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这些年轻人用“AI”种地
首页> 科技频道> 人工智能 > 正文

这些年轻人用“AI”种地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2023-07-24 09:27

  在北京市平谷区西樊各庄,科技助农的大学生查看园艺种植机器中的植物生长情况。胡然洋摄

  “现在还有年轻人愿意种地吗?”“有!”今年2月,一群年轻人跑到上海崇明岛种菜,还在暑假展开了农业科研大赛。他们尝试突破学科壁垒,在没有土壤与日照的条件下,精细调控温、光、水、肥、气,不断设计优化智能算法,以更低能耗种出更高产量、更好品质的生菜。数字技术赋能农业,已经成为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必选项。

  农研大赛促进成果转化

  来自中国农业大学、上海市农业科学院、上海交通大学等多个科研院所的农研团队日前在崇明岛进行了“第三届多多农研科技大赛”,比赛项目为集装箱“AI”生菜种植。赛后,主办方鼓励获奖团队进一步完善农业科研成果,把技术方案应用到广袤的田间地头,助力农业农村发展。

  “我们希望借此促进农业领域的技术交流、创新和发展,推动中国农业技术的高质量发展。”主办方拼多多的高级副总裁王坚表示,赛事可以吸引更多青年农业创新人才和优秀的现代农业企业参与农业领域科技创新,促进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农民收益。

  参赛者徐丹介绍,中国大部分农民种菜还是凭经验,但年轻一代不是凭经验,而是凭数据。徐丹所在农业公司的玻璃大棚里有自动化的喷淋装置、保温幕布、温度湿度传感器等,每天哪个时间段需要哪个人去哪一间大棚干哪些农活,都由计算机后台直接派任务。

  智慧栽培草莓产量增长30%

  智慧农业发端于物联网设备和与其对应的农业信息化系统,通过监测和改善生长环境,使农业生产更稳定可控。农民在生产、加工、销售过程中越来越多地应用智能技术。

  两年前在农研大赛上获得二等奖的“智多莓”团队看到了“智慧农业”的场景和广阔的市场,决定成立智多莓公司,将更多数字技术赋能农业种植。“智多莓”已形成智能灌溉、智能温室环控等硬件、软件、算法产品,在辽宁、云南、安徽、内蒙古、上海、北京等地输出40套智能系统,用于辅助草莓、蓝莓生产。在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老窝村,“智多莓”搭建数字化草莓生产体系,使老窝村草莓产业总成本下降约30%,其中每亩肥料支出减少2500元、植保支出减少1000元,草莓产量增加30%,助力当地农民增收与产业发展。

  专家表示,乡村振兴,需要人才、需要技术。长期以来,由于人才单向从农村流入城市,农村人才严重短缺,一些好政策、好项目、好产业无法落地实施。现在,一批又一批懂“AI”的年轻人投身到农业发展,为乡村振兴带来无限可能。

  农活是“体力活”更是“技术活”

  近年来,植保无人机、北斗导航、免耕播种机、智慧农业物联网……各式各样的新科技在中国农村的农业生产中广泛应用。操作这些“新农具”的生力军正是新一代年轻人。

  曾经,离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村生活,是很多农村青年的梦想。如今,看准农业生产向规模化、机械化、科技化、现代化转变的机会,一些年轻人选择走进农村干事创业。他们把高新技术应用于田间地头,不仅提高了农业生产力,生产成本也逐步降低,经营效率进一步提升。

  现在的农村里,“大学毕业生到乡、能人回乡、农民工返乡、企业家入乡”已不是新鲜事,相关部门也在尽力帮助回乡创业的人解决后顾之忧,让其留得下、能创业。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加快农业农村大数据应用,推进智慧农业发展。有专家说,乡村就业、创业的大学生变身“新农人”,运用智能技术务农,让农活不仅是“体力活”更是“技术活”。王丕屹

[ 责编:肖春芳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贵州乌江集装箱新航线迎来首航

  • 保护文化遗产 能工巧匠赛技能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2025年全国两会的帷幕刚刚拉开不久,不少“两会热词”已新鲜出炉,“人工智能”当属其中之一。不信,请听——
2025-03-07 04:50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持续推进“人工智能+”行动,将数字技术与制造优势、市场优势更好结合起来,支持大模型广泛应用,大力发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手机和电脑、智能机器人等新一代智能终端以及智能制造装备。
2025-03-07 04:50
6日从中国海油获悉,位于我国北部湾海域的涠洲10-5油气田获得高产油气流,标志着北部湾盆地古生界潜山油气勘探获重大突破,对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2025-03-07 04:50
很多研究认为,活性氧超氧阴离子不利于人体健康。
2025-03-07 04:50
去旅游,找AI做个攻略;要开会,让AI写好PPT;田间地头,智慧农业精准控制着土地的湿度和养分;崇山峻岭,无人机在人迹罕至处巡视高压电线……
2025-03-07 04:50
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时代背景下,这部新修订的科普法有哪些重要变化?未来,助力科普事业大发展,又该如何充分发挥法制保障作用?
2025-03-07 04:50
不仅手机直连卫星技术,5G、工业互联网、算力网络、人工智能等新型基础设施的坚实底座,正稳稳托举数字中国大厦立地擎天。
2025-03-06 09:10
在寂寥山河间书写着西部能源“奔涌”的答卷。位于贵州安顺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的盘江百万千瓦级光伏基地项目一隅。
2025-03-06 09:06
DeepSeek等科技新锐的出现,彰显了中国在科技创新上的潜力,也为其他行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机遇。
2025-03-06 09:05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健全科技成果转化支持政策和市场服务,推进职务科技成果赋权和资产单列管理改革,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效能。
2025-03-06 06:00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在当前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背景下,科技创新还存在转化‘鸿沟’,尤其是全链条体系尚未完全贯通。”浙江大学医药学部副主任方向明委员直言不讳地指出科技创新的“痛点”。
2025-03-06 06:00
今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吉林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时强调,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创新驱动和产业支撑。
2025-03-06 06:00
专家提示,科学预防带状疱疹,要及时接种带状疱疹疫苗,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避免过度劳累、熬夜、着凉等。
2025-03-05 09:00
在“春晚机器人”的“原产地”浙江,早在去年9月就印发了《浙江省人形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实施方案(2024-2027年)》,前瞻布局和加快推动全省人形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
2025-03-05 09:01
我们还需要以更前瞻的视野加速布局,让AI加快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在鼓励社会资本开展“AI+”项目投资时,探索对相关投资者给予税收减免优惠,完善“募投管退”全链条运行机制。
2025-03-05 09:00
目前,陈超的育秧基地共有20万个秧盘,10台秧苗运输车,秧苗不仅供应自家的5000亩水田,还覆盖博白县28个镇和邻县的上百农户。
2025-03-05 08:59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
2025-03-05 04:10
近年来,山东省莱西市大力发展智慧设施农业,提升了农作物品质和产量,为当地现代农业转型升级注入新活力。
2025-03-05 04:10
与此同时,通信行业也迎来了关键的技术升级窗口,5G技术正逐步迈向成熟,而人工智能的突破正在重塑产业链条,二者相互赋能、深度融合。
2025-03-04 09:12
目前,所有省份均已开展递进式气象预报预警服务、气象高级别预警“叫应”等服务机制,有力地筑牢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
2025-03-04 09:1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