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我国高水平国际期刊论文数量保持世界第一
首页> 科技频道> 综合新闻 > 正文

我国高水平国际期刊论文数量保持世界第一

来源:人民日报2024-10-14 09:34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以下简称“中信所”)日前在京发布《2024年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报告》。报告显示,我国各学科最具影响力期刊论文数量、高水平国际期刊论文数量及被引用次数继续保持世界第一位。

  自1987年以来,中信所一直承担着中国科研人员在国内外发表论文情况的统计分析工作,每年定期公布中国科技论文产出整体分析报告,并在此基础上根据科技创新发展需求,拓展到对中国科技期刊等基于科技论文的统计分析工作。2023年增加了对预印本平台论文、重要学术会议等领域情况的统计分析。

  各学科影响因子最高的期刊被看作是世界各学科最具影响力期刊。2023年,178个学科中高影响力期刊共有161种(含学科交叉期刊),各学科最具影响力期刊上的论文总数为51440篇,中国在这些期刊上发表的论文数为14227篇,占世界总量的27.7%,排在世界第一位。

  所谓高水平国际期刊论文,是指发表在世界各学科代表性科技期刊上的论文。世界各学科代表性科技期刊的影响因子和总被引用次数均居本学科前10%,且每年刊载的学术论文及述评文章数大于50篇。2023年共有384种国际科技期刊入选世界各学科代表性科技期刊,发表高水平国际期刊论文35.25万篇。按第一作者第一单位统计分析的结果显示,中国发表高水平国际期刊论文11.85万篇,占世界总量的33.6%,被引用次数为81.89万次,论文发表数量和被引用次数均排在世界第一位。

  近两年间发表的论文在统计周期内得到大量引用,且被引用次数进入本学科前1‰的论文被称为热点论文。各学科论文近10年被引用次数处于世界前1%的论文被称为高被引论文。

  截至今年7月,中国的热点论文数为2071篇,占世界热点论文总数的48.4%,数量比2023年统计时增加了2.5%,世界排名保持第一位。美国的热点论文数为1625篇,居第二位。中国高被引论文数为6.57万篇,占世界高被引论文总数的33.8%,相比2023年统计时世界占比增加了3%,排在世界第二位;美国的高被引论文数量为7.65万篇,占世界高被引论文总数的39.3%,仍居第一位。

  《细胞》(Cell)、《自然》(Nature)和《科学》(Science)是国际公认的三个享有高学术声誉的科技期刊。2023年,这三个期刊共刊登论文5907篇,中国论文为395篇,世界排名从2022年第四位升至第二位。

  根据近10年最新统计数据,中国科技人员发表国际论文平均每篇论文被引用16.20次,首次超过世界平均水平(15.76次),其中,材料科学、工程技术、化学、环境与生态学、计算机科学、农业科学和数学7个学科论文的被引次数排名世界第一位。

  报告显示,2023年,中国持续开展高质量开放合作,中国高被引论文中以我为主的国际合著论文占比已升至1/3。2023年,国际合著论文占中国发表论文总数的20.4%。中国作者为第一作者的国际合著论文占中国全部国际合著论文的73.8%,合作伙伴涉及177个国家(地区),排前6位的国家为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德国和日本。

  中国国际科技论文被国际科技论文引用,反映全球科技界对中国科技创新的关注程度。2023年,中国论文在发表当年即获得引用的论文中,四成以上为国际引用。

  报告还显示,中国国际科技期刊影响力进一步提高。2023年总被引频次进入本学科排名前1/4的中国期刊共有37种,比2022年增加2种;影响因子进入本学科排名前1/4的期刊有149种,比2022年增加12种。赵永新

[ 责编:肖春芳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贵州龙里油茶生态园迎秋收

  • 甘肃肃南牛羊异地借牧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由于今年第三季度订单锐减,荷兰半导体设备制造商阿斯麦公司15日股价大幅下挫,跌幅超过15%。
2024-10-16 10:59
天文学家利用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与欧洲空间局(ESA)联合运营的詹姆斯·韦布太空望远镜(JWST),观测到一个在大爆炸后仅7亿年就形成的星系“自内向外”的生长过程。
2024-10-16 10:36
(记者罗云鹏 通讯员王若琳)记者15日从深圳大学获悉,中国工程院院士、深圳大学教授谢和平团队就海水中的氯离子引发副反应和电极腐蚀现象,提出一种新的解耦式海水直接电解制氢策略,将有助于丰富和进一步构建破解海水复杂成分影响的海水电解制氢理论体系和技术框架。其进一步拓宽了谢和平院士团队海水无淡化原位直接电解制氢全新原理技术体系,将为海水直接电解制氢的产业化发展提供理论指导。
2024-10-16 10:35
智慧粮库里,更多的新科技派上用场,让储粮更加绿色安全。
2024-10-16 10:30
10月15日,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中国科学院、国家航天局、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联合发布了《国家空间科学中长期发展规划(2024—2050年)》。
2024-10-16 05:15
10月14日,第四届中国考古学“西阴论坛”“青铜冶铸与夏商文明”学术研讨会在山西省运城市夏县举行。
2024-10-16 05:15
今年7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发布了《新增博士硕士学位授权审核专家核查及评议结果公示》,与2020年上一轮评审相比,本轮评审拟大幅新增博士点831个。这意味着博士生培养规模将进一步扩大。
2024-10-15 04:50
日前,国家发改委发布2024年全国优化营商环境十大创新实践案例,一大批具有创新意义、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案例脱颖而出。
2024-10-15 04:50
10月14日是第55个世界标准日。今年世界标准日的主题为“美好世界的共同愿景”,中国主题为“强化标准引领,促进高质量发展”。
2024-10-15 05:05
我国探月工程在不断书写月球探测新篇章的过程中铸就的探月精神,既是“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的传承和延续,又富有鲜明的新时代特质。
2024-10-15 05:05
14日16时许,随着一声响亮的汽笛,首趟中老铁路“京滇·澜湄线”国际货运列车满载390吨老挝香蕉从云南省昆明市王家营西站驶出,一路向北京市平谷区疾驰,标志着中老铁路国际冷链班列暨“京滇·澜湄线”国际货运列车正式开行,打通了一条连接中国北京、云南与东南亚国家的国际货运通道。
2024-10-15 05:05
2023年总被引频次进入本学科排名前1/4的中国期刊共有37种,比2022年增加2种;影响因子进入本学科排名前1/4的期刊有149种,比2022年增加12种。
2024-10-14 09:34
最近一个特殊门诊引发社会关注。媒体报道,10月8日,上海某研究机构设立的“空间与数学学习困难门诊”正式开诊。
2024-10-14 04:05
如今,不少城市的地下空间别有洞天。
2024-10-14 04:05
近年来,昭通积极构建“政府引导+平台推动+政策赋能+管家服务”的返乡创业“昭通模式”,推出促进创业就业“二十条措施”。2023年以来,昭通回引6.59万人返乡创业,带动18.64万人就地就近就业。
2024-10-14 04:50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要“完善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航空航天、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生物医药、量子科技等战略性产业发展政策和治理体系,引导新兴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2024-10-14 04:50
一颗来自熔融行星核心的铁陨石(左)和一颗来自原始未熔融行星的球粒陨石(右)。当人们在寻找宇宙中其他可能孕育生命的行星时,了解这些挥发性物质是如何被输送到行星表面的知识将至关重要。
2024-10-12 10:01
制出清洁氢气的同时发现3D石墨烯(显微镜图)。这项研究为石墨烯的应用开辟了更多可能性,其中最为重要的用途之一是研制锂硫电池。研究团队随后意外地发现,直径仅为人头发丝千分之一的微型管阵列,在没有外加电源的情况下产生了电信号。
2024-10-12 10:00
邓秀新、刘旭、张守攻、陈温福、金宁一、张洪程、蒋剑春、包振民、张佳宝9位中国工程院院士走进黑土地,围绕粮食增产、黑土保护等关键领域开展调研。院士们边走边看,对黑龙江省农科院通过优选品种、菌肥培土、大垄密植等一系列科学管理措施取得的成效,给予高度评价。
2024-10-12 09:57
10月11日10时39分,我国在东风着陆场成功回收首颗可重复使用返回式技术试验卫星——实践十九号卫星。卫星搭载的植物及微生物育种载荷、自主可控和新技术验证试验载荷、空间科学实验载荷、社会公益和文化创意载荷等回收类载荷已全部顺利回收。
2024-10-12 09:56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