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陈梦
近日举行的“达医晓护”第四届学术年会上,上海市工程管理学会大健康工程管理专委会、“达医晓护”医学传播智库与万达信息共同发布了《首届中国医院科普声誉调研报告》,盘点了中国医院科普声誉50强。作为国内首份医院科普声誉报告,发布之后引发社会广泛关注。
过去,我国医学囿于“以治病为中心”的传统健康观念桎梏,医疗人员简单地将“健康”等同于“不生病”,将“健康行为”等同于对“疾病”的控制,从而忽视了疾病预防和健康科普的重要性。
近年来,国家号召医疗卫生机构和卫生健康工作者积极投身健康教育工作。2019年国务院制定的《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明确将“健康知识普及行动”列为重大行动之一,鼓励将健康科普纳入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的绩效考核。此后,各地医疗机构愈加重视对在健康科普工作中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给予鼓励与激励,将健康科普工作纳入医疗机构的职称与评优考核。
例如,2020年12月,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地方规范性文件《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加强本市医疗卫生机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的指导意见》指出,“医疗卫生机构应积极开展社会性宣传教育活动,结合自身特色和学科优势,发展健康科普品牌”。该文件同时也明确提出了针对医务工作者参与健康科普工作的完善激励考核机制,即“将健康科普工作纳入医务人员日常业务考核、评先评优、职称晋升的考核内容”。
此外,山西、湖南,江西等多地均出台了类似的规范性文件鼓励医疗卫生人员积极开展健康科普和教育工作。可以看出,为推动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等相关行业的工作人员参与健康科普工作,许多地方在业务考核、职称评价等方面都做出了相应的探索。上海市于2022年11月2日印发《关于深化上海市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职称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首次将健康科普纳入医药护技等卫生专业人员职称评价体系,进而深入推进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职称制度改革。这无疑是对健康科普事业的制度化保证。
在这一背景下,医院科普声誉排行榜的发布,标志着中国医院的科普工作拥有了权威的量化评价标准,为各级医院健康科普的评估和未来发展提供了重要依据和参考。根据调研发现,综合性医院成为健康科普的主力军,提名率占据了所有医院的3/4;东中西部的医学科普资源分布不均衡,北上广的医院占据了排行榜的近半壁江山,中西部成为未来我国医院科普事业发展需要重点关注的区域。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完善人民健康促进政策。深入开展健康中国行动和爱国卫生运动,倡导文明健康生活方式。”实现“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是新时代党中央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部署,是对健康事业提出的新要求。健康融入万策,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全民健康素养的提升,医学科普责无旁贷。医疗机构,尤其是公立医院,在“人人传播,万物皆媒”的时代,要承担起医学科普“主力军”的重任,努力为高质量发展释放更多“健康红利”。
今年9月,中办、国办印发《关于新时代进一步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意见》,要求落实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制度安排。本次中国医院科普声誉调研报告的发布,具有积极的示范引领作用,有助于树立医疗机构行业标杆,促进各级医院动态发展竞争机制形成,推进健康科普事业高质量发展。
击鼓催征,奋楫扬帆,新时代赋予医疗科普新的挑战和召唤。在健康中国战略和“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宗旨指引下,呼吁各级医院以高度的使命感、责任感参与到健康科普工作中,将医学科普事业做大做好,让医学科普更有传播力、感召力和生命力。 (作者系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传播学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