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让科普与科研“双向奔赴” 共同点亮科学的星火
首页> 科技频道> 评论 > 正文

让科普与科研“双向奔赴” 共同点亮科学的星火

来源:光明网2022-09-26 11:27

  作者:杨梅、鞠鹏

  近日,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新时代进一步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既是《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的细化指导,也是未来中国开展科普工作的指导纲领性文件。它内容丰富、立意深远,为新时代中国科普工作设立了新起点,也为我们普通的科普工作者指明了方向。

  为何科普这么重要?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科普事业蓬勃发展,公民科学素质快速提高。我国科普事业蓬勃发展,公民科学素质快速提高,当前的科普已经形成了“党的领导、政府推动、全民参与、社会协同、开放合作”的共赢模式。如《意见》所述,科学普及是土壤,民众是基础,亿万大众的科学素质提升了,才能理解科技、欣赏科技、追求科学真知,吸收科学的养分,科学的土壤才会肥沃,奇思妙想的种子才会从这些肥沃的土壤中吸收养分破土而出,开出文明之花、结出社会富足之果。虽然它们并不一定都能长成科技创新的大树,但正是这些大大小小、功能多样的小植株,与大树构成了和谐的生态系统,令科技创新的参天大树不会孤立于荒漠之中,也为应对明日的未知,提供无限的可能。培育肥沃的土壤是一个长期而持续的过程,因此科普不是一蹴而就而是终身学习。尽管漫长艰苦,但每位参与者都能体会到因为土壤不断改良而带来的科技硕果,它们将持续而长久地改善、提升我们的生活,正如历次科技革命带来的成就一样。

  谁来做这些的科普工作?大众是科普工作的对象,但大众也是科普工作的执行者。传我所知,学我未知,凡有一丝科学精神和科学知识者,皆是科普工作的参与者。科学知识从发现者向更多的人进行传播,固然有先后和影响的程度之分,但最终如丢入平静水潭中石子产生的涟漪,将这种信息传向整个池塘,并永久地提升了池塘的水位。科学发现是这颗石子,科学家、科技工作者、青年人、公众是这一圈圈知识涟漪的受益者和传播者。通过系统的安排以及相关制度的设定,保持知识信息的传播链,保证科学知识以下一环节可以感知和接受的方式正确传导下去,是各级党委和政府领导下各单元的职责。在其中,科技工作者应是主力军,他们不仅是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的发现者、生产者、创建者和弘扬者,更应该是传播者。科技工作者有着最优秀的接受及思辨能力,也是多种类型社会角色(如家庭、工作单位、社区、交际圈)的多元节点,具有信息过滤、强化、翻译的能力,也具备快速应用实践知识的精力和时间。

  科普工作我们能做什么?不同领域的科学知识如不同颜料袋中被挤出的五彩斑斓的颜色,被不同的人绘成风格奇异的画呈现在公众面前。公众只看见了画作呈现出来的气势磅礴、瑰丽奇幻,却忽略了颜料是基础、想象力是核心、努力尝试绘画才是画作呈现的关键。从社会需求出发,传播不同学科的科学知识,激发公众的科学想象力,鼓励并帮助他们中的愿意尝试的人进行“创作”,是现阶段各个科普单元能做的事情。我们应当穷尽所能,帮助公众抽离出他们感兴趣的科学本质和原理,用其可以理解的方式翻译科学的信息,以激发大众对科学的兴趣。

  科普我们如何做?科技资源是科普的“源头活水”。国立科研机构有着丰富的科研成果、科教资源和完善的科研设施,在一定程度上这些都可以转化为科普资源和科普内容。近年来,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统筹安排,不断探索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科研实验室对公众开放,助力公众了解基础科研,培养公众对科学的好奇心、想象力、探索欲,深入落实中国科学院“高端科研资源科普化”计划,进一步推动科研与科普的有机结合,实现“双向奔赴”。近年来,研究所充分发挥科普资源优势,积极举办丰富多彩的科普活动,满足公众对科学的兴趣,激发公众尤其是青少年对科学的热爱和科技创新的热情。良好的践行科学普及社会责任,助力科普事业发展,打造新时代发展的“科普之翼”。

  《意见》同时指出各类媒体要发挥传播渠道重要作用,加大科技宣传力度,主流媒体要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增加科普内容。昆明植物所一直倡导“科普+宣传”的科普策划模式,结合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优势将研究所特色科普资源通过纪录片、网络直播、抖音,快手、微博、微信等不同形式开展科普宣传,充分展示研究所特色科普资源。总之,我们应当把科普当做生活的日常,它是我们理解自然、社会、甚至未来的基础,是我们享受更好的科技产品、改善生活质量、创造更多财富的“说明书”。

  未来将至,科普将是改变我们个人、国家的新思维“基础设施”。

  作者系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办公室副主任;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植物化学与西部植物资源持续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 责编:蔡琳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首艘国产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开启青岛航次

  • 老爸茶巴士“消博会专线”展现海口风情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在养老服务领域,智能机器人能帮助解决人手不足的问题。目前,一些企业研发的机器人不仅能够帮助老人取快递,还能把老人抱到轮椅上、搀扶老人走路等等,可大大减轻照护人员的劳动强度。
2025-04-07 10:03
长江作为我国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河流,孕育着超过4300种水生生物,形成了独特且复杂的生态系统。长江生态系统在国土空间生态格局中具有无可替代的战略价值。
2025-04-07 09:56
伴随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企业人才需求更加旺盛:算法架构师、硬件工程师、数据分析师……岗位细分,体现着行业对人才的多元期待。对用人企业来说,把竞得人才作为起点,将人才与研发生产流程精准匹配,完善人才培养机制,创新发展方能更上台阶。
2025-04-07 09:49
近年来,我国原创性、引领性成果持续涌现。从科研产出看,在量子科技、生命科学、物质科学等前沿领域,近年来,我国原创性、引领性成果持续涌现。我国科技期刊发展时间相对较短,建立期刊影响力和信誉,形成成熟的运行管理、传播的模式,这些都需要长期积累。
2025-04-07 09:46
武汉兰丁智能医学股份有限公司科研人员正运用AI工作站和机器人工作站进行宫颈癌样本扫描。在哈尔滨工业大学人工智能学院执行院长张伟男看来,AI与其他领域或学科的结合主要面临三重挑战。
2025-04-07 09:40
尽管AI能一键生成完整的运动方案,涵盖从热身到放松的全部阶段,但在细化到每个动作时,使用者很难完全按照标准执行。
2025-04-03 02:35
在数字经济浪潮推动下,职业教育正通过数字技术革新突破传统边界。
2025-04-03 02:35
国家数据局2日在京举行“数据价值化 我们在行动”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二场。
2025-04-03 02:25
在动物实验中,这种新型CDK2抑制剂使患病小鼠的脑部炎症消退,社交和记忆功能基本恢复正常。
2025-04-03 02:25
2日,“科学家精神百场讲坛”暨国家卓越工程师专场宣讲报告会走进燕山石化,国家卓越工程师、中国化工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方向晨作宣讲报告,并与科技工作者代表深度对话。
2025-04-03 02:25
近期,多地智慧农业建设传来佳绩,草莓巡检机器人、长臂喷雾机等打破了大众对农业的传统印象,数据要素在助力乡村全面振兴中正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推动农村电商发展,支持农村电商平台建设,帮助农民通过电商渠道销售农产品;利用数据分析市场需求,打造电商特色品牌,提高农产品竞争力。
2025-04-02 10:07
2月19日,凌晨3时的机房,敲完最后一行代码,中国海油所属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海油服”)深海深层地震数据成像处理技术研发团队负责人刘金朋如释重负。物探船作业时,利用拖缆产生地震波,对海底地层进行“CT扫描”,并实时完成震源和检波点数据采集。
2025-04-02 10:06
引力波被形象地比喻为“时空的涟漪”。为了更精准地认证透镜引力波,胡彬团队与宁波大学蔡荣根院士将目光瞄准宇宙中更为微小的尺度——星系中的致密天体。
2025-04-02 10:05
冰凌花能够早早绽放,成为东北“报春第一花”,是因为其特殊的生长节律和物候机制  草长莺飞,全国多地春意正浓。冰凌花还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能为昆虫提供早春时节稀缺的花蜜和花粉,成为传粉昆虫不可或缺的食物来源。
2025-04-02 10:01
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前瞻规划、协同发力、接续攻坚,中国创新将在“一张蓝图绘到底”中破浪前行  作为尖端科技的代表,芯片是我国受外部冲击较大的领域之一。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前瞻规划、协同发力、接续攻坚,中国创新将在“一张蓝图绘到底”中破浪前行。
2025-04-02 10:00
3月30日,2025中国网络媒体论坛“坚持主流价值导向 推动算法向上向善”主题分享会在广西南宁举行。主题分享会上发布了“算法向善”南宁宣言,重点互联网企业代表集体签署。
2025-04-01 09:46
目前全球6G研发已从概念探索进入关键技术攻关阶段,中国围绕2030年实现6G商用这一目标加速布局。
2025-04-01 09:50
AI医疗只是辅助手段。
2025-04-01 09:48
31日,在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重大科技成果发布活动”上,由北京金融监管局联合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委金融办共同指导,全国首个商业航天保险共保体组织——“北京商业航天保险共保体”正式发布,助力北京商业航天加速发展。
2025-04-01 09:47
3月31日,“南海二号”钻井平台在惠州19-6油田海域进行钻探作业。
2025-04-01 09:4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