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挖潜能,延链条,建设现代能源产业体系——甘肃平凉邀院士专家为能源产业“把脉开方”
首页> 科技频道> 综合新闻 > 正文

挖潜能,延链条,建设现代能源产业体系——甘肃平凉邀院士专家为能源产业“把脉开方”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4-10-28 03:30

  光明日报记者 王冰雅 尚杰

  位于甘肃省东部的平凉市,是全国14个大型煤炭基地之一黄陇基地的主体区域,全市66%的土地下面埋藏着煤炭和油气,是名副其实的“聚宝盆”。

  受复杂地理条件、有限技术水平和常规发展模式等因素制约,这些地下宝藏开发利用水平不高。以煤炭为例,平凉市境内煤炭地质储量650亿吨,目前探明储量110亿吨,占比不到20%。再看煤层气资源,分布集中在灵台矿区,含气量普遍较高,但目前开发还未提上日程。

  如何最大限度将这些资源的“存量优势”转化成发展的“增量进势”?日前,平凉市邀请10余位院士专家、近40名甘肃省直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和企业家代表,在北京召开研讨会,为能源产业“把脉开方”。

  针对开发不足的问题,中国工程院院士、石油地质与油气勘探专家赵文智认为,平凉东部位于鄂尔多斯盆地西南,具备亿吨级规模石油成藏条件,建议加大油气勘探工作,加快推进煤层气和富油煤勘探技术攻关,开展矿权空白区和构造复杂区新一轮基础研究和资源评价工作,进一步摸清资源家底。

  中国工程院院士、煤矿采运工程专家葛世荣则建议,平凉市要大力推进智能化煤矿建设,创新开发新型地下气化煤基能源,努力扩大低碳煤基电力产能。特别是灵台矿区煤层气赋存条件好,要积极发展煤气层产业。

  “我建议平凉优选有利区域目标,加快推进勘探步伐,加速浅层资源开发,加大深层资源综合利用可行性研究,力争在新领域实现新突破。”中石化华北油气分公司副总工程师兼油气勘探管理部经理龙利平说。

  针对资源转化率不高的问题,中国工程院院士、能源与矿业工程管理专家凌文认为,平凉煤炭资源地质储量、可采储量可观,要在增加附加值、延伸产业链上做文章,进一步加快煤炭清洁高效低碳利用技术更新换代,推动现代煤化工产业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发展。

  “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是平凉的重点产业链之一,要把发展壮大产业与发挥资源优势结合起来,加快石化与煤化工产业战略研究,推动低碳烯烃生产工艺、基础原料和下游高价值产品发展,建设具有完整性、先进性、安全性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中国工程院院士、石化工程设计与管理专家孙丽丽建议。

  中国工程院院士、油气勘探开发与工程管理专家胡文瑞建议,平凉要统筹抓好“多元化利用”这篇大文章,加快石油资源勘探开发利用,提高煤炭作为化工原料的综合利用效能,积极发展现代煤化工,推动煤炭石油由燃料向原料、材料、终端产品转变。

  实际上,平凉市近年来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方面已经展开探索。围绕扩煤转电、煤电联营、高效转化,平凉市先后实施了一批煤炭资源勘查、生态矿区、智能矿井、调峰电源、精细化工等项目。目前,该市煤炭产能达到3138万吨、火电装机容量达到613万千瓦,分别占甘肃省的38%和24%,投产煤化工产能80万吨。

  同时,平凉围绕构建新型能源供给保障体系,开展非常规油气资源勘探,实施“千乡万村沐光驭风”行动,推进“网源荷储”一体化发展。平凉已成为甘肃东部电网的枢纽及电力分配中心、西电东送的重要输送通道和功率交换中心。

  值得一提的是,制约平凉发展的交通问题也在逐步解决。2023年年底,平凉市实现了县县通高速。眼下,平凉机场正式立项批复,定平庆铁路陆续打通,将为资源勘探开发提供强力支撑。

  “我们将以这次研讨会为契机,锚定建设全省工业转型发展创新区和陇东综合能源基地的目标定位,深入实施新一轮找矿突破行动和煤炭增储倍增行动,院地企携手,推动更多前沿技术和优质项目落地平凉,促进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平凉市委书记王旭说。

  《光明日报》(2024年10月28日 04版)

[ 责编:王蕾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习近平同芬兰总统斯图布会谈

  • 神舟十九号航天员乘组确定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步入吉林省中医药科学院科研院区,一座长白山微观沙盘十分抢眼。
2024-10-29 10:08
科学普及是推动创新发展不可或缺的“一翼”,建设高水平科普人才队伍是壮大“科普之翼”的关键。我们相信,通过深入实施、不断完善这一制度,必将推动优秀科普人才持续涌现,为科技创新与科学普及“两翼齐飞”提供强劲动力。
2024-10-29 10:08
我国第四批预备航天员已于今年8月入队参加训练,不仅要执行空间站任务,未来也将执行载人登月任务。
2024-10-29 09:30
由中国航发完全自主研制、具备国际竞争力的900千瓦级涡桨发动机AEP100,于日前成功配装全球最大无人运输机——白鲸航线W5000大型无人运输机。
2024-10-29 09:29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必须以新发展理念引领改革,立足新发展阶段,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完善推动高质量发展激励约束机制,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2024-10-29 03:40
2023年中国创新指数测算结果显示,2023年中国创新指数达到165.3(以2015年为100),比上年增长6.0%,保持稳步增长态势。
2024-10-28 09:21
该项目研究团队由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人工智能研究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本源量子计算科技(合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本源量子”)等单位组成。
2024-10-28 09:21
近日,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博士许春鹏、研究员王博和研究员张海春,与临沂大学地质与古生物研究所教授陈军、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博士余逸伦等合作,以古蝉为研究对象开展综合研究工作,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在线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科学进展》。
2024-10-28 03:30
北京协和医院乳腺外科主任医师孙强正在为患者进行手术。北京协和医院乳腺外科主任周易冬:乳腺癌相关的危险因素可分为固有因素和可控因素。
2024-10-28 09:23
与秋燥引起的皮肤干燥相比,干燥综合征患者的皮肤干燥更为持久且难以改善,有时还会出现瘙痒、脱屑等症状,部分患者会关节疼痛、肿胀,甚至关节畸形。
2024-10-28 09:20
据日前召开的全国农业科技工作会议消息:围绕建设农业强国战略需求,我国将谋划设立一批重点实验室、大科学装置,建设一批农业科学实验站和数据中心,大力发展新型研发机构,抓好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建设。
2024-10-25 09:16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作为一种新兴清洁能源,为光伏行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动能。近日,北京大学联合国内外多个研究组,提出高密勒指数晶面相干生长提升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性能的新策略。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自然》。
2024-10-25 09:12
24日,国家航天局在北京举办实践十九号卫星载荷交付仪式。此次交付的实践十九号卫星搭载载荷包括主粮作物、经济作物、微生物航天育种载荷以及空间技术试验载荷等二十大类。
2024-10-25 09:08
“1公斤DNA便可以装下全世界数据。”日前,北京大学张成、钱珑联合研究团队与合作者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并行“印刷”DNA存储策略,成功将信息打印在DNA分子之上,犹如在白纸上批量印刷信息。
2024-10-25 09:03
日前,国仪量子发布全球首个AI电子顺磁共振波谱仪,该系列产品不仅具备AI功能,还将关键核心指标——信噪比提至全球最高水平的10000:1,取得顺磁共振波谱学领域的重大突破。
2024-10-25 09:02
一项研究表明,自2001年以来,全球由森林火灾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激增了60%。相关研究10月17日发表于《科学》。
2024-10-24 09:12
近日,中国科学院、国家航天局、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联合发布《国家空间科学中长期发展规划(2024—2050年)》(下称“规划”)。规划提出了中国有望取得突破的五大科学主题和17个优先发展方向。其中,在“宜居行星”主题中,太阳系考古、地外生命探寻等优先发展方向备受关注。
2024-10-24 09:17
免疫检查点阻断(ICB)是一种重要的癌症疗法,遗憾的是,该疗法应答率偏低——对少数产生应答的患者疗效显著,对大部分患者却难以奏效。因此,如何提高ICB治疗应答率成为癌症治疗的一个关键问题。
2024-10-24 09:11
近日,西北工业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臧渡洋团队成功制备出地球上最“长寿”气泡,在声悬浮条件下气泡保持时间可达23分36秒,且在被直径0.8毫米的热铜针穿透时,悬浮气泡仍能保持不破裂。
2024-10-24 09:10
近日,中国科学院新疆理化技术研究所(以下简称“新疆理化所”)发布了一项引人注目的研究成果:科研人员以地球玄武岩为原料模拟火星壤,并通过熔融拉丝技术,将其制备成连续模拟火星壤纤维。这意味着未来人类有望就地取材,建设火星基地。相关研究论文于日前发表于国际期刊《交叉科学》。
2024-10-24 09:08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