博弈,走向了激光显示技术的应用之路。

  来到海信,刘显荣作为海信激光显示研发团队负责人,不敷衍、不畏难,以“十年磨一剑”的科研精神带领团队研发了高亮度、高效率、高色域的激光光源模组关键技术,研制了适合超短焦投影镜头特性的激光光源模组,并将其应用于激光电视产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国内发明专利20余项、国际发明专利10余项。他主持、参与的科研项目主要有:2014年主持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基金项目“高清超短焦激光投影电视的研发与产业化课题”;2016年主持青岛市自主创新重大专项“大功率全色激光光源关键技术研发及4K激光电视产业化”;2016年作为子课题组长参与科技部国家重点专项“双高清/大色域激光显示整机研发及表征评估”。

  历经13次失败,仍有推倒重来的勇气

  激光电视作为引领下一代显示技术的代表性产品,具有大屏沉浸式体验、健康护眼、高色彩表现力以及低功耗等突出优势。海信早在2007年就开始布局激光电视产业,利用海信数字多媒体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平台开发多种原型激光电视样机,获得了国家863计划等项目的支持。然而,从技术储备到确定技术路线,从实验室技术模型到样机,从可量产的产品到真正实现产业化,激光技术要想走进用户家庭,还需要攻克诸多技术难题。

  刘显荣和他的团队选择迎难而上,继续做下去。寸步维艰的时候,他拿一句话给自己打气——“研发人员要有自己的体面”。试产过程中,在解决产品某一可靠性问题时,他和团队前后试验了13种方案都失败了,但他们仍有推倒重来的勇气。

  凭借着这种溯本求源、死磕到底的钻劲儿,刘显荣带领团队将一切成为可能。最有代表性的莫过于4K镜头的攻克。作为行业内公认的最难的镜头,4K镜头机械加工达到了接近极限值的10微米精度,而镜头装调精度标准更是严苛到5微米,相当于误差不到一根发丝直径的1/20。经过数百次调试的调试和积累才摸索出一套成熟的组装调试手法。2016年7月,全球首款DLP超短焦4K激光电视由海信发布。

  从0到1 ,开辟电视产业新赛道

  刘显荣带领团队从0到1,建立了包括激光光源、超短焦镜头在内的全套光学引擎自主开发能力,实现了从研发、设计到整机生产制造的完全自主运营,开拓出激光电视这一全新电视品类,给用户带来全新的超大屏幕的观看体验,为电视行业带来颠覆性创新,在技术和产业水平上世界领先。

  自2014年海信激光电视实现产业化以来,6年完成5次产品迭代升级,从全球首台100英寸超短焦激光电视、4K激光电视到双色激光电视、全色激光电视,海信激光电视显示画质和产品性能已全面超越传统电视。2016年—2018年,海信激光电视连续三年获得“全球显示技术金奖”。目前,海信在激光电视领域累计申请专利1203项,以绝对优势领衔全球激光显示领域,代表着中国在激光显示领域掌握了自主知识产权。

  激光电视已经从一个产品发展为一个产业,从一家企业发展为一个行业。国际显示和光电产品巨头都将激光显示产业化作为目标竞相开展研发。在当前的彩电市场上,没有一种显示产品表现出如此强大的增长潜力,2015年至2020年,激光电视的复合增长率高达213.8%,展现出巨大的市场空间和技术活力,2020年海信激光电视全球销量9.6万台,同比增长53%,激光电视成为中国彩电市场唯一增长的品类。

  从产业层面来看,海信激光电视成功打破了国外厂商在现有显示方向的技术垄断,实现了在显示领域“换道超车”,使中国占据了下一代显示技术的主动权,推动了中国显示产业从规模领先走向技术领先,让中国电视产业不再受制于人。

  回首来路,刘显荣未曾对所经历的困苦煎熬有丝毫抱怨,他所铭记的是解开谜题、测试成功时的喜悦,以及大家全力以赴、共克难关给予他的感动。于他而言,不敷衍、不畏难,归根结底是科研人员的本分。在他和团队的努力下,中国企业在显示技术领域赢得了更多话语权,点亮了更多高光时刻!

[ 责编:战钊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 双工位合练备首发

  • 守护毛泽东旧居的藏族汉子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大位移井技术是有效开发动用海上边际油田储量的利器,采用大位移井技术可节省40%左右的投资费用,这使得一些油田重新具备了开采的价值,该技术可扩增南海东部边际油田储量超5000万吨。
2024-07-01 09:40
先后生长测量了1000多个样品、一步步提高样品质量,2012年底,薛其坤团队终于成功在实验中观测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
2024-07-01 09:39
清晨,太阳从海平面上缓缓升起,一艘蓝白相间的船舶热闹了起来。一个重达2.5吨的ROV(无人揽控潜水器)基础平台从艉甲板被缓缓吊起、布放入水,展开测试工作。
2024-06-30 04:10
6月30日,举世瞩目的粤港澳大湾区超级工程深中通道,正式通车试运营。深圳至中山的车程从此前的约2小时缩短至30分钟。
2024-07-01 06:10
7年前,我脱下博士服,穿上蓝色工装,成为新松公司一名研发人员。这些年,怀着“让新松工业机器人技术水平赶超国外,实现国产机器人核心控制器自研自产”的目标,我全力以赴攻克工业机器人控制器创新研发高地,助力新松工业机器人在国际市场的角逐中,擦亮“中国‘智’造”的牌匾。
2024-07-01 06:20
建设科技强国,向什么要动力?改革,唯有改革!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科技体制改革作出一系列重要战略部署,指引和推动科技体制改革持续深化。
2024-07-01 06:05
在一项新研究中,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神经科学家培育出一种特殊类型的人类白血细胞,能促进神经纤维再生。他们的最终目标是开发出利用这些特殊细胞的治疗方法,逆转视神经、大脑和脊髓损伤,恢复患者失去的神经功能。
2024-06-28 10:47
本报记者 余晓葵摄/光明图片  6月25日,与会嘉宾在交流讨论。 世界经济论坛公布的最新一批全球153座“灯塔工厂”中,有62家是中国企业,其中不乏光伏、新能源汽车等高科技企业。
2024-06-28 10:25
记者陈海波、通讯员王玉琢从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中国计量院”)获悉,国际计量局(BIPM)官网日前发布北斗授时监测结果,标志着基于北斗的授时服务获国际认可,可以为全球提供精准可信的标准时间服务。 作为BIPM指定的国内唯一一家北斗授时监测机构,中国计量院是此次北斗授时监测数据的主要来源之一。
2024-06-28 10:23
育秧、移栽是人们常见的水稻栽培方式,而将稻种直接播入大田进行水稻直播,是近年来一种轻简化的栽培方式,但也存在出苗率较低的问题。 研究表明,水稻中胚轴伸长对幼苗破土出苗具有关键作用,是提供其迅速破土的主要动力。
2024-06-28 10:19
在24日召开的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和中国科学院第二十一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深入践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推动科技开放合作。
2024-06-28 10:14
Open-ST平台为研究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精度。
2024-06-27 10:33
25日至26日,以“空间智能 新质引擎”为主题的2024空间智能软件技术大会在北京举行。
2024-06-27 10:31
26日,全球首列用于商业化运营的碳纤维地铁列车“CETROVO 1.0 碳星快轨”,在青岛正式发布。
2024-06-27 10:30
如何统筹产业发展与生态保护,贵安新区数据中心集群积极探索,走出一条绿色节能低碳之路。
2024-06-27 10:29
OpenAI当天发表声明说,原计划6月底向ChatGPT付费用户小范围开放语音助手功能,但现在认定仍需一个月才能“达到发布门槛”。
2024-06-27 10:2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