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余梦伦:唯有自立才能自强

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余梦伦:唯有自立才能自强
【科学留声机·院士谈科技自立自强】
http://recordcdn.quklive.com/upload/vod/user1587016609771948/1720169515534068/origin.mp3

余梦伦:唯有自立才能自强

来源:光明网 2024-07-05 17:10

  【科学留声机·院士谈科技自立自强】

  听科学家声音、读科学家故事、悟科学家精神,听众您好!欢迎收听光明网科学文化音频节目《科学留声机》。《科学留声机》推出的全新系列——《院士谈科技自立自强》,将为您解读《光明日报》同名专栏系列文章,感受两院院士闪烁科学之光、浸透报国之志的思想、智慧与情感。今天,让我们听听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一研究院火箭弹道设计专家余梦伦对科技自立自强的理解。

余梦伦:唯有自立才能自强

余梦伦院士

  余院士说,要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必须有“自立才能自强”的信念。

  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是我国最早的航天科研机构,聂荣臻元帅在成立大会上就提出“自力更生为主”的工作方针。60多年来,中国航天事业始终坚持这一方针,取得了“八年四弹”“两弹一星”、载人航天、探月探火、北斗导航等里程碑式的胜利,使我国昂首屹立于世界航天大国之列。

  越是在困难的发展时期,越能体现出中国航天事业走自力更生道路的必要性。

  余院士回忆,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根据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国家下达的航天任务逐渐减少,中国航天面临着转型发展的巨大压力。面对经济上的困难,我们国家提出要抓住当时国际上缺乏价格低廉,并且运行可靠的航天运载工具这一有利时机,研发出新型火箭,打入国际航天发射市场。

  老院长钱学森曾说:“外国人能搞的,难道我们中国人搞不了?”老一辈科学家传承下来的航天精神,给予了余院士这样的航天工作者们莫大的精神力量。

  为了满足国际航天发射市场的主流需求,航天工作者们提出要在长征二号火箭的基础上,研制运载能力与航天飞机相当的新型捆绑火箭,取名“长二捆”火箭。经过艰苦谈判,一家美国卫星公司终于同意用“长二捆”火箭发射通信卫星,但是却提出了一个苛刻条件——在签订合同后18个月内必须实现首次发射成功,否则就要赔款。

  即便如此,他们航天人依旧充满必胜信心,拿出了赛跑冲刺的劲头开展研制。余院士回忆说“有一次,设计工作陷入困境,当时在场的设计人员就合唱《团结就是力量》,用歌声来加油、打气。终于,在短短18个月内,我们自主突破了以助推器捆绑技术为代表的30多项关键技术,设计制造出第一枚“长二捆”火箭,并于1990年7月首次发射成功,创造了世界航天史上的奇迹”。

  “长二捆”火箭的成功发射,是20世纪90年代中国航天科技发展的重要里程碑。它不仅打开了国际航天发射市场的大门,使中国成为国际航天领域有影响力的大国,而且在它的带动下,我国运载火箭技术取得长足进步,并培养了一大批航天技术与管理人才,为后来的载人航天工程顺利实施奠定了重要基础。

  然而,就在中国火箭的国际影响力日益扩大之际,美国一些政客污蔑中国窃取美国敏感航天技术,并出台了禁止使用中国火箭发射美国卫星的法案,导致我们国家不得不再次面临国际封锁局面。多年来,面对诸如此类的困境,我国科技工作者自立自强,还是步入了航天大国的行列,正在向航天强国进发。

  回顾这段曲折的历史,余院士说,它是自力更生的航天发展道路的伟大胜利,是在重大航天工程中“出成果、出人才”的生动实践。这对于新时代的航天强国建设新征程,无疑具有丰富的启示意义与指引作用。

  正如余院士所说,我们要在建设科技强国的征程上永远保持自立才能自强的坚定信念。感谢您收听本期《科学留声机》,我们下期见!

 

监 制

丰捷 宋乐永

策 划

战钊 林佳欣 焦子原

统 筹

张蕾

播 音

李春剑

文 案

杜森林(实习)

制 作

杜森林(实习)

来 源

《光明日报》

出 品

光明日报科技部

光明网科普事业部

[ 责编:蔡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