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革命人永远是年轻——陈学俊院士的生命旋律
首页> 科技频道> 科技人物 > 正文

革命人永远是年轻——陈学俊院士的生命旋律

来源:光明网2023-06-16 10:25

  一个安静的春日午后,我独自在西迁馆里静静地噙着热泪看了陈学俊先生的小视频。此后我脑海中总是交织回旋着鲐背之年的先生喃喃自语般的吟唱和背景中青春激昂的合唱——《革命人永远是年轻》的旋律。于是一个疑问反反复复在心中起落:为什么垂垂暮年的先生夫妇身上依然洋溢着如此的激情、活力,如此浓烈的青春气息?

  先生是2017年夏天仙逝的。就在先生去世的前三天,他还颤颤巍巍去了实验室。一位99岁的老人,在生命最后的时刻居然能有那样的毅力坚持,对自己热爱的事业那样的执着,这些深深地打动了我。于是,带着敬仰和好奇,我开始探寻先生的生命足迹。

  家国情怀 重要抉择

  陈学俊先生诞生于1919年3月5日安徽滁县乌衣镇,1939年毕业于重庆中央大学。年轻的陈学俊目睹了一幕幕国土沦陷、家园离散的悲剧。1944年8月,他怀着工业救国的理想赴美深造,并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普渡大学,获机械工程硕士学位。心系祖国发展的他毅然回到祖国,用自己的青春和汗水,用近百年生命的时光,严守着“永远为中国工程事业奋斗到底”的决心,一步一个脚印地实践着自己工程救国工程报国的誓愿。

  回望先生的一生,正是中国从积贫积弱的旧时代走向觉醒走向独立走向光明走向奋进走向繁荣富强的百年。先生出生于“五四”运动之时,一生都带着崭新的五四精神人格烙印:践行着忧国忧民、热爱祖国、积极创新、探索科学的爱国主义精神。在每一个祖国发展的关键时刻,他都做出了与祖国同向同行的重要抉择:

  1946年在美国普渡大学完成学业,他不贪图他乡的荣华,不追求异国的名利,做出了他人生的第一次重大选择:毅然决然地回到祖国;

  1948年到1949年初,陈学俊的父母和兄弟为躲避战火出走台湾,父母亲人都希望他能与家人团聚。“这时我面临着人生道路上的第二次重要选择,是去台湾还是留在上海?”

  他选择留在祖国大陆;

  1955年,陈学俊与夫人把上海的房产捐给上海市房产局,带头举家迁往西安,成为交通大学西迁时最年轻的教授。陈先生认为:“既然是去西安扎根西北的黄土地,就不要再为房子有所牵挂,钱是身外之物,不值得去计较了”。

  陈先生的每一次关键抉择,都是把个人小我投入到国家大局建设的洪流之中,把个人的命运与奋斗,与祖国的前途大势相契合,完美地诠释了老一代知识分子的家国胸怀、报国之志与爱国风骨。

  工程师之歌

  二楼西迁展厅的展柜中有一幅陈先生的手写稿,令我深感触动。下面一段摘选自《西迁故事》中陈学俊先生的自述:

  1941年在贵阳举办的第十届中国工程师学会年会上,我写了一篇锅炉制造工艺方面的论文在会上进行了宣读,这是国内锅炉方面最早的论文。可以说,22岁起我就登上了全国性学术会议的讲台,这也决定了我终生为动力工业服务信念。在会议期间,我还写了一篇《工程师与音乐》的文章,刊登在《贵阳日报》上,其中还附有一首歌,歌名是《工程师进行曲》,歌词是:

  争名利,无意义,学工程,有志气,为人民,谋福利,为社会,求进取,我们大家一致把心齐,爱团体,我们永远为中国工程奋斗到底。

  山河破,倭寇獗,我会员,需立志,建国家,靠机器,卫国家,靠兵利,我们大家一致把心齐,爱团体,我们永远为中国工程奋斗到底。

  字如其人,陈先生的手书笔迹,清瘦但风骨清俊,文如其人,陈先生所作的歌词,质朴但信念坚定。他不仅在动力工程领域功勋卓著,而且多才多艺,以自己一生的信念与坚持,谱写了一曲《革命人永远是年轻》的工程报国爱国奋斗之歌——

  他创办了国内第一份热能工程学术刊物《热工专刊》,出版了国内第一本《燃气轮机》专著(被国际同行赞为“燃气轮机方面先驱”),创建了国内第一个锅炉专业,第一个工程热物理研究所,培养出我国最早的锅炉科技人才。

  心怀工程强国梦的他,数十年如一日带领他的团队勇攀高峰,攻坚克难:

  1959年,他首次提出关于“下降流动截面含汽率不总是大于容积含汽率”的新论点。直到8年后,这一论点才为国外学者证实;

  1960年代初,对不同形式水冷壁管屏中的两相流动静态不稳定问题进行研究,结论与5年后前苏联专家发表的结果相同;

  1964年,首次提出两相流动的重要机理“液膜倒置”, 国外学者6年后才观察到;

  1980年代,他建立国内唯一的可工作到超临界压力的试验系统,当时在国外高校也实属罕见;

  1990年,开创了中国第一个动力工程多相流国家重点实验室,是国际多相流研究中心之一。

  在坚持不懈地科学探索中,他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为我国大型电站锅炉的设计、生产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对电站(包括核电站)锅炉的安全运行发挥了重大作用。因贡献杰出,1980年被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1996年当选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滋兰树蕙 涵英哺华

  一年年春华秋实,一载载桃李芬芳。陈先生经常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和切身体会教育学生:“科学事业上没有平坦的大路可走,碰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是不可避免的,要不畏艰难险阻,敢于坚持工作,刻苦钻研,经久不息,才能取得成功和胜利”。他还像慈父一样关怀着学生们的生活,为他们排忧解难。在为人处事上,他身体力行,温良恭俭,以温润如玉的君子之风树立了良好表率。

  多年来,学生们在他的影响下,大多选择留在国内,出国深造的学生也深受恩师影响与教诲纷纷学成回国。涵英执教60载,陈学俊院士共培养了本科生2500多人,研究生40多人,包括林宗虎、陶文铨、郭烈锦等7位院士。

  先生之风 山高水长

  循着《革命人永远是年轻》的旋律探寻先生的人生历程,先生似乎在我心里逐渐鲜活了起来:清风微拂,穿灰色衬衫精神矍铄的陈学俊先生,与身着白衣黑裙依然清雅出尘如五四女青年的夫人相携漫步梧桐道;静静的黄昏,校园的木椅上,夕阳的金光照耀着两位老人的白发和他们脸上轻柔宁谧的微笑……

  “争名利,无意义,学工程,有志气,为人民,谋福利,为社会,求进取,我们大家一致把心齐”——先生创作的这首歌反映了他一生的执念,像一条深沉宏阔的大河,濡养着他,历经岁月依然永葆一颗青春赤诚之心。先生用自己的一生,谱写了一曲赤诚之心献祖国、革命人永远是年轻的五四精神之歌!

  (作者:西安交通大学西迁博物馆 刘文丽)

[ 责编:肖春芳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唱针落!战歌化作砍向侵略者的“大刀”

  • 走起!大橘带你打卡四季北京中轴线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国家能源局7月31日发布的信息显示,截至6月底,我国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充电枪)总数已达到1610万个。
2025-08-01 10:17
今年是中国启动国家公园体制改革10周年,中国国家公园建设实现从试点探索、破冰突围到系统协调、全面推进的历史性转变,取得明显成效。
2025-08-01 10:16
31日,中国工程院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中国信息与电子工程科技发展战略研究中心发布《新一代信息工程科技 人工智能新兴技术备选清单》297项,其中约三分之二是首次提出。
2025-08-01 10:11
由我国牵头制定的两项国际标准《高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第313部分:直流断路器》和《高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第315部分:直流转换开关》近日正式发布。
2025-08-01 10:11
复兴油田首期石油2010.06万吨、天然气123.52亿立方米探明地质储量顺利通过自然资源部评审,标志着我国四川盆地首个页岩层系油田诞生。
2025-08-01 10:10
六方金刚石的形成条件极为苛刻,人工合成最大难点在于高温高压下六方金刚石的形成能量高于普通金刚石,因此高温高压产物常以普通金刚石为主,而难以得到六方金刚石。
2025-07-31 10:27
当机器人不再只限于执行预设操作,而是能够具备自主思考和判断,具身智能或许将会很快在更多的社会生活场景中投入应用,为人类的未来社会开创更多可能性。
2025-07-31 10:23
当前,高校应以人民为中心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奋力构建以人工智能为支撑的人才自主培养新生态,为中国式现代化培养出更多高质量人才。
2025-07-31 10:20
“我们使用导航软件时,经常用到的信号灯倒计时读秒功能,正是基于北斗高精度定位‘透传’的实时位置服务数据实现的。“北斗+人形机器人”“北斗+农机”“北斗+打桩机”……北斗系统持续赋能千行百业,在多个领域实现深度应用与创新突破。
2025-07-31 10:15
7月30日15时49分,在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长征八号甲运载火箭(以下简称“长八甲火箭”)托举卫星互联网低轨06组卫星直冲云霄,将其精准送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2025-07-31 04:55
科技浪潮下,侨界青年索华也带来创业项目——基于燃气低碳催化的粉末喷涂线研发和产业化,顺应新能源与“双碳”目标趋势。
2025-07-30 09:41
中国国土南北跨越纬度近50度、东西跨经度60多度,带来气候多样性,适宜不同品种的蔬菜、水果生长。答:“十四五”以来,在消费升级与供应链创新的双重作用下,我国果蔬产业发生着诸多变化。
2025-07-30 09:40
面对激荡的国际竞争局势与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求,唯有主动拥抱变革,让人工智能科技创新的“源头活水”充分浇灌产业创新的“广阔田野”,方能赢得战略主动、制胜未来。
2025-07-30 05:00
前不久,甘肃皋兰什川古梨园系统、浙江德清淡水珍珠复合养殖系统和福建福鼎白茶文化系统正式被联合国粮农组织认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至此,我国的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数量增至25项,继续领跑全球。
2025-07-30 05:00
29日12时11分,双曲线一号遥十运载火箭在我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将搭载的恩施硒都山泉号卫星顺利送入预定轨道,飞行试验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5-07-30 05:00
北京时间7月27日18时03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六号改运载火箭,成功将卫星互联网低轨05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5-07-29 10:17
鸟类因误判透明或反光的玻璃而撞击建筑物,被称为“鸟撞”,是威胁鸟类种群的重要因素之一。
2025-07-29 04:40
日前从江西铜钹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获悉,该自然保护区与井冈山大学蜘蛛生物学研究团队开展蜘蛛资源本底调查中发现蜘蛛新物种——广丰合跳蛛。研究成果在国际期刊《生物钥匙》上发表。
2025-07-29 04:40
近日,该中心与重庆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唐安军教授团队,在巫溪县白果林场发现近危物种长叶山兰,这是在阴条岭发现的又一新纪录种。
2025-07-29 04:40
随着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数字化健康管理成为一种新的生活风尚,帮助人们提高健康管理的效率和质量。但当人们对健康数据的关注逐渐演变为时刻紧盯、过度解读时,这一数字化工具,反而可能催生不必要的焦虑,让人们在不知不觉中被数据所“绑架”。
2025-07-29 04:4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