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向着航天强国目标勇毅前行
首页> 科技频道> 综合新闻 > 正文

向着航天强国目标勇毅前行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4-10-10 10:16

  航天科技是科技进步和创新的重要领域,航天科技成就是国家科技水平和科技能力的重要标志。2024年6月25日,探月工程嫦娥六号任务取得圆满成功。习近平总书记在贺电中指出,嫦娥六号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实现月球背面采样返回,是我国建设航天强国、科技强国取得的又一标志性成果。9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接见探月工程六号任务参研参试人员代表。他强调,希望航天战线同志们再接再厉、乘势而上,精心开展月球样品科学研究,接续实施好深空探测等航天重大工程,推动空间科学、空间技术、空间应用全面发展,为建设航天强国再立新功。

  75载砥砺奋进,中国奇迹闪耀苍穹。半个多世纪以来,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在全国大力支持下,一代代航天人坚持自力更生、自主创新,创造了以“两弹一星”、载人航天、探月探火、北斗导航为代表的辉煌成就,积淀了深厚博大的航天精神,推动航天事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蓝图绘梦”到“奋斗圆梦”,实现历史性、高质量、跨越式发展,航天强国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发愤图强,探索太空

  新中国成立之初,面对来自内外部的复杂形势与艰巨考验,党中央审时度势,果断决定研制“两弹一星”,重点突破国防尖端技术,作出了对国家发展和安全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决策。1958年,毛泽东在党的八大二次会议上发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的伟大号召,党领导人民踏上了向宇宙空间进军的漫漫征途。为了集中力量、形成拳头,克服干扰、取得突破,按照党中央部署,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现为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第五研究院,以下简称“五院”)于1968年正式成立。我国从此有了专门研制人造卫星及其他航天器的科研机构。

  五院成立后,条件十分困难。要研制人造卫星,既无经验又无现成资料,更缺乏各种先进的技术装备。激情燃烧的岁月里,在毛泽东主席的亲切关怀和周恩来总理的直接领导下,老一代航天人发愤图强、埋头苦干,战胜了一个又一个困难,创造了令全国人民自豪的非凡成就。1970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让《东方红》乐曲的悠扬旋律响彻寰宇。之后,实践一号、返回式遥感卫星等任务相继成功。

  人造卫星上天,是中国人民在攀登现代科技高峰的征途上创造的奇迹,影响极其深远。邓小平指出:“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

  与时俱进,群星闪耀

  改革开放是党的一次伟大觉醒,中国航天也由此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在“科学的春天”里,我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把力量集中到急用、实用的应用卫星上来,继续团结一致艰苦奋斗,敢向苍穹挂新星。

  1984年4月,东方红二号试验通信卫星成功发射定点,空间技术更加有力地服务国计民生。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为了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1986年,我国启动实施863计划。我们深入开展载人航天关键技术预先研究,有力支撑载人航天工程在1992年正式立项。1999年以来,五院抓总研制的神舟飞船连战连捷。2003年,神舟五号成功实施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任务,中华民族千年飞天梦圆。依靠顽强攻关,我们自主掌握了载人天地往返、太空出舱、交会对接等载人航天关键核心技术,用成功报效祖国,用卓越铸就辉煌。

  与此同时,月球探测迎来重大突破,嫦娥一号飞天揽月逐梦,嫦娥二号飞向更远深空,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增添了重要坐标。北斗导航实现连续跨越,北斗导航试验系统于2000年建成开通,北斗二号系统于2012年完成区域组网、正式服务亚太。

  这一时期,我们大力弘扬“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勇担富国强军使命,积极融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着力深化国际交流与合作,绘就了群星闪耀太空的恢弘图景,推动航天事业取得跨越发展。

  自信自强,星河璀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探索浩瀚宇宙,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

  进入新时代以来,中国航天不断创造新的历史。神舟家族太空接力,天宫、天舟书写传奇,天和、问天、梦天相继升空、“深情相拥”,中国空间站完成在轨建造,启幕无限未来。嫦娥三号成功落月,嫦娥四号首登月背,嫦娥五号月面采样,嫦娥六号月背取宝,我国走出一条高质量、高效益的月球探测之路。天问一号突破地月系,祝融号探索“乌托邦”,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一举实现“环绕、着陆、巡视”三大目标,开创国际首次。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建成开通,为全球用户提供优质可靠服务。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重大专项圆满收官,描绘绿水青山,守望地球家园。慧眼号、张衡一号、羲和号等空间科学与技术试验卫星先后飞天,观天窥地逐日成果丰硕。打造全球覆盖、高效运行的通信、导航、遥感空间基础设施体系进展顺利,空间应用能力不断增强。多种形式的航天国际交流合作深入推进,以实际行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如今,漫天星光洒遍世界,五星红旗闪耀深空,中华儿女“旅居”苍穹,航天科技成果更加有力地支撑强国强军、惠及千家万户、增进人类福祉,充分展现了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和底气。探月精神、新时代北斗精神在薪火相传的奋斗中得到凝练,让航天精神愈发深厚博大。

  建设航天强国要靠一代代人接续奋斗。奋进新征程,我们将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大力弘扬航天精神,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向着航天强国目标勇毅前行,为探索宇宙奥秘、增进人类福祉再立新功,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新贡献!

  (作者:李大明 路明辉,分别系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五研究院院长,党委书记)

[ 责编:焦子原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2025年服贸会媒体吹风会及场馆探营活动在京举行

  • 甘肃榆中:积极开展灾后恢复工作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团队需要从头开始,设计一款“更适合日本”的机器人:体形小巧,穿行灵活,语音系统换成日语,屏幕上的动画表情还能变换。擎朗智能目前在日本已经设立200多个技术支持点,确保常规故障能在2小时内响应,24小时内修复。
2025-08-12 10:06
夏季天气炎热,很多人喜欢去游泳馆游泳。“游泳可以提高心肺耐力和身体柔韧性,改善体脂率,因此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潘力军说,游泳如果不注意卫生,可能感染红眼病、中耳炎和胃肠道疾病,建议做好如下防护措施:  游泳前,注意自身的健康状况。
2025-08-12 10:03
近日,随着最后一笔数据在青藏高原上录入系统,三江源国家公园正式完成自然资源确权登记。2019年,《关于统筹推进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与《关于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指导意见》相继出台,“依法确权”成为基石。
2025-08-12 10:02
一般认为,宇宙中的每个星系中心都有一个超大质量黑洞,而更大的星系则拥有更大的黑洞,即超巨型黑洞。Collett表示,恒星运动学被视为黑洞质量测量的“金标准”,引力透镜效应则可以帮助团队“探测到更遥远的宇宙”。
2025-08-12 10:01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杨维慎、彭媛团队开发了一种便捷的触发式界面反应策略,实现了二维金属-有机框架膜(MOF膜)的快速制备及高效气体分离。该研究为面向应用的MOF纳米片和超薄二维MOF膜的定制化制备提供了新思路,可满足不同应用场景下的高性能分离需求。
2025-08-12 10:00
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科研人员最近在引力波天文学领域取得了突破性发现:双黑洞并合事件可能发生在第三个致密天体的“眼皮子底下”。
2025-08-11 09:56
日前从安徽省林业局获悉,安徽扬子鳄野外种群数量创历史新高。监测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7月20日,扬子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扬子鳄产卵超3800枚,扬子鳄野外种群数量超1920条。
2025-08-11 09:53
近年来,我们团队聚焦海洋多场环境耦合机制、多体结构相互作用、多尺度耦合效应等难题,开展深度产学研用合作,研发多款海工装备。
2025-08-11 09:45
在医学和生物技术领域,实现蛋白质定向进化,使其具有新功能或改进功能至关重要。为此,美国斯克利普斯研究所的科学家开发了一个可以加速蛋白质进化的合成生物学平台T7-ORACLE。
2025-08-11 09:43
近日,科学信息分析公司爱思唯尔与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发布《传承与创新:解码中医药科学发展轨迹》报告。
2025-08-11 09:41
实验室是科技创新的重要摇篮,但里边有不少危险而又昂贵的设备,可能对科研工作者人身和财产安全造成威胁。如何织密安全防护网?
2025-08-08 10:25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俞书宏院士团队成功开发出一种可闭环生物回收的纤维素基介电薄膜,能够提高电子器件的循环利用率,从而减少电子废弃物。
2025-08-08 10:16
日前,济南量子技术研究院团队与深圳国际量子研究院团队合作,在可见光集成光学领域取得重要进展:成功研制出一套新型可见光矢量光谱分析仪。
2025-08-08 10:12
中国林科院林业所林木细胞遗传研究组近日提出了研究裸子植物生长停滞可塑性的独特模型。这一成果填补了人们对裸子植物发育可塑性认识的空白。
2025-08-08 10:11
8月6日,揽月月面着陆器着陆起飞综合验证试验在位于河北省怀来县的地外天体着陆试验场圆满完成,此次试验是我国首次进行载人航天器地外天体着陆起飞试验。
2025-08-08 10:09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吴凯丰团队采用胶体量子点溶液作为增益介质,通过法布里-珀罗谐振腔耦合及双脉冲泵浦设计,开发出连续稳定工作10天以上、能量转化效率大于17%的量子点液体激光器。
2025-08-07 10:18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基因组研究所的研究团队深入解析了中亚野猪种群在跨越欧亚大陆百万年的迁徙历程中适应环境的独特遗传密码,为理解大型哺乳动物如何应对环境变化提供了全新视角。
2025-08-07 10:18
无论是钢琴家指尖流淌出的动人旋律,还是外科医生在显微镜下的精准操作,甚至是母亲为孩子系鞋带时的温柔细致……
2025-08-07 03:40
月球,地球最亲密的邻居,它的“婴儿期”是什么样的?为破解这个谜题,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科学研究院王水炯教授团队和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李秋立研究员团队合作
2025-08-07 03:40
近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耕地保护和质量提升法(草案)》(以下简称《草案》),决定将《草案》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
2025-08-07 03:4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