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AI点亮未来之路——全国青少年人工智能创新实践交流展示会侧记
首页> 科技频道> 综合新闻 > 正文

AI点亮未来之路——全国青少年人工智能创新实践交流展示会侧记

来源:光明网2024-02-29 10:01

  AI检测仪容仪表、AI交互实现演奏葫芦丝、AI英语学习助手……2024年1月24-26日,由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中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者协会、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和上海市科协共同举办的“与AI共创未来”全国青少年人工智能创新实践交流展示会在上海市南洋中学举办。

  现场,来自全国各地1300余名青少年、教师以及人工智能科研和企业界的科学家、工程师参加展示及交流活动。289项来自全国青少年的优秀作品进行集中展示,覆盖AI艺术生成、交互设计、工程实践、算法挑战等内容。

  AI驱动创新 解决现实问题

  交流展示会上,一个个稚嫩的面庞耐心、专注、热情地与前来参观的社会公众进行交流互动,年轻的“未来创想家”们的创新作品让前来观摩的青少年、教师和家长产生了浓厚兴趣。

  一个名叫“AI英语学习助手”的项目吸引了记者的目光。这一设计不仅能批改题目、讲解错题,以及整理错题,还能根据错题率出一套针对性的试卷,和传统AI辅助英语教学工具相比更具个性化。该作品的设计者、上海市世外中学学生乔钰萱由于6年级才从外地转入学校,转学前后学习进度差异较大,英语赶不上身边同学,需要在课后花大量时间学习,从而萌发了要自己开发一个英语学习助手的想法,她利用到了OCR、LangChain等技术,一改此前题库固定、出题没有针对性等问题,一点点让“小助手”变得“智能”起来。如今,这套AI学习系统已经帮上了乔钰萱,而她表示接下来会继续完善个性化出题功能,并分享给同学们一起使用。

  来自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图什市第一中学的高一学生如则买买提带来了“以指间距离调节电脑音量”的AI交互项目作品,不需要接触电脑键盘或屏幕,隔空调整,可谓是“懒人神器”。在他看来,这一设计在未来有很大的可能性,就像科幻电影中所展现的一样,使用手指操控各类电器,让生活更加便利。

  安徽省铜陵市正阳四季学校学生姚思谦则是基于大语言模型,创造了一个物联网的电话陪伴系统。“现在的青少年面临着很多压力,我的项目主要是通过AI技术,帮助大家找到一个新的倾诉方向。”他认为,通过AI项目的具体实践,发现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某一具体领域的困难,十分具有“满足感”,并希望通过创新为他人带来帮助。

  AI少年们正利用最新的AI技术将创想变为现实。据悉,自2023年全国青少年人工智能创新实践活动启动以来,吸引了来自全国的师生1.4万余人次参与,共征集AI创新实践作品超8700项,159所积极开展人工智能科技教育活动的中小学分别被评为全国青少年人工智能创新教育示范校和特色校,40个青少年优秀作品被评为“五星卓越”创新作品。

  搭建AI教育平台 培育未来之星

  交流展示会期间同步举办了人工智能科技青少年体验开放日,11位人工智能科研和企业界的科学家、工程师、创业者来到现场与师生交流,生动讲述他们在科研攻关中如何解决问题、研发产品,以及未来人工智能的职业发展前景,多家企业带来最新的人工智能产品让青少年现场体验,激发兴趣,开拓视野。

  据介绍,作为2023年全国青少年人工智能创新实践活动主办单位之一,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通过与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协同合作,共同打造了全国青少年人工智能创新实践活动学习体验平台,提供了丰富多样的青少年人工智能学习资源,为全国各地的教师和青少年提供高质量的学习资源和服务。此外,活动以教师队伍建设为抓手,在面向教师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培训外,还专门面向全国校内外教师开展AI创新教学案例征集活动,鼓励一线科技教师积极探索以人工智能为核心研究工具或内容,用真实情境中的跨学科问题设计教学,30个教案被评为优秀AI创新教学案例。

  交流展示会上,来自全国各地的教师们分享了如何组织学生跨学科开展人工智能学习实践,如何在人工智能科技活动中提升学生的核心能力素养。运用人工智能设计剧本杀、进行校园导游、识别中草药、预测出行等贴近学生生活新颖的教学案例设计带给在场的教师们很多启发。

  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智能教育中心主任戴娟详细讲述了什么是AI、什么是产品以及研究中“人”所起到的作用,并勉励在座同学,与其担心明天会发生什么,不如一起为创造更好的明天提供想法并付诸实施。她希望学生能够提前了解正在蓬勃发展的技术,只有这样,才能在未来走入社会时更加从容自在地生活。

  “鼓励青少年学习人工智能技术,是为未来科技创新积累了非常重要的人才基础。”华南师范大学钟柏昌认为,通过交流展示活动,带动全国的老师们参与其中,共同探讨有关人工智能教育的一些共性的问题,以及未来发展的路径方向,将对我国人工智能教育的发展带来很好的启示。

  来自中小学AI教育一线教师参与交流展示会后也感触颇深。“这次从新疆到上海的旅程对学生们来说是一次难得的经历。他们不仅能更多地接触到人工智能的知识,还能与来自全国各地的学生交流思想,有助于他们的能力提升。”如则买买提的指导老师、新疆阿图什市第一中学教师匠格瓦尔表示,学生们在这次活动中展现了极高的热情和创造力,共有5个作品成功入围,覆盖了智能识别、自动化处理等多个人工智能应用领域,这些成果不仅是对学生们努力的肯定,也是对偏远地区教育工作的一份鼓舞。

  2024年全国青少年人工智能创新实践活动启动在即,期待人工智能为青少年插上科技的翅膀,在科创道路上闪闪发光,与AI共创美好未来。(记者蔡琳)

[ 责编:张梦凡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一箭八星!我国成功发射天仪41星等8颗卫星

  • 秋景如画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9月23日,由中国互联网协会主办,北京泰尔英福科技有限公司合办,中关村区块链产业联盟和中国生产力促进协会数字经济工委会协办的2024(首届)中国数字人大会——面向人工智能的数字身份体系研究论坛在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展示中心成功举办。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以下简称“中国信通院”)总工程师敖立发表致辞。
2024-09-24 16:26
当下,在国内高校中,学科建设已经成为了一个使用频率很高的词汇。
2024-09-24 09:59
未来颠覆性技术,特别是食品合成生物学技术将重新定义食品行业,引领行业发展潮流,改变这个行业的市场规则,而我们应该积极迎接这样的改变。
2024-09-24 09:57
这些发现或有助开发实用的室温超导体,并可理解量子气体模拟——一个结合量子光学和凝聚态物理学的重要领域。
2024-09-24 09:53
张甘霖的学生、土壤所助理研究员杨顺华说,这种执着的精神,深深影响着年轻一代的科研人员。
2024-09-24 09:50
《三体》成为世界走近中国的一份路引,更是展现当代中国文化的一张名片  在国际文化传播中,“内容为王”仍然是基本法则。
2024-09-24 09:42
“三项改革”政策实施以来,越来越多的高校老师将自己的科研成果带到路演现场,迈出从实验室到生产线的重要一步。
2024-09-24 09:28
黄河孕育了千年文脉,是华夏文明的母亲河,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涵养中华文明的重要源泉。打造数据中心、讲好黄河故事,有利于全景式呈现黄河文化基因和历史文脉,创新黄河文化表达方式。
2024-09-24 09:26
月亮很近,抬头就能望见阴晴圆缺;月球很远,需要航天人一步一个脚印地艰难跋涉。中国探月20年,也拉近了星辰大海与普通公众生活的距离。
2024-09-24 09:24
研究结果表明,数字化技术与氢能技术呈现显著融合趋势,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战略有助于推动其在氢能技术方面的创新产出。该文研究结果不仅有助于了解氢能技术当前的发展趋势和面临的挑战,也为推动氢能技术与数字化转型的深度融合提供了理论支撑。
2024-09-23 10:36
从汽车钎焊铝箔的“门外汉”,到“摸着石头过河”开发出相关产品……郭飞跃在创新路上,不服输、敢打拼,攻克了一个个难关。近日,郭飞跃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讲述带领团队从零起步,潜心研发汽车钎焊铝箔产品的艰辛历程。
2024-09-23 10:34
不仅是在兰考,在“齐鲁粮仓”,稻菽飘香、鱼跃莲池、瓜果盈枝都离不开科技加持的精细气象服务。
2024-09-23 09:42
天线飞转、屏幕闪烁、无形空间、电波交织……陈杨受邀参加红蓝对抗演练,充当“磨刀石”。
2024-09-23 09:37
要持续完善黄河流域生态大保护大协同格局,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
2024-09-23 09:35
主题为“气候变化与农食系统转型”
2024-09-20 13:00
从1994年北斗系统工程立项至今的30年间,几代北斗人栉风沐雨、接续奋斗,坚持自主创新、分步建设、渐进发展,走出一条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从有源到无源、从区域到全球的中国特色卫星导航系统建设道路,为更好服务全球、造福人类贡献了中国智慧和力量。
2024-09-20 10:13
金秋九月,丰收的喜悦洋溢在田间地头。无人机、无人驾驶、云计算等“技术活儿”正在神州大地上描绘着一幅绚丽多彩的“现代耕耘图”,让大国粮仓更丰盈。
2024-09-20 10:09
9月19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了新中国75年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之十四。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从理论到实践都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
2024-09-20 10:06
多模态地理科学大模型“坤元19日正式发布,这是全球首个多模态地理科学大模型,由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联合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等单位共同研发。
2024-09-20 10:05
卡塔尔威尔康奈尔医学院科学家通过分析391名志愿者的血液、尿液和唾液样本中的数千种分子,绘制出人体及其复杂生理过程的分子图。
2024-09-19 09:43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