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科学留声机·院士谈科技自立自强】
听科学家声音、读科学家故事、悟科学家精神,听众您好!欢迎收听光明网科学文化音频节目《科学留声机》。科学留声机》推出的全新系列——《院士谈科技自立自强》,将为您解读《光明日报》同名专栏系列文章,感受两院院士闪烁科学之光、浸透报国之志的思想、智慧与情感。今天,让我们听听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工业大学校长聂祚仁对科技自立自强的理解。
聂祚仁院士
原始创新是解决“卡脖子”问题的关键,能否做得好,离不开基础学科人才培养。
在2002年2月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上,提出了对基础学科人才培养的全面规划,指出要全方位谋划基础学科人才培养,科学确定人才培养规模,优化结构布局,在选拔、培养、评价、使用、保障等方面进行体系化、链条式设计,大力培养造就一大批国家创新发展急需的基础研究人才。
为此,高校和科研院所必须正确树立基础学科人才培养理念,走出观念上的误区,走好基础学科人才自主培养的道路,培养造就植根祖国大地、着眼社会需要、解决现实问题的基础学科领域人才。
聂院士说,培养基础学科人才急不得,需要下绣花功夫。凡事欲速则不达,人才培养更不能拔苗助长。
基础学科具有探索事物本源、探究基本原理的学术特性,相较于应用型学科人才培养,具有长期性的特征。
培养基础学科人才,要探索符合基础学科特性的人才培养模式,可以尝试构建基础学科人才“本硕博贯通式”培养模式,破解基础学科本科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要促进学科交叉、人才融合,以构建前沿技术领域人才培养体系为依托,促进基础学科研究人才和应用学科研究人才融通培养,着力培养勇闯创新“无人区”的高水平复合型人才。
培养基础学科人才,要转变科研观念,坚持“两条腿走路”,创新科研组织形式,瞄准产业化关键技术研发,持续深化产学研一体化发展。充分发挥企业出题者作用,激发基础学科人才答题者效能。支持科技领军企业联合高校组建联合实验室、基础研究平台等产学研融合创新平台,把企业遇到的技术难题转化为基础科学研究的课题,完善科研人员职务发明成果权益分享机制,探索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
培养基础学科人才,需要面向基础学科人才启动一批科技创新重大项目,依托国家实验室建设“筑巢引凤”。基础学科的学习和研究具有艰巨性、不可预知性的特点,要在基础学科人才评价、激励与服务等方面下功夫,打通基础学科人才“上下”的通道。坚决破除“四唯”顽瘴痼疾,注重评价成果的原创价值、学术水平和影响力。
聂院士说,培养基础学科人才,要让人才意识到选择基础学科专业不等于永远坐“冷板凳”,深耕基础学科具有广阔发展空间。近几年,旨在培养基础学科领域拔尖人才的“强基计划”一度遇冷,或许还有不少人认为,基础学科不但艰苦,而且前景不好。所以,必须转变“重应用轻基础”的传统认知,让公众客观认识到基础学科是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监 制
丰捷 宋乐永
策 划
战钊 林佳欣 焦子原
AI声音训练师
林佳欣 刘峻宇(实习)
文 案
杜森林(实习)
制 作
杜森林 (实习)
来 源
《光明日报》
出 品
光明日报科技部
光明网科普事业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