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要把高梯度磁选机做到全世界最好
首页> 科技频道> 综合新闻 > 正文

要把高梯度磁选机做到全世界最好

来源:科技日报2024-01-31 09:48

  【国家工程师】

  ◎记者 魏依晨 通讯员 魏小兰

  从勘破世界难题到装备落地开花,从开拓国际市场到带领企业飞速发展,今年72岁的熊大和潜心一生只为一件事:“要把高梯度磁选机做到全世界最好!”

  近日,科技日报记者见到了从北京回到江西的“国家卓越工程师”获得者、Slon立环脉动高梯度磁选机发明者熊大和博士。

  本科就读于江西冶金学院(今为江西理工大学)选矿专业的熊大和,大三时就大量阅读了关于选矿方面的中外文献。当了解到传统强磁选机磁介质容易堵塞、微细粒级弱磁性矿物的选别是长期困扰选矿界的世界难题时,熊大和萌生出研究高梯度磁选机的想法。

  如何做出中国的磁选机,并让它走向世界?这个想法在熊大和的心里扎根,“磁选”的科研之路从此启航。

  1982年,本科毕业的熊大和在老师的极力推荐下,被分配到赣州有色冶金研究所,继续从事新型磁选机的研制工作。

  其间,熊大和先后在中南工业大学攻读了硕士和博士学位。他一边上课,一边设计加工磁选机。1987年,由他设计的世界首台SLon-1000立环脉动高梯度磁选机问世。

  经过在姑山铁矿3052个小时的长期应用实践后,该设备完全克服了一般高梯度磁选机容易出现的磁介质堵塞、机械夹杂现象,使铁精矿品位提高6个百分点,回收率提高13个百分点,选矿指标创造了姑山铁矿历史最高水平。

  1991年,熊大和拿到首个立环脉动高梯度磁选机发明专利。这一发明不仅解决了高梯度磁选机磁介质易堵塞的世界性技术难题,也使我国高梯度磁选装备实现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领跑”的历史性跨越。此后,针对我国矿产资源贫细杂及细粒矿物选矿回收率偏低的问题,熊大和不断创新脉动高梯度磁选理论,发明了SLon-1500、SLon-2000等系列强磁选机,开创了弱磁选矿领域的新天地。

  2001年,熊大和回到母校,担任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硕士研究生校外导师。这期间,他与学校联合培养了12名硕士,为矿业领域输送优秀人才。

  “大一时我非常迷茫,直到熊老师来校作讲座,这才让我茅塞顿开、豁然开朗。”熊大和的开门弟子陈禄政教授回忆说。陈禄政如今已是昆明理工大学“高梯度磁选理论与技术”学科方向负责人、云南省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

  “熊老师作为赣州金环磁选设备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环磁选’)的创始人,始终深入科研一线。”金环磁选副总经理任祥君说。熊大和主持了江钨集团的6项科研项目,以第一发明人身份获5项专利。在他的带领下,金环磁选科研团队先后研发出上百种各类规格型号的设备,累计实现销售上亿元。

  理论应该应用于现实问题的解决。熊大和常常对身边的科研人员说:“科研与生产紧密结合,要多到厂矿一线中去,带着科研目的,寻找科研答案。”

  40多年来,熊大和将中国弱磁性矿石选矿水平推向一个又一个制高点,他研究的磁选技术和装备为众多冶金矿山和非金属矿山解决了一系列工程技术难题。SLon系列磁选机在国内外2000多家厂矿企业推广应用超过4000台,在国内强磁选机市场的占有率达70%以上,创造了几千亿元的间接经济效益。

  迄今为止,SLon磁选机系列产品已出口到美国、俄罗斯、印度等30多个国家,实现了超50%的国际市场占有率,使我国选矿装备的整体水平跨入世界先进行列。

[ 责编:张佳兴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美丽中国|大青山之秋

  • 香港举行国庆烟花汇演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科普资源“需求侧”井喷,“供给侧”该如何应对?
2025-09-30 02:50
从今天起,我们不妨每天给孩子留出30分钟,让他们把第一个“为什么”写下来;不妨对孩子说一句“这个问题真有意思,一起找答案”;不妨在课堂上把“解题步骤”暂时收起,让学生先猜、先试,让好奇心重新成为我们最闪耀的指南针。
2025-09-30 04:05
这个秋天,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一批新生将开启一段独特的学习旅程:从大二开始,他们将亲手参与设计一架低空飞行器,直至它真正试飞升空。想象一下,课堂上学到的公式和图纸,几年后竟能化作低空飞行器飞向蓝天,多么振奋人心!这不是科幻电影,而是北航在全国率先开设的“低空技术与工程”专业推出的“项目制人才培养”真实场景。
2025-09-30 04:05
时代浪潮奔涌,技术创新日新月异,国家发展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由“中国制造”迈向“中国智造”,从关键技术的突破到现代产业体系的构建,处处都需要既掌握扎实理论知识,又具备卓越实践能力的青年英才。
2025-09-30 04:05
辽中凹陷位于渤海北部海域,平均水深22米。探井JZ27-6-3井钻遇油气层57.4米,完钻井深1925米。经测试,该井日产原油约500吨,日产天然气约2万立方米。
2025-09-30 04:05
2025年全国古树名木保护科普宣传周活动29日在广州启动。记者从启动仪式上获悉,为进一步加强古树名木保护,我国已启动第三次全国古树名木资源普查,并严格落实《古树名木保护条例》,按照“一树一策”“一群一策”原则,持续推进科学保护管理,推动古树名木高水平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2025-09-30 04:05
成功攻克了近距离飞行与高精度操作难以兼顾的核心技术难题
2025-09-30 02:50
当科研人员在各自领域里突飞猛进时,科幻创作需要正视专业壁垒与认知鸿沟,更重要的是寻找方法跨越鸿沟。
2025-09-30 02:50
健全大联合、广协同、全覆盖、共建共治共享的国家科普体系,全面构筑新时代国家科普能力
2025-09-30 02:50
建设海洋强国,离不开海洋文化等软实力的支撑。
2025-09-29 09:22
2025年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27日在海南海口开幕。大会以“产业变革与可持续发展”为主题,策划了18场会议、2场闭门会议、技术展览、科技评选和系列科普活动。
2025-09-29 05:25
国家“十四五”规划重点工程——青藏直流二期扩建工程28日正式投运,可将青海与西藏之间的输电能力提高一倍,达到120万千瓦,对于提高西藏电力供应保障能力,促进清洁能源大范围优化配置,服务建设新型电力系统具有重要意义。
2025-09-29 05:25
日前,第五届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大会在浙江杭州落下帷幕。这场十年一届的盛会首次在亚洲举行,各方代表齐聚一堂,汇聚共识,共同探讨进一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思路与举措。
2025-09-29 05:25
科普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创新发展的基础性工作。
2025-09-29 03:15
“我们要做轻量化,就是要做轻量化生态,要建设轻量化生态系统。”在2025(第十八届)汽车轻量化大会(以下简称“大会”)上,北汽福田欧曼事业部研发中心底盘系统高级主任工程师兼公司轻量化负责人李军代表公司获得“汽车轻量化创新成果大赛卓越成果奖”,展现了中国商用车轻量化技术的最新突破。
2025-09-29 07:19
目前,我国专业技术人才超过8000万人,技能劳动者总量超过2.2亿人,其中高技能人才超过7200万人,为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了坚实人才支撑。
2025-09-28 09:45
9月27日20时40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六号改运载火箭,成功将卫星互联网低轨11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5-09-28 09:39
今天,横跨贵州省贞丰县与关岭县的世界第一高桥——六安高速花江峡谷大桥正式建成通车。大桥通车后,原来需要绕行2小时的花江峡谷两岸贞丰县至关岭县,如今仅需2分钟即可直达,真正实现了“天堑变通途”。
2025-09-28 09:39
近日,2025亚太机器人世界杯青岛国际邀请赛在青岛西海岸新区举行,来自12个国家和地区的84支代表队同台竞技。在各类比赛中,人形机器人足球赛吸引了最多观众“观战”。
2025-09-28 04:1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