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专家热议人工智能时代的数字素养
首页> 科技频道> 人工智能 > 正文

专家热议人工智能时代的数字素养

来源:光明网2023-06-25 13:40

  6月19日,由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培训基地主办、腾讯研究院与腾讯学堂承办的“打开:人工智能时代的数字素养”活动在深圳举行。随着人工智能技术迎来新突破,并预示着数字技术将给社会带来更大变化,“应该以怎样的数字素养迎接人工智能时代”这一问题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

  腾讯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培训基地负责人、腾讯研究院总顾问杨健在会上致辞。腾讯IEG用户平台部高级运营经理张煜瑾、腾讯研究院高级研究员王健飞、腾讯青少年科技学习中心总监凌云分别进行了精彩的主题分享。在圆桌讨论环节,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信息政策所数字经济研究室主任殷利梅、深圳大学计算机视觉研究所所长沈琳琳教授、中国青少年宫协会媒介与教育工委会副主任张海波、教育立法研究基地(教育部-华南师大共建)秘书长马颜昕等嘉宾共话对数字素养的理解与展望。会议由腾讯研究院高级研究员陆诗雨主持。

专家热议人工智能时代的数字素养

  “打开”思路:人工智能时代的数字素养将会更加前沿、更有挑战性

  “深圳的夏天时而暴雨倾盆、时而晴空万里,变幻无常,这恰巧跟近期人工智能的新突破给我们带来的感受类似。”在活动开场环节,腾讯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培训基地负责人、 腾讯研究院总顾问杨健以天气作为比喻,描述了人工智能技术给人们带来的“不确定”感受。他表示,在这样的背景下,人们更需要以数字素养来应对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带来的复杂挑战。

  “数字素养内涵的演变,可以分为四个阶段:一是1.0阶段的未成年人网络保护;二是2.0阶段的青少年发展;三是3.0阶段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的提升;四是4.0阶段的人工智能时代的数字素养。”杨健认为,这四个阶段表现出越来越复杂的特征,而人工智能时代的数字素养,将会更加前沿、更有挑战性。

  他指出,近期以ChatGPT为代表的AIGC应用带来巨大的想象空间,在可以直接转化为生产力的同时,也启发人们思考一系列的问题:AIGC带来的究竟是技术门槛降低之后的平权,还是技术门槛更高的新的两极分化和“数字鸿沟”?同时,结合全球科技竞争视角,还要考虑AIGC带来的效率革命、成本革命和交互革命,以及我们参与全球竞争的应对方式等前沿问题。杨健表示,AIGC的话题,比以往数字技术引发的未成年人保护、数字适老等问题更复杂,也更有挑战性。

  “从创新周期和普及速度来看,新技术对社会的影响已经越来越深刻,远超预期。”杨健介绍,腾讯研究院长期关注前沿数字技术的发展及应对,用“打开”这个关键词作为活动的主题,传达了一种期待——期望与会嘉宾和社会各界一起,打开思路,共同关注数字技术的机遇与挑战,以及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提升等前沿话题。

  多元实践:借助科技的力量促进青少年教育、“新农人”培训创新

  在活动的主旨演讲环节,三位嘉宾分享了腾讯数字素养与技能培训基地在数字素养与技能培训领域的积极探索。

  腾讯IEG用户平台部高级运营经理、全国青少年人工智能追梦营负责人张煜瑾介绍,腾讯未保团队从2019年就开始探索如何以游戏科技助力青少年科学素养提升,并孵化了腾讯扣叮平台和腾讯未来教室项目。

  张煜瑾表示,开展项目之前,团队调研发现,全国青少年数字素养的提升在设施、师资、课程、学习出口等方面存在多重困境。由此,腾讯以游戏科技为依托研发了腾讯扣叮平台,研发十大国产自研编程学习实验室,以适应小、初、高不同学龄段、不同编程语言的学习需要。其中,凭借“高仿真”“低耗能”“强AI”三大游戏科技特性,腾讯扣叮于2022年推出了“虚拟仿真实验室”,助力青少年、学校及教育单位,摆脱了硬件桎梏,win7系统的低配电脑就可接触并学习前沿的机器人编程知识。该实验室率先落地广州,走进全市1400余所学校,惠及近百万师生,相关普及成果还入选了2022年广州市十大民生事件。

  腾讯扣叮也打造了“全国青少年人工智能追梦营”品牌活动,为全国青少年,尤其是欠发达地区的师生带去体系课程、培训及赛事活动参与机会。目前已经在全国30多个省级行政单位12000余所学校落地,课程累积使用次数超240万人次。张煜瑾介绍,在人工智能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这个项目积极支持了人工智能教育解决方案的落地与普及。

  2021年9月,腾讯成长守护、腾讯游戏联合腾讯SSV推出“智体双百”计划,从科技和体育两个维度,为城乡孩子打造线上+线下的“未来教室”和“未来运动场”,发挥腾讯游戏的科技力和产品力,探索游戏化学习的可能性。未来教室主要以线上线下一体化方式,助力师生科学素养的提升;截至目前,已在全国落地36间,覆盖全国14个省、直辖市及自治区,开设科技课超过9066课时,覆盖29.5万人次初中生;还打造了“未来教室”小程序,供全国科创教师交流和分享,已累计全国各地8.41万科创老师,在小程序上分享教育日常及科创干货。

  腾讯研究院高级研究员王健飞分享了以视频号直播电商培训助力“新农人”提升数字素养的实践。他介绍了对农村电商发展现状的观察,认为当前乡村电商已经有了很好的基础设施,但成长空间仍然很大。在电商平台上,个体新农人自己卖货的成功比较少,人们主要是从头部大主播或者做出影响力品牌的二级、三级的供应商手上买商品。

  究竟是什么阻碍了新农人做电商?“我们通过访谈发现,不是因为乡镇的用户数字素养差,而是开网店的门槛非常高。”王健飞介绍,由于开店工作的复杂性,“新农人”往往希望有大学生合伙,而县城的人才缺失导致了电商发展的恶性循环:当地产业发展不起来,大学生很难回到当地就业,大学生作为数字素养高的人不回去,当地的产业又不可能发展起来。

  王健飞表示,基于这一情况,去年腾讯西南总部、腾讯研究院和微信共同在重庆市三个县开展了视频号“新农具”计划,助力没有深入实践直播带货的新农人使用短视频工具,并实践了线下培训+线上陪跑+本地裂变“三步走”的方式:第一步,线下培训;第二步,线上陪跑,由专门的陪跑老师给予直播带货的技巧指导,并为学员之间建立联系;第三步,培养出当地的小MCN或者主播的领头人,发挥裂变和带动效应。

  “我们在三个县市进行了试点,总共培育了150个学员,其中一个明星学员是何财明,2022年年末他的销售额突破2000万,三分之二的收入都来自直播带货,因为直播带货减少中间环节,每双鞋的利润上升了25%。”王健飞表示,今年新农具项目团队也会对这个模式进行调整,探索让项目的效果更好。

  腾讯青少年科技学习中心总监凌云介绍了该团队在过去7年所做的探索。她介绍,腾讯青少年科技学习中心是腾讯人力资源体系下专为青少年提供科技学习和发展平台的专业团队,运用腾讯在人力资源、多产业业态、前沿技术与产品的资源与力量,打造了青少年“学-训-战”螺旋式上升的培养模式。其中,“腾讯Mini鹅系列”面向未来的应用型人才,通过课题研究、假期营地、互动展览和企业见习等模式,助力青少年跨学科实践与综合素质提升,青少年运用数字IP、微信小程序、音乐与视频等工具创作多元原创作品,表达他们对文化传承、乡村发展、老龄化等真实社会的思考,让互联网技术、工具、数据助力青少年的小创意、大梦想。

  “今年年初ChatGPT的横空出世,带来技术加速发展的同时,也引发了很多社会热议,”凌云指出,“孩子们对于技术变化的敏锐度一点不弱于我们,与AI共存将渗透到他们未来从事的各行各业。为了让孩子们理解技术原理和人机协作的逻辑,我们自研了一款人工智能学习产品,用游戏化AIBot竞技、AI经典算法互动学习项目,帮助孩子们简单易懂AI原理、轻松上手AI实践。”凌云介绍,这款产品充分发挥腾讯在互动化、可视化、游戏化等方面的优势,支持国家级白名单赛事和各省市赛事和活动,为学校教师提供课堂教学的工具及精品内容,为更多未来向工程实践人才方向发展的青少年打开专业的第一扇门。

  凌云表示,在全球顶尖科研领域,青年英才、天才少年一直是值得珍视的宝贵人才,积极提供专业培养土壤和前沿实战机会,为国家培养及储备拔尖创新人才也是我们的使命。中心联合腾讯安全、量子、AI多个前沿实验室,由腾讯科学家团队带队,带领中国最顶尖的计算机领域科技少年挑战高精尖课题,“星火计划”少年团在行业赛事、专利、学术论文、专业白皮书各方向上都取得了非凡的成绩。在国家战略的安全领域,星火学子在安全世界杯、国家强网杯、GeekPwn上创出多个高中生首例。

  拥抱未来:数字素养研究不是“曲高和寡、阳春白雪的事业”

  在圆桌环节,来自政策研究、教育、科技、法律等不同领域的嘉宾们,以多元的视角,共同讨论他们对数字素养的理解与展望。

  如何理解数字素养的核心?针对这一问题,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信息政策所数字经济研究室主任殷利梅阐述了自己的理解。她认为,数字素养与技能,就是每个人对数字化的适应力、创造力,每个人对于应用数字技术、使用数字技术、驾驭数字技术的能力。“素养”和“技能”并重,不能偏废其一,“素养”更强调综合的素质底蕴,“技能”更偏重于在工作当中所具备的数字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全民数字素养行动纲要》提到四大应用场景,涉及怎么利用技术享受更便捷和优质的生活,能够更高效地学习和工作,甚至做一些非常有突破性的创新。

  殷利梅表示,《提升全民数字素养行动纲要》的编制,考虑了人的生命周期,数字素养培育要覆盖到每个群体,一个都不能少。未来希望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培训基地这个平台,能够触达更多的群体,让他们能够有机会通过基地的各种资源得到培训和体验。她表示:“首先是围绕资源建设能够向社会提供大量优质的社会培训资源;其次是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志愿者团队建设;此外还要设计一系列活动,无论是培训活动还是展览展示、体验项目、公益项目等等。这些都是基地在下一步要考虑的重点工作方向。”

  全国第一套进入国家基础教育课程的网络素养教材主编、中国青少年宫协会媒介与教育工委会常务副主任张海波,在丰富的青少年教育一线工作基础上,提炼了青少年数字素养的三重意义——有“246”三种理解。他表示,用2个字来解释数字素养,就是“善用”,即善用技术,并用它做善事;用4个字解释数字素养,就是“趋利避害”,即认清技术的两面性和“双刃剑”功能;用6个字解释数字素养,就是需要保障数字技术的安全、健康、文明。

  张海波表示,一是需要确保技术对个体来讲是安全的,二是保障内容是能够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的,三是要保证技术构建的社会是文明的,无论是网络社会、数字社会还是人工智能社会,人类的交往文明都是底线。他还提出,在数字素养与技能提升的过程中,我们不应以大人优于儿童的预设成见去推动,而要和儿童有一个平等的心态及眼光来看待。张海波开展的儿童参与式数字素养教育实践显示,儿童更愿意尝试新鲜事物,他们学习掌握数字素养往往比成年人更快,很多时候是儿童反哺老年人。

  华南师范大学法学院研究员、数字政府与数字经济法治研究中心主任、教育立法研究基地(教育部-华南师大共建)秘书长马颜昕指出,人工智能时代,对于数字素养应该有两重理解:一是“应对这个世界复杂性的能力”,人工智能时代,我们需要重新理解变化的、复杂的世界,教会孩子辨别什么是真的、什么是假的,比起输出结果,更重要的是面对不断变化和复杂的社会,他们能选择更加正确的工具。二是“价值判断的能力”,至少在现阶段,价值判断仍然是人类最后的竞争优势和阵地,包括价值冲突上的判断、审美的判断、主观上的判断等。

  “数字素养与技能提升的核心在于全民。”马颜昕以“数字粤菜”为例,指出即便是过去我们认为最传统的、依赖于师傅传承的领域当中,数字素养也在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同时他在实践调研中发现,大多数家庭中父辈的数字素养与技能远弱于青少年,缺乏辅导青少年的能力。所以,要通过全民尤其是成年人的数字素养与技能提升,为下一代数字素养与技能的提升提供社会孵化环境。

  他表示,在教学场景中,问题的关键不在于学生会不会用AIGC工具,而在于能不能用,所以应考虑制定场景化的使用指南,明确使用规则。“就像考试可以用计算器,但不能带有联网和编程功能的设备,这是被限定的技术工具,在教育领域大家应该有一个共识。”

  鹏城学者、深圳大学计算机视觉研究所所长、大数据系统计算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副主任沈琳琳教授指出,当前不同行业的数字素养以及对人工智能的理解都存在落差,各行各业的人都需要对AI技术的开发过程有所了解、认知,这也是人工智能时代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提升的一部分。

  “我做一些高中科普讲座,主要是科普AI技术是什么,包括涉及哪些核心技术、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以来的发展历史等,我希望青少年明白任何东西都有起落,并鼓励他们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不必盲目跟风。同时,需要用他们听得懂的话知道AI是什么东西,让他们知道至少从目前的技术来讲,AI不可能毁灭世界。”沈琳琳表示,通过这些活动,能够让普通的学生或者传统行业从事者更加理解AI技术,让AI更好地服务各行各业的进步。

  沈琳琳认为,人工智能行业有很多种不同水平的工作类型,不同能力的人可以在金字塔的不同位置找到适合自己的岗位,并依靠自己的兴趣和努力,不停上升直至塔顶。“不管你原来的起点如何,只要你坚持做下去,最后总能够成功。”

  杨健在会议的总结发言中指出,通过这场精彩的研讨能够更进一步感受到,数字素养研究不是曲高和寡、阳春白雪的事业,而是与每个人的未来息息相关。他表示,“全民数字素养的培育和生长,需要我们大多数人参与进来,共同努力、拥抱未来。”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方向晨:做服务“国之大者”的工程师

  • 中国救援队伍完成缅甸地震救援任务抵京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一根细细的纱线,一头连着福建首个规模超万亿元的纺织鞋服产业;另一头牵动5位院士的心,带动多项高性能纺织面料技术取得突破,为国内一家锦纶龙头企业及上下游企业新增产值逾10亿元……
2025-04-10 10:13
人工智能快速发展,在赋能千行百业、助推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利用AI进行违法犯罪、AI数据权属争议等新问题也随之出现。透过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司法案例,看司法机关如何通过积极稳妥审理相关案件,运用法治方式厘清法律边界、做好规制监管、强化司法指引,护航人工智能向上向善。
2025-04-10 10:11
医生身处临床服务、保障人民健康第一线,能切实了解病患需要、诊疗现状、技术进展,也是最容易做创新、出成果的。
2025-04-10 10:07
近日,该所成功研发出全球首套面源污染智能监测系统,首次实现对流动水体中高风险抗生素、农药残留等新发污染物的实时、在线、动态监测。
2025-04-10 03:55
免疫细胞是免疫系统的重要部分。其中,小胶质细胞在中枢神经发育、免疫监视及退行性病变等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但自1919年被发现以来,小胶质细胞一直被认为仅存在于中枢神经系统内部。
2025-04-10 03:55
业内有这么一句话:“世界棉花看中国,中国棉花看新疆。 之所以发生如此巨变,离不开一批批农业技术人员的辛勤努力,其中有个闪亮的名字,人们不会忘记——“中国长绒棉之父”陈顺理。
2025-04-09 09:54
在现代化工中,90%以上的生产过程需要催化剂的参与。 团队研制了世界首套双光束原位透射红外光谱,在催化反应中发现了新机制。
2025-04-09 09:54
北京大学未来技术学院席鹏教授团队联合河北大学高保祥教授课题组,成功研发出一种新型近红外荧光探针HBimmCue,实现了对线粒体内膜环境的高分辨率、高亮度动态观测。
2025-04-09 09:53
千松坝林场位于河北承德市丰宁满族自治县,成立20多年来,林场建设者们通过推广林草间作、林牧结合等多种模式,完成造林工程逾百万亩。2013年开始,千松坝林场在大滩镇小北沟村荒山上植树造林,生态环境的改善,带动了旅游、餐饮、民宿等发展。
2025-04-09 09:53
润滑材料在飞机的诸多部件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如发动机、起落架、舱门、尾翼,以及液压系统等部位都离不开高性能润滑材料的支持。为我国一款重要飞行器研制高性能润滑剂是乔旦接到的第一个重要任务,而她也因此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2025-04-09 09:50
啃下硬骨头的不是蛮力,而是创新力,思维创新、技术创新是突破极限的关键驱动力 如今,在无垠大海,在广袤荒漠,能源装备今非昔比,能源技术突飞猛进,把能源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我们这一代人责无旁贷,更有底气。
2025-04-09 09:47
打开手机刷短视频、通勤路上听播客、睡觉前追微短剧……网络视听已如空气一般,渗透进人们生活的每一刻。加强对低俗、恶俗、违法内容的监管,严厉打击版权侵权行为,为创作者提供更加安全的创作环境。
2025-04-09 09:46
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加快建设农业强国,需要发挥农业科技创新的关键支撑作用。推动跨学科、跨地区、产学研协同攻关,凝聚农业科技创新合力,关键在于加快建立协同化农业科技创新组织机制。
2025-04-09 09:44
清明时节,浙江杭州、福建武夷山等地的春茶采摘进入旺季。 在不断拓展下沉寄递服务网络的同时,快递企业还持续提升科技发展水平,加大对无人机、无人车等智能装备的应用,助力全社会物流成本的有效降低。
2025-04-08 10:03
俗话说:“绿肥种三年,瘦田变肥田。近日,农业农村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西南丘陵山区农机与电动装备创新团队成功研发出高效机器采收装备,解决了这一难题。
2025-04-08 10:03
当前意识研究主要聚焦于在大脑皮层中寻找意识体验的神经相关物,但对脑深部皮层下结构的研究较少(如丘脑)。
2025-04-08 10:01
近期,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规划(2024—2035年)》。规划遵循世界农业强国建设规律,立足我国国情农情,对农业农村发展谋篇布局。
2025-04-08 09:57
活动中发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孕产妇死亡率为14.3/10万,婴儿死亡率下降至4.0‰,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下降至5.6‰。
2025-04-08 09:54
在养老服务领域,智能机器人能帮助解决人手不足的问题。目前,一些企业研发的机器人不仅能够帮助老人取快递,还能把老人抱到轮椅上、搀扶老人走路等等,可大大减轻照护人员的劳动强度。
2025-04-07 10:03
长江作为我国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河流,孕育着超过4300种水生生物,形成了独特且复杂的生态系统。长江生态系统在国土空间生态格局中具有无可替代的战略价值。
2025-04-07 09:56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