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海信欧洲杯“球景房” 一键解锁舒适好空气
首页> 科技频道> 家电 > 正文

海信欧洲杯“球景房” 一键解锁舒适好空气

来源:光明网2024-06-13 16:54

  2024德国欧洲杯尚未开赛,已经吸引了全球数十亿观众的目光。作为本届欧洲杯全球官方合作伙伴,海信携手知名主持人撒贝宁和足球评论员贺炜,于6月12日推出为欧洲杯揭幕战打造的海信“冠军球景房”视频,借助趣味日常的叙事与话语,生动展示居家追“球”的舒适场景。

海信欧洲杯“球景房” 一键解锁舒适好空气

  视频里,贺炜针对夏季居家观赛环境提出的种种需求,撒贝宁用海信“看球四件套”一一进行满足。其中,与室内呼吸息息相关的海信空调,化身成为智慧空气中枢管家,呈现出新房装修、驱除异味、语音交互、一键巴马好空气等场景,从多个维度打造温度适宜、空气清新的观赛环境,持续巩固“新风空调,海信领航”的品牌形象。

  解构夏季观赛需求,打造舒适追“球”环境

  过去,空调产品的技术升级以制冷热为主,但在不开窗的密闭环境中,人们容易感到憋闷、头晕。敏锐洞悉到用户日益增长的健康呼吸需求,2007年,海信率先锚定新风发展方向,凭借增氧、除菌、柔风、AI等前沿技术,持续迭代新风科技,积极参与行业标准的制定,在新风空调赛道全力竞速、担当作为,推动新风技术的全面升级和普及,引领新风空调品类发展。

  以欧洲杯官方指定空调——海信新风空调璀璨C3系列为例,高至220m³/h的澎湃新风量能够快速置换室内空气,保证室内外空气顺畅循环,让球迷在观赛时享受健康好呼吸。海信新风空调璀璨C3系列还搭载了紊流柔风科技,化解直吹“硬风”的空调通病,带来如春风拂面的温柔呵护。

  短时间内完成装修并投入使用的“冠军球景房”,难免会存在室内空气污染的健康隐患。面对新风装修的甲醛超标问题,海信空调推出“烘房除醛”功能,通过执行升温、加湿、换气三个阶段的强力除醛措施,加速排出隐藏在建材家具中的甲醛,并借助空调自带的新风系统将其排出,入住新居更快更省心。

  迎接智能化变革浪潮,以AI赋能产品升级

  夏季夜间温度多变,海信空调实时根据室内人数以及温度偏好,运用智能温控系统自动调节空调温度,让观赛环境的温度始终保持在“舒适区”。

  “你好哈利, 麻烦开启新风模式!”视频里,撒贝宁说出的武汉方言,也能轻松遥控海信新风空调璀璨C3系列。海信空调搭载的AI生态语音系统,可以识别普通话、粤语、山东话等多种方言发出的指令。追“球”过程中,用户可以随时用语音进行温度、风速、模式切换等功能操作,不用因为到处到找遥控器而错过精彩比赛。

  随着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数字化技术的发展,家电产品也跟着迈入智能化时代,海信空调以用户需求为驱动,致力成为用户家中的品质空气管家,掀起空调换代的消费潮。例如,以广西巴马长寿村的自然好空气为灵感,海信空调结合AI算法,实现了温、湿、风、净、氧等多维度的智能控制,用先进技术还原巴马的空气环境,主动为用户提供健康生活方式的新选择。

  “信,就是冠军!”是海信2024欧洲杯的主题宣言。从单一功能到多场景切换自如的智慧空气中枢管家,基于对居家观赛用户群体的需求洞察,由海信空调参与打造的沉浸式观赛“球景房”,让用户切实感受到新风空调为生活带来的舒适改变,相信在全球瞩目的赛场上,“新风空调,海信领航”的冠军实力,也将成为中国企业的代表之一,展现中国智造的自信与力量。(永文)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数读我国全面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网络执法成绩单

  • 中国体操队备战巴黎奥运会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在一项新研究中,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神经科学家培育出一种特殊类型的人类白血细胞,能促进神经纤维再生。他们的最终目标是开发出利用这些特殊细胞的治疗方法,逆转视神经、大脑和脊髓损伤,恢复患者失去的神经功能。
2024-06-28 10:47
本报记者 余晓葵摄/光明图片  6月25日,与会嘉宾在交流讨论。 世界经济论坛公布的最新一批全球153座“灯塔工厂”中,有62家是中国企业,其中不乏光伏、新能源汽车等高科技企业。
2024-06-28 10:25
记者陈海波、通讯员王玉琢从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中国计量院”)获悉,国际计量局(BIPM)官网日前发布北斗授时监测结果,标志着基于北斗的授时服务获国际认可,可以为全球提供精准可信的标准时间服务。 作为BIPM指定的国内唯一一家北斗授时监测机构,中国计量院是此次北斗授时监测数据的主要来源之一。
2024-06-28 10:23
育秧、移栽是人们常见的水稻栽培方式,而将稻种直接播入大田进行水稻直播,是近年来一种轻简化的栽培方式,但也存在出苗率较低的问题。 研究表明,水稻中胚轴伸长对幼苗破土出苗具有关键作用,是提供其迅速破土的主要动力。
2024-06-28 10:19
在24日召开的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和中国科学院第二十一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深入践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推动科技开放合作。
2024-06-28 10:14
Open-ST平台为研究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精度。
2024-06-27 10:33
25日至26日,以“空间智能 新质引擎”为主题的2024空间智能软件技术大会在北京举行。
2024-06-27 10:31
26日,全球首列用于商业化运营的碳纤维地铁列车“CETROVO 1.0 碳星快轨”,在青岛正式发布。
2024-06-27 10:30
如何统筹产业发展与生态保护,贵安新区数据中心集群积极探索,走出一条绿色节能低碳之路。
2024-06-27 10:29
OpenAI当天发表声明说,原计划6月底向ChatGPT付费用户小范围开放语音助手功能,但现在认定仍需一个月才能“达到发布门槛”。
2024-06-27 10:25
6月24日,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作物高光效功能基因组创新团队,揭示了位于水稻籽粒细胞内的河马信号通路联合介体激酶模块调控水稻籽粒大小的新机制。
2024-06-26 10:35
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研究团队报告称,韦布望远镜的数据揭示了5个星团,每个大小约1秒差距(约3.26光年)。研究团队总结说,这些发现表明星团形成和反馈可能塑造了再电离时期的星系特性。
2024-06-26 10:34
6月25日,嫦娥六号安全回家。中国电科为嫦娥六号配备了系列测控及卫星通信手段和搜索定向设备等,为“嫦娥”旅途安全和月球样本安全保驾护航。
2024-06-26 10:30
6月24日上午,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和中国科学院第二十一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
2024-06-26 10:28
嫦娥六号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实现月球背面采样返回,是我国建设航天强国、科技强国取得的又一标志性成果。
2024-06-26 10:27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