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2008年以来最复杂春运天气出现,春运如何保障?
首页> 科技频道> 综合新闻 > 正文

2008年以来最复杂春运天气出现,春运如何保障?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2024-01-31 12:00

  1月31日开始,我国中东部地区将遭遇今冬以来最大范围、最长时间的雨雪天气过程,我国将遭遇2008年以来最复杂春运天气。据气象专家介绍,此次雨雪天气过程具有雨雪覆盖范围广、持续时间长、冻雨范围大、部分地区累计降水量具有极端性等特点。而从时段上看,雨雪影响将从本周中后段到下周初,正是春运关键期。《新闻1+1》连线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徐珺、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专家王丽娟,共同关注:大范围强雨雪天气,春运如何保障?

  大范围雨雪天气来袭,各地如何应对?

  1月31日开始,我国中东部地区将遭遇今冬以来最大范围、最长时间的雨雪天气过程。恶劣天气,向来考验交通出行安全。尤其是眼下正值春运关键期,而湖北、河南等联通我国南北东西的重要交通枢纽,也在此次雨雪的核心影响区。各地在做哪些准备?又如何应对此次雨雪天气?

  不少地方的日降水量或累计降水量具有极端性

  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 徐珺:通俗来讲,极端性一般指接近、达到或超过历史极值或同期极值,历史同期一般指几十年这种足够的观测数据。这次雨雪过程我们讲的是2月上旬历史同期的极端性,也就是说这次过程的日降水量或累计降水量有可能接近或超过历史上2月上旬出现的最大值。在这次过程中,陕西南部、华北南部、黄淮北部、湖北、重庆北部、辽宁东部、吉林东部等地降雪量可达10—25毫米,局地超过30毫米;上述部分地区新增积雪可达10—20厘米,局地可超过25厘米,是具有一定极端性的。这是比较少见的雨雪天气过程,单日降雪强度大、持续时间长、累积强降雪强度大,对春运出行等影响也会比较大。

  今年会出现类似2008年的雨雪冰冻灾害吗?

  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 徐珺:我想是不会的。相比较2008年,这次有两个不同之处,首先是持续时间。2008年的低温雨雪冰冻天气持续了将近一个月,这次雨雪过程持续时间不到一周,累计雪量不及2008年。从冰冻的范围、强度上看,也是不及2008年的。第二点则是体现在低温上,因为2008年是一次低温雨雪冰冻,而这一次是雨雪冰冻过程。2008年的低温主要是南方地区偏低,南方地区大部气温较常年同期偏低4到6℃,这次雨雪过程气温偏低并不明显。另外还有一点,经过15年我们在预报预警方面,对于这种极端灾害的应对能力都有所提升。所以综上,我们认为这次不会出现2008年那种极端灾害的情况。

  各地各部门如何做好应对?

  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专家 王丽娟:这次大范围雨雪冰冻天气将会给交通保畅、能源保供以及设施农业带来明显影响。由于雨雪冰冻影响严重地区多在中东部交通枢纽省份,像途经济南、郑州等多条高铁,大广、京港澳等多条高速公路,如何避免可能出现的晚点或拥堵阻断,需要交通部门需要提前做好防范。受冻雨和积雪影响,江汉、江淮等地电力设施覆冰积雪风险增大,南方用电取暖负荷可能会增加。因此,能源电力部门需要提前做好能源储备和除雪融冰。此外,北方设施农业也要注意及时清理拱棚的积雪。总体来说,中东部大部地区的交通、电力能源和油气保障以及农业生产部门需要及时关注当地的雨雪变化,及时做好防范应对工作。

  公众出行需要注意什么?

  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专家 王丽娟:这次雨雪冰冻过程影响的严重时段和春运出行的高峰期是重叠的,将会对公路、铁路、航空出行造成较大影响。像公路阻断、铁路晚点、航班延误,将会给公众的出行时间带来很大不确定性。所以大家在出行的时候,一方面要注意防寒保暖,谨防感冒,另一方面要做好时间安排。另外,因为今年春运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跨省出行和自驾出行的比例明显增高,因此自驾出行的公众要特别注意防范道路积雪、结冰和湿滑,防止造成交通意外。另外,气象部门针对这次过程,将会及时发布最新的预报预警,由于持续时间比较长,影响范围也比较广,因此建议公众还是要密切关注出行地、途经地和目的地的天气和交通信息的变化,确保出行的安全。(央视新闻客户端)

[ 责编:战钊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天津大学庆祝建校130周年

  • 坚守岗位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科普资源“需求侧”井喷,“供给侧”该如何应对?
2025-09-30 02:50
从今天起,我们不妨每天给孩子留出30分钟,让他们把第一个“为什么”写下来;不妨对孩子说一句“这个问题真有意思,一起找答案”;不妨在课堂上把“解题步骤”暂时收起,让学生先猜、先试,让好奇心重新成为我们最闪耀的指南针。
2025-09-30 04:05
这个秋天,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一批新生将开启一段独特的学习旅程:从大二开始,他们将亲手参与设计一架低空飞行器,直至它真正试飞升空。想象一下,课堂上学到的公式和图纸,几年后竟能化作低空飞行器飞向蓝天,多么振奋人心!这不是科幻电影,而是北航在全国率先开设的“低空技术与工程”专业推出的“项目制人才培养”真实场景。
2025-09-30 04:05
时代浪潮奔涌,技术创新日新月异,国家发展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由“中国制造”迈向“中国智造”,从关键技术的突破到现代产业体系的构建,处处都需要既掌握扎实理论知识,又具备卓越实践能力的青年英才。
2025-09-30 04:05
辽中凹陷位于渤海北部海域,平均水深22米。探井JZ27-6-3井钻遇油气层57.4米,完钻井深1925米。经测试,该井日产原油约500吨,日产天然气约2万立方米。
2025-09-30 04:05
2025年全国古树名木保护科普宣传周活动29日在广州启动。记者从启动仪式上获悉,为进一步加强古树名木保护,我国已启动第三次全国古树名木资源普查,并严格落实《古树名木保护条例》,按照“一树一策”“一群一策”原则,持续推进科学保护管理,推动古树名木高水平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2025-09-30 04:05
成功攻克了近距离飞行与高精度操作难以兼顾的核心技术难题
2025-09-30 02:50
当科研人员在各自领域里突飞猛进时,科幻创作需要正视专业壁垒与认知鸿沟,更重要的是寻找方法跨越鸿沟。
2025-09-30 02:50
健全大联合、广协同、全覆盖、共建共治共享的国家科普体系,全面构筑新时代国家科普能力
2025-09-30 02:50
建设海洋强国,离不开海洋文化等软实力的支撑。
2025-09-29 09:22
2025年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27日在海南海口开幕。大会以“产业变革与可持续发展”为主题,策划了18场会议、2场闭门会议、技术展览、科技评选和系列科普活动。
2025-09-29 05:25
国家“十四五”规划重点工程——青藏直流二期扩建工程28日正式投运,可将青海与西藏之间的输电能力提高一倍,达到120万千瓦,对于提高西藏电力供应保障能力,促进清洁能源大范围优化配置,服务建设新型电力系统具有重要意义。
2025-09-29 05:25
日前,第五届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大会在浙江杭州落下帷幕。这场十年一届的盛会首次在亚洲举行,各方代表齐聚一堂,汇聚共识,共同探讨进一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思路与举措。
2025-09-29 05:25
科普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创新发展的基础性工作。
2025-09-29 03:15
“我们要做轻量化,就是要做轻量化生态,要建设轻量化生态系统。”在2025(第十八届)汽车轻量化大会(以下简称“大会”)上,北汽福田欧曼事业部研发中心底盘系统高级主任工程师兼公司轻量化负责人李军代表公司获得“汽车轻量化创新成果大赛卓越成果奖”,展现了中国商用车轻量化技术的最新突破。
2025-09-29 07:19
目前,我国专业技术人才超过8000万人,技能劳动者总量超过2.2亿人,其中高技能人才超过7200万人,为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了坚实人才支撑。
2025-09-28 09:45
9月27日20时40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六号改运载火箭,成功将卫星互联网低轨11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5-09-28 09:39
今天,横跨贵州省贞丰县与关岭县的世界第一高桥——六安高速花江峡谷大桥正式建成通车。大桥通车后,原来需要绕行2小时的花江峡谷两岸贞丰县至关岭县,如今仅需2分钟即可直达,真正实现了“天堑变通途”。
2025-09-28 09:39
近日,2025亚太机器人世界杯青岛国际邀请赛在青岛西海岸新区举行,来自12个国家和地区的84支代表队同台竞技。在各类比赛中,人形机器人足球赛吸引了最多观众“观战”。
2025-09-28 04:1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