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保护母亲河日,重温朱显谟院士的心愿 | 科学留声机

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保护母亲河日,重温朱显谟院士的心愿 | 科学留声机
“第一个心愿就是黄河清,第二个心愿就是土壤大国变成土壤强国!” 刚才您听到的,是中国著名土壤学与水土保持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朱显谟的两个心愿,他在生前曾经说:“黄河不清,我死不瞑目!”。
https://flv1.neamco.com/gma/20230309/20230309173931538_2002.mp3

保护母亲河日,重温朱显谟院士的心愿 | 科学留声机

来源:光明网 2023-03-09 17:05

  【编者按】听科学家声音、读科学家故事、悟科学家精神,光明网科普事业部全新推出科学文化音频栏目——《科学留声机》,今天是保护母亲河日,一起来听中国科学院院士朱显谟的“治河”故事。

  “第一个心愿就是黄河清,第二个心愿就是土壤大国变成土壤强国!”这是中国著名土壤学与水土保持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朱显谟的两个心愿,他在生前曾经说:“黄河不清,我死不瞑目!”。

 

“黄河不清,我死不瞑目”

  我们都知道,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孕育了五千年的中华文明。但也给我们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根据历史记载,由于含沙量大,黄河下游发生决口泛滥1500多次,重要改道26次。黄河岁岁安澜,成为了中华民族的千年梦想。

保护母亲河日,重温朱显谟院士的心愿 | 科学留声机

朱显谟工作照(摄于2000年)

  1947年,朱显谟首次参与黄泛区调查,提出要“注意沙土的利用并防治风蚀”等建议,至此,他开始了治理黄河、黄土的漫漫六十年。

  1959年,为了支援大西北建设,朱显谟毅然告别了生活和工作条件优越的南京,举家来到陕西杨陵,彻底扎根在黄土高原上,主持调查和区划工作。

保护母亲河日,重温朱显谟院士的心愿 | 科学留声机

朱显谟院士在黄土高原

  他的门生李玉山说,当时杨陵条件特别差,买面粉都要提前拿着旧面粉袋去才能买上,朱显谟却举家迁至,“这种精神真的很不容易”。

  根据多年的研究经验,朱显谟认为治黄问题实质上是黄土高原的土地合理利用问题,于是他考察了黄土高原的沟沟坎坎20多遍,三次跨越昆仑,两度入疆,长期风餐露宿,却乐此不疲。 

  经过多年的治理,如今黄河的含沙量大幅下降。据统计,截至2017年9月,黄河80%以上的河段是清的,含沙量不超过0.8公斤每立方米。

 

壮心未与年俱老,鬓衰犹能挽硬弓

  朱显谟经历了新旧社会的变迁,他为人民,为国家,为科学事业都做出了伟大的贡献。在科学研究中,朱显谟治学严谨、一丝不苟、求真务实。

  他的同事蒋定生在采访时回忆说:“朱显谟先生搞科研十分严谨,六十五岁的人还亲自磨土,坚决不叫晚辈去做这些基础工作。”

保护母亲河日,重温朱显谟院士的心愿 | 科学留声机

朱显谟手迹

  壮心未与年俱老,鬓衰犹能挽硬弓。1995年,朱显谟已经80岁高龄了,但他没有因为年事已高,就放弃对黄土高原的研究。他立志要让黄土高原,绿水青山永续!

  2017年,朱显谟院士逝世,但他开创的土壤学和水土保持研究事业如今蒸蒸日上。年轻一代的科学家们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在黄土高原上开出了灿烂的绚丽之花。

  今天是保护母亲河日,朱显谟院士让我们见证了一中国杰出科学家的“治河”路,也让我们感受到他一丝不苟的科研精神,创造了山变青,水变绿,老百姓变富的奇迹。 

审核专家

张开 中国传媒大学教授

监   制

战     钊

策    划

林佳欣 蔡琳

编    导

焦 子 原

播    音

林 佳 欣

制   作

刘 紫 墨

资     料

中国科协、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出     品

光明网科普事业部

[ 责编:肖春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