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抖音水火箭科学日”科普表演赛举办,短视频助力青少年航天梦
首页> 科技频道> 科教资讯 > 正文

“抖音水火箭科学日”科普表演赛举办,短视频助力青少年航天梦

来源:光明网2024-08-28 10:45

  8月26日,暑期科普活动“抖音水火箭科学日”表演赛落幕,来自全国各地的青少年和科技爱好者汇聚北京亦庄,成功发射多枚“自制火箭”,吸引了239万网友线上观看直播。

“抖音水火箭科学日”科普表演赛举办,短视频助力青少年航天梦

  该活动由中国科技新闻学会、中国航天基金会、中国宇航学会、中国的航天新媒体工作室指导,抖音主办,文昌市科学技术工业信息化局支持,面向全国征集水火箭相关视频,旨在鼓励更多人参与科学制作。水火箭是写进中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经典科学实验案例,因取材便捷、制作可繁可简,受到一线教师的青睐,全国许多学校都举办过水火箭比赛。

  “抖音水火箭科学日”活动历经暑期近两个月的线上征集,相关话题词下已征集到1300多条投稿视频。其中,7支优秀作品代表队受邀到北京参加表演赛。液体火箭发动机和工程热物理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庄逢辰,河南大学教授、河南省首席科普专家戴树玺,华南师范大学教授、博导,教育技术学系主任钟柏昌,行星科学专家、科普作家郑永春等嘉宾出席活动。

  参与表演赛的“自制火箭”,有的用废弃塑料瓶制作,有的箭体上涂装了非遗剪纸作品,也有降落伞上印有少数民族特色花纹,还有喷射淀粉的水晶胆气动火箭……这些造型、材质各异,具有设计和技术创意的“自制火箭”,在“五四三二一”的倒数声中升空,直播间网友留言表示“中国少年的火箭太燃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航天埋下了一颗种子”。

“抖音水火箭科学日”科普表演赛举办,短视频助力青少年航天梦

  非遗剪纸作品涂装的火箭

  92岁院士与火箭少年,传好中国航天的“接力棒”

  对于很多来参加表演赛的选手来说,当天不像是比赛,更像一场“网友见面会”。11岁的严弘森、14岁的赵一豪、17岁的张世杰,三位自制火箭少年第一次“线下奔现”,比划着各自的火箭一口气聊了个痛快。

“抖音水火箭科学日”科普表演赛举办,短视频助力青少年航天梦

  三位火箭少年交流技术问题,从左到右依次为:严弘森、张世杰、赵一豪

  两年前,严弘森因“绍兴小学生在家自学造火箭”登上热搜。其父亲的抖音账号“谁家那小谁”记录了严弘森自学火箭的过程,至今已经积累了46万粉丝,也吸引了不少专家和航天工作者的关注。今年暑假,一位航空相关创业公司的技术负责人刘老师,连续两周熬夜陪着严弘森改代码;一年多以前,还有一位备注名为“发动机”的网友,多次帮助严洪森解决发动机燃料问题,指导他从第一代火箭改进到了第二代。

  这位名叫“发动机”的网友,就是比严弘森大三岁的赵一豪。来自四川乐山的赵一豪回忆起两人认识的经历,“当时看到了小严爸爸的视频,不想看他踩坑,这些坑我都踩过,就希望以我的知识水平去分享,帮他避免一些问题。”赵一豪表示,在自制火箭的路上,他也接受过别人的帮助,张世杰是他“关系最好的网友之一”,两人已经线上交流两年多了,这次终于见上了面。

  来自湖南邵阳的张世杰是一位农村少年,刚开始做火箭时也为上千元的制作成本发愁。为了省钱,他用塑料水管做箭体,找同学“众筹”过赞助,后来他把自己建模制作的零部件卖给科普机构,还了借同学的钱。关于研究火箭会不会耽误学习,张世杰说“火箭精神”鼓励他克服学习上的困难,明年的高考中,他希望能考进航空航天类院校,学习飞行器相关专业,毕业后加入航天事业。

  本次表演赛,赵一豪、张世杰的火箭均成功发射。92岁的庄逢辰院士,在操场边观看发射时一直举着手机拍摄记录。圆桌环节,庄逢辰院士分享了1960年他作为哈工大锅炉制造专业的教师前去苏联进修,次年4月看到苏联发射世界上首艘载人飞船,开始转而研究火箭发动机燃烧的故事。郑永春表示,作为接过庄院士接力棒的一代人,他见证了中国航天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道路上的跨越,而今天在场的孩子们,未来可能去实现载人登月、火星采样等目标,中国航天也会在一代又一代人的接力中走到更领先的位置。

“抖音水火箭科学日”科普表演赛举办,短视频助力青少年航天梦

  庄逢辰院士与参赛队伍合影

  经典实验水火箭,借助科普短视频成为“云课件”

  除了固体燃料火箭,现场还有人大附小学生带来的三级水火箭,中学物理老师王涵和两位学生制作的专业比高水火箭,以及滑翔机与水火箭结合的表演——滑翔机挂载在水火箭上,发射到一定高度后二者分离,水火箭通过降落伞安全回收,滑翔机经由飞手操控滑翔降落。怀化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航模队队长成思衡介绍,“选择水火箭作为推进器是因为材料便宜,我们在抖音上搜了很多水火箭教程,一点点摸索做了出来。”

“抖音水火箭科学日”科普表演赛举办,短视频助力青少年航天梦

  人大附小学生自制的三级水火箭成功发射

  水火箭是抖音上最受欢迎的科学实验。据统计,目前抖音上已有473万个科学实验相关视频,2023年水火箭相关视频总数同比增长789%,发布该类视频的创作者同比增长62%。

  来自广西桂林兴华科学教育研究院研发专员许辉,拥有十余年水火箭研究经验,线下培训过上千名物理和科学老师。表演赛现场,许辉团队自研的淀粉气动火箭和“飞龙在天”火箭成功发射。活动结束后,他特地向抖音科普创作者“科学老师王印”表达了感谢,“水火箭是非常好的实践项目,能够把科学、工程、技术融为一体,王印老师用短视频带火了水火箭,各种创意水火箭也能很好地展示出来。”

“抖音水火箭科学日”科普表演赛举办,短视频助力青少年航天梦

  许辉团队自研的“飞龙在天”火箭成功发射

  王印的水火箭视频,在抖音总共获得了200多万次点赞,吸引了许多老师和家长跟学。过去,科学实验教程依靠文字和图片讲解,现在被拍成了短视频,实验步骤的操作更直观,效果也更容易得到验证。这些视频成为一线教师的“云课件”,不仅可以在课堂上随时播放观看,一些缺乏实验设备和经费的乡村学校老师,也能利用废弃的塑料瓶“复刻”和“升级”实验,有老师在王印教程的基础上研发出更简易版本的水火箭,开始了一场云端的科学接力。

  为了进一步助力科学知识传播,今年,抖音集团推出了“追梦少年”护航计划,助力青少年在抖音学习科学知识,勇敢追梦、圆梦。此前,抖音还发布了“抖音科普扶持计划”,宣布将鼓励和支持100家科研科普机构做科普,重点支持100位院士的科普内容,扶持和激励1000多位各类型科普优质创作者生产内容。截至目前,抖音上《院士开讲》和《好奇中国》两个科普项目,已支持超过50位院士的内容,官方话题累计播放量超15亿。其中,庄逢辰院士在抖音上开设的《火箭发动机研发与教学生涯回忆》课程视频,累计观看量高达82.9万,广受网友好评。(刘锐)

[ 责编:李欣哲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2025全球工业互联网大会在辽宁沈阳开幕

  • 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闪耀智博会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植物在漫长的适应性进化过程中,催生出丰富多元的物种谱系。9月2日,《细胞》在线发表了华中农业大学教授宁国贵团队的一项研究成果,该研究揭示了月季香气基因起源的新机制。
2025-09-05 10:06
今年8月,中央网信办、国家卫生健康委等四部门联合发布《关于规范“自媒体”医疗科普行为的通知》,为医疗科普立了“规矩”。
2025-09-05 10:02
数字经济时代,算力是如同水、电一样重要的基础资源。我国算力发展情况如何?未来着力点在哪儿?
2025-09-05 09:54
算法技术的赋能强化了传统意识形态风险,算法的自我进化制造了意识形态黑箱,要求我们积极探索和优化治理智能算法技术意识形态风险的新路径。
2025-09-05 09:48
日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孙道远教授、毛竹教授团队联合国外学者在行星科学研究领域取得重大进展,该研究首次在地球以外的行星中确认了固态内核的存在。
2025-09-05 09:41
据世界气象组织2日发布的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最新通报,拉尼娜现象有可能从今年9月起回归并影响未来数月的全球天气和气候状况。拉尼娜现象是指赤道太平洋东部和中部海水大范围持续异常变冷的现象,而厄尔尼诺现象则是指太平洋赤道海域海水大范围持续异常升温的现象。
2025-09-04 09:47
这种说法缺乏科学依据。
2025-09-04 09:44
正确掌握储存技巧和使用习惯,才能发挥冰箱的功能,保障家人饮食健康。
2025-09-04 09:39
这不是惊悚小说,也不是玄幻剧,而是世代生活在海边的人们,和海洋巨兽的别样相遇——这是鲸和海豚的骨头。从意外搁浅偶然获得,到渔业生产相对频繁打捞,闽南的“新鱼骨庙”(阴庙)呈现出和历史上的鱼骨庙截然不同的样貌。
2025-09-04 09:37
9月3日,某潜艇支队某艇员队组织收看阅兵仪式直播,铿锵有力的步伐、全新亮相的装备、转型跨越的成就,让他们动容,更让他们振奋。南昌舰的入列,标志着海军驱逐舰实现由第三代向第四代的跨越,首次突破万吨级设计,在航母编队体系作战中发挥重要作用。
2025-09-04 09:32
日前,我国科学家近日成功研制出超宽带光电融合集成系统,首次实现全频段、灵活可调谐的高速无线通信,有望为未来更畅通可靠的6G无线通信提供保障。为此,北京大学、香港城市大学组成的联合研究团队,历经4年,自主研发出超宽带光电融合集成系统。
2025-09-03 10:01
近日,由中国农业科学院烟草研究所牵头完成的“基于耐盐植物和土壤调理剂的滨海盐碱地高效利用技术创制与应用”项目获2024年度青岛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为滨海盐碱地的综合治理与高效利用提供了新方案。基于各项研究,团队开发了4种抗盐剂、2种盐碱地土壤调理剂等盐碱地培肥改良系列产品,为盐碱地快速培肥和障碍消减提供了有力支撑。
2025-09-03 10:01
9月1日起,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五部门联合修订的强制性国家标准《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GB 17761—2024)正式实施。新国标进一步增强了电动自行车的智能化功能,增加了北斗定位、通信和动态安全监测功能。
2025-09-03 10:00
作为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增设的群众赛事项目,被称为“空中F1”的无人机竞速备受瞩目,该项赛事决赛举办地深圳近日也掀起了无人机竞速热潮,市民和游客在公园里就能过一把“飞行瘾”。据介绍,深圳中心公园位于深圳核心区域,无论是深圳还是粤港澳大湾区其他城市的无人机爱好者,都能轻松快捷到达这里。
2025-09-03 10:00
油菜、白菜、甘蓝、萝卜是大众最熟悉的十字花科作物,也是食用油和蔬菜的主要来源,然而它们都受到同一种毁灭性病害——根肿病的威胁。基于GSL5功能研究和团队所创制的材料,他们还揭示了有趣的病菌与寄主的互作关系,即病菌致病和寄主抗病反应机制。
2025-09-03 10:00
点击羽绒服胸前的按钮,2秒即可速热,实现四档温度调节……1日,在哈尔滨举行的第七届中国国际新材料产业博览会现场,一款造型时尚的智能温控羽绒服吸引不少观展者驻足围观。
2025-09-02 10:23
当地时间9月1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最新报告显示,今年的全球创新指数(GII)集群研究将风险资本交易活动作为一项新指标。全球创新指数集群排行榜于2017年创设,通过三项核心指标,识别世界级创新活动在当地的集中程度。
2025-09-02 10:21
强制性国家标准《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昨起实施。为保障新国标在本市顺利推行,近日,市市场监管局组织召开在京销售电动自行车生产经营企业约谈指导会。为保障新国标平稳落地实施,本市市场监管部门将强化监督抽检,保障本市电动自行车产品质量安全。
2025-09-02 10:18
会空翻、格斗,能叠衣、调饮,善聊天、“思考”……前不久举行的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上,各类机器人本领“进化”、各显神通,展现了人工智能的巨大潜力。如今,从旅游出行的智能助手,到工厂培训的“最强大脑”,再到装备升级的有力支撑,人工智能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2025-09-02 10:15
零碳园区的建设,对于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具有重要意义。节能降碳,光靠“外套保温”不够,在园区地上、地下,还有“血液循环”系统来“保持恒温”。
2025-09-02 10:1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