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科学家利用人工智能加速葡萄育种
首页> 科技频道> 综合新闻 > 正文

科学家利用人工智能加速葡萄育种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4-11-07 03:50

  【瞧!我们的前沿科技】 

  光明日报北京11月6日电 记者杨舒从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岭南现代农业科学与技术广东省实验室深圳分中心)获悉,该所周永锋团队提出了一种利用人工智能进行葡萄育种的新方法,相比传统方法,育种效率可提高4倍,大幅缩短葡萄育种周期。该研究有望实现葡萄的精准设计育种,加速葡萄品种创新,并为其他多年生作物育种提供方法参考。相关研究成果于11月4日发表在国际期刊《自然·遗传学》上。

  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研究员周永锋介绍,葡萄是多年生作物,种下一粒葡萄种子,从萌发到结出果实,大概需要3年。而想要培育出好的葡萄品种,需要更久。目前,育种界主要选择的方法仍是杂交育种,这种方法往往需要经过数十年的筛选,工作量极大,且由于葡萄基因组高度复杂,杂交后,后代的杂交效果往往并不理想。

  21世纪以来,育种家提出分子育种,基于海量基因组的遗传变异数据进行分析预测,以提高育种效率和精确度。其中,获取全面、准确的作物基因组数据是关键。

  周永锋团队自2015年开始聚焦葡萄设计育种,并于2023年发布了首个葡萄完整参考基因组图谱。随后,该团队又陆续进行测序、组装,构建了目前首个最全面、最准确的葡萄泛基因组。

  为进一步弄清楚葡萄基因与性状之间的关联,周永锋团队从近万份葡萄品种中选取了400多份有代表性的葡萄品种,连续3年对包括果穗大小、果皮颜色等在内的29个农艺性状进行调查,构建了葡萄基因型图谱和性状图谱。在此基础上,周永锋团队利用数量遗传学分析,鉴定到148个与农艺性状显著相关的基因位点,其中122个位点为首次发现。

  面对以上葡萄基因组和性状数据,周永锋团队引入人工智能中的机器学习技术,解析基因型与性状数据间的复杂网络关系,构建了首个葡萄全基因组选择模型。与杂交育种需要根据葡萄成熟后的表型作出判断相比,这种全基因组测序育种模式在葡萄幼苗时期,就可以通过计算机软件预测其成熟后的性状。结果表明,结合了结构变异信息的多基因评分预测模型,其预测准确率高达85%。

  通过这一模型,育种专家可以快速准确地评估大量葡萄育种材料的遗传潜力,从而更好地选择优良品种。同时,尽早剔除不符合条件的幼苗,减少了不必要的成本投入,大大提高葡萄的育种效率。目前,相关研究成果已申请获批国家发明专利6项,已申请国际专利1项。

  《光明日报》(2024年11月07日 12版)

[ 责编:孙琦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沪苏湖高铁通车运营 “轨道上的长三角”再添新动脉

  • 北京中轴线上的正阳门箭楼恢复向社会开放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技术、产业、人才,仿佛三条大江奔流不息,形成一个“川”字。如何在川字中间加上一横,将三者形成整体,凝聚成创新的磅礴力量?
2024-12-27 10:27
视频生成、语音交互等AI应用近年来持续火热,在2024年已让越来越多用户得到高效便捷的体验。零一万物首席执行官李开复表示,以大模型技术为代表的AI技术将重塑各行各业的生产力格局,颠覆现有的企业组织结构和规模。
2024-12-27 10:27
26日,深远海多功能科学考察及文物考古船“探索三号”,在广州南沙交付启航。
2024-12-27 10:26
了解人类大脑的进化过程或许能为人工智能的改进提供重要启发,同时让其更好地适应人类独特的神经结构。
2024-12-27 10:23
今年粮食收购量预计将达到8400亿斤左右。有关监测显示,目前,各类经营主体购销活跃,东北地区玉米深加工企业开工率保持在90%左右,基本满负荷生产。
2024-12-27 10:09
在26日结束的全国粮食和物资储备工作会议期间,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局长刘焕鑫为我们盘点了“大国粮仓”米袋子。
2024-12-27 10:27
在数字化时代,市场对云的需求进入到深度用云的阶段。尤其是伴随着人工智能的飞速发展,上云场景越来越复杂,需求越来越多样化,大量应用场景需要各专业协同去落地,共建生态是各行各业的诉求。
2024-12-27 10:24
董泽故居始建于明代,是著名教育家董泽先生出生和童年生活的地方。董泽先生1925年当选法兰西科学院院士,是云南大学首任校长。
2024-12-27 10:22
我国首个商用堆在线辐照生产同位素装置在中核集团秦山核电基地正式投运,在此生产的首批镥-177医用同位素同步出堆。
2024-12-27 02:00
朱光亚院士是老一辈科学家中才识与品行双馨的杰出代表,对朱光亚院士最好的纪念,就是要努力继承朱光亚院士为中国工程院奠定的优良传统,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科技强国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2024-12-27 09:46
(2002年6月29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 2024年12月25日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修订)
2024-12-26 10:37
12月25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表决通过新修订的科学技术普及法,该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其中规定,每年9月为全国科普月。
2024-12-26 09:37
从古至今,工程使技术和科学发挥生产力的功能,反映国家或组织机构的科技水平、创新能力和综合实力。
2024-12-26 09:31
激光器广泛应用于通信、医学成像与手术、消费电子等领域,它深刻改变了大众的生活。
2024-12-26 09:30
国家统计局25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棉花播种面积4257.4万亩,比上年增加75.2万亩,增长1.8%;单产144.8公斤/亩,比上年增加10.4公斤/亩,增长7.8%;产量616.4万吨,比上年增加54.6万吨,增长9.7%。
2024-12-26 09:19
日前,福州大学化学学院学生吴一迪及其团队的项目在第十九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获得一等奖和全国特等奖。
2024-12-26 09:18
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12月25日表决通过了新修订的科学技术普及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新修订的科学技术普及法扩充至8章60条,聚焦科普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完善体制机制,主要包括明确科普的总体要求和目标方向、强化科普社会责任、促进科普活动、加强科普队伍建设、强化保障措施等内容。
2024-12-25 09:23
在中山站区的西南高地上,远远地能看到冰面上有一个绿色的半球形建筑。中国第40次南极考察队中山站越冬队队员张方根:前面这里有一个淡水湖,相当于是雪水融化的,形成了一个淡水湖,常年都有。
2024-12-25 09:23
目前还没有预防诺如病毒感染的疫苗,搞好个人卫生、食品卫生和饮水卫生是预防的关键。中国疾控中心传染病管理处研究员常昭瑞:“如果家中有急性胃肠炎病例出现的时候,定时地要对家庭中接触频繁的部位,比如说门把手卫生间等进行定时的消毒。
2024-12-25 09:23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