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加强自媒体科普监管引导 推动网络科普繁荣发展
首页> 科技频道> 评论 > 正文

加强自媒体科普监管引导 推动网络科普繁荣发展

来源:光明网2023-03-29 10:36

  王大鹏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科普重视程度的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科技工作者利用各种平台和渠道投身科普工作,在前不久被刚刚揭晓的被称为“中国人的年度精神史诗”的感动中国颁奖盛典上,以欧阳自远、汪品先、王广杰、唐守平、舒德干、戴建业等人为代表的“银发知播”群体获得了 “感动中国2022年度人物”。同时,在各个自媒体平台上也活跃着一大批中青年知名科普专家和科普从业者,他们通过自媒体传播着本领域的科学知识,倡导科学方法,弘扬科学精神,推动科学理性的培养,并进而在更广泛的层次上开始对科学议题发表看法,讨论科学政策,影响科学研究的框架和议题设置,用《聚光灯下的明星科学家》一书的作者德克兰·费伊的话来说,就是他们“激励新思维,驱动科学争议,强化公众的理解,动员社会运动,并塑造政策。”这些活跃在网络上的科普达人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科普的全民化,同时也助力科学素质的提升。

  当前,以智能手机作为移动终端的微信、微博、微电影、短视频等已成为当下公众获取各种信息的重要渠道,据2023年3月2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5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2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67亿,网络视频(含短视频)用户规模达10.31亿,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在社交媒体蓬勃发展和用户大规模增加相这个大的背景之下,网络科普的内容和传播机制也存在着一些亟待整治的乱象。

  日前,国新办举行2023年“清朗”系列行动新闻发布会,会上针对2023年的清朗系列专项行动从9个方面进行了重点部署,其中包括整治“自媒体”乱象、规范重点流量环节网络传播秩序、整治生活服务类平台信息内容乱象、整治短视频信息内容导向不良问题等等。作为社交媒体上重要内容组成之一的科普也理应纳入到清朗系列专项行动之中,因为网络科普,尤其是自媒体科普确实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现实中,我们会发现有一些借科学和科普之名行非科学之实的情况,甚至有一些看似是传播科学实则夹杂意识形态私货的行为偶有发生,比如曾经发生的“中国人吃鱼太多,破坏环境”事件。此外也有媒体经过调查发现,一些科普短视频看似是在传播和普及医学知识,而实则是为了推销保健品。一些假借科学外衣行骗、科学表述不严谨、科学新名称的概念准确性不足、研究结论的科学依据不充分、假借科普之名宣传虚假信息等现象也是存在的。

  应该说,这些现象的发生和存在一定程度上贬损了科普工作的意义,也会扰乱网络科普的良好生态和秩序,因而亟需加强规范和管理。

  首先,我们需要不断强化科普工作的重要性和价值,推动科普从“知识补课”向“价值引领”转变,让更多有意愿有能力参与科普工作的科技工作者利用最新的技术和媒介平台传播科学知识,去占领必要的“生态位”,用“良币”淘汰“劣币”。其次,坚决打击借“解密”“重说”“科普”之类的名号行非科学之实的行为,平台方有必要加强内容的审核与把关力度,有更科学合理的算法推荐机制限制类似内容的传播与扩散。再次,也要不断提升公众的科学素养,尤其是培养公众的科学理性和科学思维,提升区分事实与观点的能力和对信息进行甄别的能力。

  (作者系中国科普研究所副研究员、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理事)

[ 责编:蔡琳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春风送岗

  • 西南地区最大铁路编组站完成扩能改造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2025年全国两会的帷幕刚刚拉开不久,不少“两会热词”已新鲜出炉,“人工智能”当属其中之一。不信,请听——
2025-03-07 04:50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持续推进“人工智能+”行动,将数字技术与制造优势、市场优势更好结合起来,支持大模型广泛应用,大力发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手机和电脑、智能机器人等新一代智能终端以及智能制造装备。
2025-03-07 04:50
6日从中国海油获悉,位于我国北部湾海域的涠洲10-5油气田获得高产油气流,标志着北部湾盆地古生界潜山油气勘探获重大突破,对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2025-03-07 04:50
很多研究认为,活性氧超氧阴离子不利于人体健康。
2025-03-07 04:50
去旅游,找AI做个攻略;要开会,让AI写好PPT;田间地头,智慧农业精准控制着土地的湿度和养分;崇山峻岭,无人机在人迹罕至处巡视高压电线……
2025-03-07 04:50
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时代背景下,这部新修订的科普法有哪些重要变化?未来,助力科普事业大发展,又该如何充分发挥法制保障作用?
2025-03-07 04:50
不仅手机直连卫星技术,5G、工业互联网、算力网络、人工智能等新型基础设施的坚实底座,正稳稳托举数字中国大厦立地擎天。
2025-03-06 09:10
在寂寥山河间书写着西部能源“奔涌”的答卷。位于贵州安顺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的盘江百万千瓦级光伏基地项目一隅。
2025-03-06 09:06
DeepSeek等科技新锐的出现,彰显了中国在科技创新上的潜力,也为其他行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机遇。
2025-03-06 09:05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健全科技成果转化支持政策和市场服务,推进职务科技成果赋权和资产单列管理改革,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效能。
2025-03-06 06:00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在当前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背景下,科技创新还存在转化‘鸿沟’,尤其是全链条体系尚未完全贯通。”浙江大学医药学部副主任方向明委员直言不讳地指出科技创新的“痛点”。
2025-03-06 06:00
今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吉林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时强调,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创新驱动和产业支撑。
2025-03-06 06:00
专家提示,科学预防带状疱疹,要及时接种带状疱疹疫苗,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避免过度劳累、熬夜、着凉等。
2025-03-05 09:00
在“春晚机器人”的“原产地”浙江,早在去年9月就印发了《浙江省人形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实施方案(2024-2027年)》,前瞻布局和加快推动全省人形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
2025-03-05 09:01
我们还需要以更前瞻的视野加速布局,让AI加快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在鼓励社会资本开展“AI+”项目投资时,探索对相关投资者给予税收减免优惠,完善“募投管退”全链条运行机制。
2025-03-05 09:00
目前,陈超的育秧基地共有20万个秧盘,10台秧苗运输车,秧苗不仅供应自家的5000亩水田,还覆盖博白县28个镇和邻县的上百农户。
2025-03-05 08:59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
2025-03-05 04:10
近年来,山东省莱西市大力发展智慧设施农业,提升了农作物品质和产量,为当地现代农业转型升级注入新活力。
2025-03-05 04:10
与此同时,通信行业也迎来了关键的技术升级窗口,5G技术正逐步迈向成熟,而人工智能的突破正在重塑产业链条,二者相互赋能、深度融合。
2025-03-04 09:12
目前,所有省份均已开展递进式气象预报预警服务、气象高级别预警“叫应”等服务机制,有力地筑牢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
2025-03-04 09:1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