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国产手机发力中高端市场
首页> 科技频道> 家电 > 正文

国产手机发力中高端市场

来源:经济日报2022-03-23 16:01

  尽管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冲击,近年来国产手机新品上市的脚步并未停歇,国内主流手机厂商纷纷发力中高端市场,“减少机型做精品”已成不少手机厂商的共识。

  中国信通院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虽然今年前2个月国内市场国产品牌手机出货量同比下降27.9%,但仍占同期手机出货量的80.3%。专家认为,手机出货量下滑只是短暂插曲,不会影响持续向好的大局。今年国内手机市场仍可期待,总体出货量有望保持一定增长。

  市场需求不振

  今年前2个月,国内手机市场出货量下降受多重因素影响。

  重要因素之一是“缺芯”。赛迪顾问数字经济产业研究中心总经理刘旭认为,疫情对手机市场的冲击较大,手机行业结构性的供应失衡导致近两年整个行业元器件供应不足,“缺芯”更是焦点。原材料供不应求伴随采购成本提高,此种情况下手机出货量下降不足为奇。

  受疫情影响,消费者减少外出,抑制了换机需求。加之国际上5G网络部署速度放缓,一定程度影响了5G终端普及,国内手机厂商因此也有意识地调节产品供应。“当前,手机市场增量基本见顶,主要靠更新换代,而智能手机更新换代周期也在拉长。”艾媒咨询集团CEO张毅表示。

  此外,手机产品本身缺乏创新。众诚智库高级分析师王彬介绍,5G手机市场的低迷,对整个国内手机出货量形成了负面影响。从深层次看,前2个月国内市场手机出货量大幅下滑的根本原因仍是需求疲软,同时产品缺乏创新。“目前,5G资费总体偏高,消费端应用还待突破,手机市场发展需要更强驱动力。”张毅说。

  行业重新洗牌

  根据中国信通院数据,前2个月国内市场上国产品牌占同期手机出货量的80.3%,上市新机型也占同期手机上市新机型数量的93.2%。可以说,在国内市场,国产手机仍占据绝对主导地位。

  去年是各大国产手机品牌冲击高端市场的关键之年,市场竞争白热化。据vivo相关负责人介绍,影像、性能、设计和系统,是vivo长期技术投入方向,为其冲击高端市场打下了强大的技术基础。realme中国区总裁徐起表示,公司将70%的研发费用投入高端技术研发,增强软硬件实力,提升产品体验。

  先在中低端市场站稳脚跟再冲击高端市场,已成手机行业定律。刘旭认为,最直接原因是高端机型溢价高、利润空间大,一些手机品牌高端机型带来的利润约占其总利润的三分之二。高额利润意味着厂商有更多资金来攻克关键技术、形成核心竞争力,进而不易被高速迭代的智能手机市场所淘汰。同时,高端市场用户追求的是体验和品牌效应,用户忠诚度更高。

  “要推动国产手机走向高端,研发投入是前提,产品能力是基础,品牌营销和渠道建设缺一不可。”王彬说。

  创新寻求突围

  “想要做出有价值的创新,唯一路径就是自研,而且是通信、芯片、材料底层的深度自研,用关键技术解决关键问题。”OPPO首席产品官刘作虎说。

  去年,5G技术进入普及阶段,千元机已成标配。今年,手机厂商还将在高端领域展开激烈竞争。王彬认为,主流手机厂商或是发布自研芯片,或是布局折叠屏手机市场,以寻求突围。随着新机型和新技术的成熟,国内手机市场在下半年或将出现变化。

  数据显示,去年,国内市场5G手机出货量达2.66亿部,同比增长63.5%,占同期手机出货量的75.9%。今年前2个月,国内市场5G手机出货量达3769.8万部,占同期手机出货量的78.7%。可以说,5G手机对4G手机的替代比预想中更快更早。

  同时,去年底一批折叠屏手机新品密集发布,价格也降至万元以内,主流手机品牌几乎齐聚这一新赛道。在当下成熟的智能手机市场,折叠屏手机成为营销热点,打破了“千机一面”的状态。

  去年,国内折叠屏手机市场规模约为150万台,市场占比约为0.5%。但刘旭认为,相比规模,折叠屏手机更大的意义是以未来技术之名将品牌价值上探到更高领域,国内头部厂商纷纷追捧,市场热度不断升高。

  虽然国内手机市场的不确定因素依然存在,但从去年数据看,回温态势明显。“各方信心正在提振,信心将转化为购买力。今年5G网络部署和运营商服务还将完善,折叠屏手机有望进一步实现产能提升、技术进步和价格下探。在多种因素催化下,将引起一小波换机潮,为趋稳的国内手机市场形成推动力。”刘旭说。(记者黄 鑫)

[ 责编:肖春芳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院士揭秘一只鸭的“增值密码”

  • 重庆潼南东升大桥通车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国家能源局20日发布的全国电力工业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2月底,全国累计发电装机容量34.0亿千瓦,同比增长14.5%。
2025-03-21 03:40
今年前两个月,我国装备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10.6%和9.1%,有力支撑工业经济实现稳步向新向好发展。
2025-03-21 03:40
2024年12月16日,中国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使用长征五号乙运载火箭/远征二号上面级,成功将卫星互联网低轨01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5-03-21 10:12
一颗青梅、一杯酸奶、一碟陈醋、一缸酸菜……中国人的餐桌上,常能看到酸味的身影。夏季气候炎热,人体出汗较多、胃口可能变差,适量食用酸味食物可以起到开胃、收敛止汗的作用。
2025-03-21 10:11
阿卜杜拉国王科技大学的一项开创性研究首次直接观察到了DNA开始解旋的瞬间,揭示了使细胞能够准确复制其遗传物质的基本机制。
2025-03-21 10:09
根据新一期《自然》杂志发表的气候科学研究,2023/24年海洋表面温度的大幅上升虽然是异常现象,但用气候模型预测时并不全然意外。
2025-03-21 10:07
液体粉笔的研发让师生免受粉尘之扰,如今湖北应城市黄滩镇刘垸村粉笔年销售额超过1亿元,村民眼中的夕阳产业焕发新生。实践证明,深耕技术创新,用好技术赋能,不仅能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还能提高产品品质和性能,打造差异化竞争优势。
2025-03-20 09:54
今年春节刚过,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研究员黄家兴就跨越3000多公里,从北京来到云南沧源佤族自治县,开启新一年的追花之旅。跟着帮扶团队,蜂农李光强学到了真本事:以前有蜜就割,蜜蜂饿肚子出逃;现在留蜜补蜜,提高采蜜效率。
2025-03-20 09:53
对人性温度的感知,对多元价值的判断,对公共利益的坚守,这些人类独有的认知维度,是AI无法替代的核心价值。
2025-03-20 09:52
从燧人氏钻木取火,到墨子提出“光沿直线传播”的朴素理论,再到牛顿用棱镜分解白光揭示光谱的奥秘,光始终是科学与技术演进的见证者。进入21世纪,这场跨越千年的对话迎来了全新维度——光经济。
2025-03-20 09:49
春分,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四个节气。在国家卫生健康委19日举行的“时令节气与健康”发布会上,专家提醒,春分时节,昼夜平分,公众要注重规律起居、保证睡眠、均衡寒热饮食、适时添减衣物。
2025-03-20 09:40
近日,国内首款碳-14核电池原型机“烛龙一号”发布,这标志着中国在核能技术领域与微型核电池领域取得重要突破。
2025-03-19 10:24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近日公布2024年全球知识产权申报统计数据。中国申请量为70160件,同比增长0.9%,仍是申请量最大的来源国。
2025-03-19 10:20
先优化人员分工,过去按天计工时,改为了以量计价,鼓励村民优化流程,提高效率,用人成本降低了20%。
2025-03-19 10:19
近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联合发布《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办法》,自2025年9月1日起施行。
2025-03-19 10:15
首次揭示了植物新型广谱抗病天然产物——芥酸酰胺及其抗病机制和化学防御策略,对于开发新型绿色无害农药、减少细菌病害、保证植物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2025-03-19 10:14
包括加快人工智能(AI)大模型迭代升级、推出AI应用新产品、加快开源步伐等,进一步竞速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赛道,优化人工智能落地应用体验。
2025-03-18 09:13
上海、浙江、广东、四川等地中小学也在积极开发人工智能教育资源、构建人工智能课程体系,并已取得一定成效。
2025-03-18 09:13
日前,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科研人员及合作者在重离子治癌微观机理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2025-03-18 01:55
日前,记者从江西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获悉,该保护区与湖北博得生态中心科研团队在开展生物多样性调查时发现一个蜘蛛新种——官山伪遁蛛。
2025-03-18 01:5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