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从“灯塔工厂”看创新发展:人工智能促进全球企业生产力提高
首页> 科技频道> 综合新闻 > 正文

从“灯塔工厂”看创新发展:人工智能促进全球企业生产力提高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4-10-18 02:35

  【记者连线】

  光明日报驻日内瓦记者 孙铁牛

  10月8日,世界经济论坛公布最新一批“灯塔工厂”名单,“人工智能”是这份名单背后的关键词。此次入选的22家制造企业中,有超过70%通过使用人工智能技术实现了“增能”或“降碳”目标。尤其值得关注的是,22家新晋“灯塔工厂”中,有13家来自中国。由此可以看出,中国企业通过创新发展,在探索新兴科技的有效利用方面走在世界前列。

  新兴科技助力全球制造业发展

  近年来,关于人工智能是否能够持续促进生产力提高的讨论日益热烈。美联储主席杰罗姆·鲍威尔曾表示,人工智能“可能”有提高生产力增长的潜力,“但这不会在短期内实现”。

  随着以大语言模型为代表的人工智能工具飞速发展,人们愈发意识到人工智能技术确有改变世界的可能。9月,由联合国人工智能高级别咨询机构发布的《治理人工智能,助力造福人类》报告称,尽管难以估算人工智能对复杂经济体的所有影响,但预测表明人工智能可显著提高全球的国内生产总值,并会给几乎所有生产部门都带来变化。报告还指出,人工智能的广泛适用性意味着,人工智能很可能成为一种通用技术。因此,人工智能可以在零售、制造、医疗保健及公共部门等各个领域帮助发达和发展中经济体的个人、企业以及其他组织提高生产力。

  也正是由于科技发展对人类未来的影响难以预测,世界急需一批先行企业探索如何将理论转化为现实、将有趣的科技变为有用的科技。2018年,世界经济论坛与麦肯锡公司共同成立了“全球灯塔网络”,鼓励全球制造业企业充分探索、运用人工智能、3D打印和大数据分析等前沿技术,通过先行先试为全球制造业发展提供创新发展思路。

  今年入选“全球灯塔网络”的一批企业通过行动证明,人工智能技术能够促进生产力发展,创造更多商业价值,并实现低碳发展目标。例如,此次入选的中国太原重工轨道交通设备有限公司就通过采用人工智能和柔性自动化技术,不断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在大大降低产品缺陷率和成本的同时提高了产量。此外,工业富联深圳观澜工厂采用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兴科技优化材料回收,追踪实时碳足迹,推进流程创新,实现可持续发展,被世界经济论坛授予“可持续灯塔工厂”称号。

  “围绕人工智能的热议铺天盖地,但其带来的实际影响却往往不尽如人意。在此背景下,新晋的‘全球灯塔工厂’逆势而上,利用人工智能实现了巨大效益”,世界经济论坛如此评价这批创新企业。

  人类的判断力愈发重要

  尽管新一批“灯塔工厂”证明人工智能技术能够提高生产力,但是想要利用好这一技术却并不容易。

  人工智能越是发展,越需要考验人的能力,需要人工智能技术的使用者明确自身需求。“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兴起也催生了智能体的发展,包括虚拟人工智能和具身人工智能,它们有望实现更自主的运营。因此,人类将越来越多地转向战略角色,其判断力和创造力至关重要”,世界经济论坛先进制造与供应链中心专家本杰明·舍恩福斯在接受光明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人工智能技术在不同的使用者手中发挥的作用是完全不同的。世界经济论坛认为,此次入围“端到端灯塔工厂”的海尔胶州空调互联工厂,为满足快速增长的全球需求,解决研发、交付和售后服务等环节的滞后响应问题,采用大数据、高级算法和生成式人工智能等技术,优化了整个价值链,大大缩短了设计周期和订单交付时间,还降低了海外市场故障率。正是对人工智能技术能力和自身需求的精准把握,才促成了该工厂生产力的大幅提升。

  在注重人工智能技术的同时,企业还需要充分利用“人工智能+”,打开科技赋能的“脑洞”,才能最大化科技带来的增益。“人工智能作为一种通用技术,确实是‘全球灯塔网络’许多站点数字化转型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然而,人工智能技术并不是成功的唯一决定因素。人工智能与物联网、机器人等其他技术的融合正在推动大规模的工业转型”,舍恩福斯认为。此次跻身“单一工厂灯塔”的三门核电有限公司收获了世界经济论坛的高度评价:“为了提高运营安全性,三门核电部署了40多个第四次工业革命用例,包括人工智能技术和机器人技术。”

  据报道,三门核电开发了智能巡检机器人,可以实现定点定时自动巡检及远程控制操作,利用计算机视觉模块采集图像,通过AI图像识别大模型进行自我学习,实现系统设备运行状况监视、仪表数据的识别与记录、离子交换柱的有效性判断等功能,并完成巡检数据的自动整理、上传、趋势诊断,极大提升了运行巡检工作效率。

  “新晋‘灯塔工厂’的实践表明,人工智能技术以及其他第四次工业革命技术不仅能创造商业价值,而且能改善环境可持续性和员工的契合度”,麦肯锡公司企业技术全球负责人恩诺·德·波尔表示。

  《光明日报》(2024年10月18日 12版)

[ 责编:袁晴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习近平同越共中央总书记苏林举行会谈

  • 习近平会见越南总理范明政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借助一种名为SMART-EM(单分子原子分辨率时间分辨电子显微镜)的技术,首次在原子尺度上拍摄了催化反应过程。
2025-04-15 11:02
中国旅游研究院联合马蜂窝发布《中国赏花游报告2025》
2025-04-15 10:46
春天里,田野上,一粒粒良种破土而出、向阳生长,承载起端牢中国饭碗的希望。既为品种权人提供有力保护,又有效规范种业市场,一粒种子伤“芯”被抚平的故事,折射法治对种业发展的有力保障。
2025-04-15 11:00
中国是拥有杜鹃种类最多的国家之一,超过530种。2018年,《毕节市百里杜鹃风景名胜区条例》出台实施,形成对百里杜鹃资源保护“有地方性法规、有特设机构、有专岗人员”的立体化保护机制。
2025-04-15 10:58
从概念验证中心起步,一大批创新项目正培育成熟、投入市场,迈向更加广阔的未来。
2025-04-15 10:49
以耕地保护为例,为扭转黑土地退化趋势,我国自2020年启动实施了东北黑土地保护性耕作行动计划。
2025-04-14 09:58
北京市、中国科学院发布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科技设施开放运行报告,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已布局建设37个科技设施,其中16个已向全球开放,包括多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2025-04-14 09:57
近日,我国自主研制的最大直径盾构机“沧渊号”在江苏常熟下线,将用于世界最长高速公路水下盾构隧道——海太长江隧道工程施工。
2025-04-14 09:57
志林肚天牛体色以浅红褐色为主,下颚内缘为黑褐色,触角呈暗红褐色。
2025-04-14 09:30
如今,科技小院的科研成果已经推广至山西长子县、榆社县等地,形成了“垃圾分类先行、农用酵素开花、有机合作结果”的发展路径。
2025-04-14 09:28
经监测,截至2024年年底,青海湖裸鲤资源蕴藏量达12.75万吨,较2023年增加0.72万吨,增长5.98%,较2002年保护初期增长49倍;
2025-04-11 03:45
中央气象台预计,4月11日至12日,随着新一股较强冷空气东移南下,我国中东部地区将出现强风、降温、沙尘天气,华北将出现历史同期罕见持续性大风,内蒙古东部和东北地区东部将出现暴雪,南方将出现今年以来最强风雹天气。
2025-04-11 10:23
我国科学家利用嫦娥六号采回的月球背面样品,首次获得月球背面月幔的水含量小于2微克/克,为认识月幔水的时空演化提供了关键约束。
2025-04-11 03:45
自然资源部10日发布公告:经国务院批准,高纯石英矿成为我国第174号新矿种。据悉,这一矿种于2020年至2021年被发现,
2025-04-11 03:45
为实现长期心电智能监测,研究团队开发了一种无运动束缚的动态12导联心电系统(以下简称“MU-DCG系统”),实现了无感化佩戴、抗运动伪影以及低功耗原位实时信号处理的优势集成。
2025-04-11 03:45
一根细细的纱线,一头连着福建首个规模超万亿元的纺织鞋服产业;另一头牵动5位院士的心,带动多项高性能纺织面料技术取得突破,为国内一家锦纶龙头企业及上下游企业新增产值逾10亿元……
2025-04-10 10:13
人工智能快速发展,在赋能千行百业、助推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利用AI进行违法犯罪、AI数据权属争议等新问题也随之出现。透过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司法案例,看司法机关如何通过积极稳妥审理相关案件,运用法治方式厘清法律边界、做好规制监管、强化司法指引,护航人工智能向上向善。
2025-04-10 10:11
医生身处临床服务、保障人民健康第一线,能切实了解病患需要、诊疗现状、技术进展,也是最容易做创新、出成果的。
2025-04-10 10:07
近日,该所成功研发出全球首套面源污染智能监测系统,首次实现对流动水体中高风险抗生素、农药残留等新发污染物的实时、在线、动态监测。
2025-04-10 03:55
免疫细胞是免疫系统的重要部分。其中,小胶质细胞在中枢神经发育、免疫监视及退行性病变等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但自1919年被发现以来,小胶质细胞一直被认为仅存在于中枢神经系统内部。
2025-04-10 03:5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