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科技给设计带来哪些新机会?2024站酷设计周洞察行业风向
首页> 科技频道> 创新创业 > 正文

科技给设计带来哪些新机会?2024站酷设计周洞察行业风向

来源:光明网2024-11-26 21:36

  “非常高兴今天有这么一个大的场面,不同的设计师从不同的维度讨论好设计是什么,更希望全社会来关注好设计是什么。”在2024站酷设计周上,清华大学首批文科资深教授柳冠中分享了对设计行业的新期待。

  在这场行业盛会上,更多宝藏设计师和行业OG带来了他们的“独家秘籍”,除了中国工业设计之父柳冠中这样的“设计大拿”、福布斯“中国最具影响力的设计师”韩家英,更有数字艺术家、独立音乐人、视觉工作室设计师等跨界演绎创新视觉艺术。

  “好设计”,也在这里具象化。2024站酷百大设计榜正式发布,包括《黑神话:悟空》游戏美术、2024年巴黎奥运会海报、多邻国IP、蒙娜丽莎VR手绘、烟台新地标“时光塔”等100个作品入选,覆盖平面、展览、建筑、字体、产品、AI等多个种类。此外,100位优秀创作者,入选2024年站酷年度创作者。“当设计遇见科技”AI设计成果征集也现场为获奖者颁奖。

  好设计和好设计师之外,行业更关注的是,设计师的商业变现前景何在、美图和站酷联手给设计行业带来哪些机遇,以及AI给设计带来怎样的空间和挑战?

科技给设计带来哪些新机会?2024站酷设计周洞察行业风向

  100个出圈作品,2024站酷百大设计榜诠释“好设计”

  在创意为王的设计行业,受欢迎的设计内容是什么样的?2024站酷百大设计榜给出了答案。

  2024站酷百大设计榜是中国设计行业首个结合了全网公开提名、专业设计师举荐、平台大数据分析的年度榜单,面向全球专业设计机构、设计团队、独立设计师、创意人士、知名品牌、社交平台征集作品,最终从近万份提名中选出100个作品,涵盖平面、展览、建筑、字体、产品、AI等多个品类。

  入选2024站酷百大设计榜的作品,有“FOR LIFE”为生活而做的设计,其中既有大热IP如多邻国、草间弥生×喜茶联名,也有小众好物如折叠烧水壶、开放式耳机。

  有“FOR LOVE”有爱的设计,作品如Jiyeon Chun设计的Pigeon数字信鸽,CookDeli Co., Ltd.为老年人设计的吞咽式膳食,都体现了对老年人生活的设计关切。

  有“FOR FUN”有趣的设计,如《黑神话:悟空》游戏美术、2024年巴黎奥运会海报、DAZZLE熊猫工艺胶囊系列MR短片,均突出设计的趣味和品味。

  有“FOR FUTURE”未来的设计,作品充满科技感和未来感,如Ray-Ban x Meta智能眼镜、2024红点设计TEAble、菠萝皮再生包系列、蒙娜丽莎VR手绘、史上第一幅进入太空的AI绘画等。

  有“FOR CULTURE”文化融合的设计,包括2024米兰设计周展览及装置《爿园:须臾即永恒》、FENDI芬迪 × 彝族刺绣、银饰等,呈现文化的创新演绎与多元跨界。也有“GREAT”伟大的设计,包括人民日报新媒体大型共创“我的宝藏家乡”、烟台新地标“时光塔”等。

  “设计行业创意标杆”,这是行业人士给2024站酷百大设计榜的定义,也是对站酷未来的期待。

  广州美术学院视觉艺术设计学院副院长刘平云表示,“好设计”是新质生产力的体现,起点是“新”,关键在“质”,落脚于“创造力”。“‘好设计’也是‘心’,是一种情绪价值的再现,给我们带来认同感、归属感和自我实现。”

  “对于国内设计行业而言,2024站酷百大设计榜标志着设计领域的创新里程碑。”在站酷有15年酷龄的设计师表示,这一榜单有助于提升设计师们对AIGC的认知水平,“通过榜单的推广和站酷设计周,可以促进设计师群体对科技与设计融合的了解,我对此抱有很高的期待。”

  “我们希望看到更多元的作品,更创意的表达,让设计离大众的生活更近。”据2024站酷设计周相关负责人介绍,不论时代怎样变化,站酷和设计们站在一起的初心不会改变,希望借榜单激发更多设计师的创作热情,用脑洞大开的创意吸引更多新鲜血液,激发设计这一垂类市场的无限可能。

  行业融合加速,全球设计师分享创意趋势

  作为2024年底设计圈的干货分享,这场年度活动不仅是对优质设计师的肯定,也反映出设计行业的创意趋势。

  在很多设计师的眼中,站酷是陪伴他们18年的“娘家人”,被称为“全网最大的设计师摸鱼网站”。

  在站酷,不乏成名多年坚持创作的行业大咖,也有不断涌现出的新秀。18年来,设计师在站酷平台累计原创内容超50万组,聚合平面、插画、UI、网页、动漫、摄影、影视、空间、工业产品、三维、手工艺、纯艺术、服装、AI创作14个门类。

  2024站酷设计周聚集全球千位来自不同领域的专业设计师、艺术家、品牌、美学爱好者,通过超30场前沿演讲、2天高密度分享、数字艺术演绎等形式,共同探讨设计的能量与创意,体验设计与科技碰撞的无限可能。

  活动现场,清华大学首批文科资深教授柳冠中,带着升级版本的“祖传PPT”阐释关于设计的底层逻辑;福布斯“中国最具影响力的设计师”韩家英,畅言他对设计师角色的理解;哈佛大学设计研究生院丹下健三教席客座教授李虎,则为大家分享了什么是好的建筑设计。

  设计行业分析人士表示,目前,设计行业全球融合加速,2024站酷设计周多位分享嘉宾已经名扬海外,带着中国设计自信地走向世界。同时,站酷设计周也为全球设计师交流,提供了全新舞台。

  在2024站酷设计周上,Ouchhh Studio创始人Ferdi Alici,分享了首幅进入太空的AI艺术作品背后创作故事;mt胶带之父居山浩二,分享了他大脑洞的文创设计心法;在胡同里骑着三轮车的荷兰设计师Céline Lamée森林,带来了跨文化的设计实践案例和思考。

  AI平权带来效率而非创意,有创造力的设计依然稀缺

  AI是设计行业绕不开的关键词,2024站酷百大设计榜,也有像可口可乐百大设计师AI共创作品这样的好设计上榜。

  “和AI组队,一个人就是一个团队,成本低,效率高。”设计行业分析人士表示,AI将加剧设计行业“马太效应”。用好AI工具可以让设计师强者更强,有创意、通人性,是AI时代设计师更重要的能力点,有创造力的设计依然稀缺。此外,AI弥补了个人专业技能短板,会出现大量跨领域竞争,现在程序员可以做设计,设计师可以编程,会更考验人的判断力和品味。

  今年2月,站酷加入美图大家庭,双方共同通过科技助力设计,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和工具。“站酷代表着中国设计师对设计这份事业的热爱。”美图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吴欣鸿表示,站酷一直秉承“让设计更有价值”的初心,这也与美图“让艺术和科技美好交汇”的使命不谋而合。

  2024年到目前为止,站酷平台由AI工具协助创作的作品约1.7万组,占比3.2%。此外,站酷社区增设AI创作分类,为AI工具辅助创作的设计师、设计作品,提供展示、分享、交流的平台和机会。

  顺应设计和科技结合的趋势,2024年,站酷和美图公司旗下高品质AI素材生成器WHEE联合落地「新锐AI设计师计划」,并开发美图秀秀、Wink、WHEE等多套AI工具课程,助力AI工具进入设计工作流。同时,站酷共创AI营销实验室与美图AI产品联动,以赛事奖金、设计服务、艺术家共创、线下展等形式,为设计师提供创收、作品曝光等机会。

  设计行业观察人士表示,站酷与美图AI产品联动,是设计创造力与AI工具的协同。站酷有丰富、多元的专业设计师,美图AI产品正在进入更多设计工作流,通过AI视频生成、AI修图等功能,可以让更多设计师解放生产力,提升创作力。同时,AI产品降低了创作门槛,吸引更多用户进入设计领域。

  好作品带来好商业,更多创作者在站酷价值变现

  好作品带来好商业,站酷内容创作生态也由此成为一个可持续的良性循环。那么,什么样的设计师在站酷上会有更多商业机会?

  参考2024站酷百大设计榜单,设计行业观察人士认为,尽管AI技术日新月异,但创意和情感依然是设计师的核心竞争力,那些和大众生活更近、和生活关联度更高、敏锐捕捉创意趋势的设计才是“好设计”。在插画师阿耿看来,好设计一定要有好的审美、好的观点或者鲜明的态度,一定是可以与人沟通的设计,并且大家都愿意讨论。

  而在2024年加入美图大家庭之后,站酷也为设计师打开更多商业空间。

  2024年6月,站酷社区上线设计服务,为设计师接单变现提供新平台,推出不足半年已吸引超5000商户入驻。10月,站酷社区原创素材板块上线,签约供稿人及原创素材快速增长。

  站酷高高手上线以来,研发课程近30000节,已为合作设计师带来收益超4400万元,2024年新入驻设计师讲师近200位。站酷海洛推出的AIGC供稿板块,基于美图AI工具的能力辅助供稿人创作,半年突破百万量级销售额。此外,站酷共创AI营销实验室与美图AI产品联动,以赛事奖金、设计服务、艺术家共创、线下展等形式,持续为设计师提供创收、作品曝光等机会。

  设计行业分析师表示,有了更多商业化的加持,未来站酷平台上的创意内容将能打破更多局限,带着设计师们穿越更长的周期,拥有更强的生命力和创造力。期待美图和站酷未来在设计领域能够形成更深入的协同,为设计师、企业提供解决方案,推动设计行业高质量发展。(鸣耒)

[ 责编:战钊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清洁能源赋能绿色低碳发展

  • 春到沙湖迎客来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于3月27日至31日在北京举办,以“新质生产力与全球科技合作”为年度主题。其中将举办碳达峰碳中和科技、世界绿色设计等论坛,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注入绿色动能。
2025-03-28 03:30
日前,我国自主研制的最大直径盾构机“沧渊号”成功下线,将承担世界最长公路水下盾构隧道——海太长江隧道工程左线掘进任务。大海古称“沧渊”,海太长江隧道横跨长江入海口,全长39.07公里,其中过江隧道长11.185公里,最大埋深超75米,计划于2028年建成。“沧渊号”开挖直径达16.66米,整机总长176米,总重量超5650吨,再创国产超大直径盾构机新纪录。
2025-03-28 04:00
3月27日,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高能同步辐射光源HEPS正式宣布启动带光联调,这标志着HEPS装置建设进入冲刺阶段。HEPS是设计亮度世界最高的第四代同步辐射光源,也是我国第一台高能量同步辐射光源。截至2025年1月,经过多轮束流调试,HEPS储存环束流强度达到40毫安以上,发射度降低到93皮米弧度。
2025-03-28 04:00
3月27日,以“新质生产力与全球科技合作”为主题的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在北京中关村国际创新中心拉开帷幕。来自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上千名嘉宾齐聚一堂,共议前沿科技趋势、共享创新思想、共谋发展机遇。
2025-03-28 03:30
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会同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50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和9项标准修改单。截至目前,我国已累计发布食品安全国家标准1660项,包含2万多项指标,涵盖全部340余种食品类别。
2025-03-28 04:00
记者日前获悉,自去年10月全球洲际间断分布的5种崖柏属植物全部落户重庆市开州区崖柏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以来,科研团队已成功繁育崖柏实生苗30万株,崖柏扦插苗20万株,
2025-03-27 04:00
职业技能培训对劳动者提技增收、缓解就业矛盾意义重大。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职业技能培训工作,2024年印发《关于实施就业优先战略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意见》,要求健全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
2025-03-27 05:10
长期以来,天气预报主要依赖于传统的数值天气预报模型。随着AI技术的突破,气象领域开始应用AI技术提高天气预报以及气候预测水平。2023年,《科学》杂志将“AI辅助天气预报的发展”评为世界科学十大进展,同年我国主导的AI大模型在精细化天气预报中的应用,更被评为中国科学十大进展之首。这些里程碑既展现了大气科学与AI融合的潜力,也为应对极端天气和防灾减灾创造了新机遇。
2025-03-27 05:10
当前,人工智能技术快速迭代并被应用到各行各业,从根本上改变着人类的生产生活。人工智能的发展越快,公众的期待与担忧越是急剧上升。如何平衡推进人工智能应用与治理,如何缩小科技发展带来的数字鸿沟,成为今年论坛上嘉宾热议的焦点之一。
2025-03-27 05:10
近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联合发布《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办法》聚焦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关键点,通过标识提醒用户辨别虚假信息,明确相关服务主体的标识责任义务,规范内容制作、传播各环节标识行为,将于2025年9月1日起施行。如何让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亮明身份”,不再“真假难辨”?如何破解人工智能安全治理难题?记者就此进行了采访。
2025-03-27 05:10
当前,人口老龄化问题正在全球范围内加速蔓延,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必须面对的共同挑战。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预计2050年全球60岁以上人口数量将达21亿,其中包括4.26亿80岁以上的老年人。在养老领域,养老机器人不仅可以减轻社会和家庭照料老年人的负担,还可支持老年人享受高质量的居家生活,因此智能养老机器人正逐渐成为世界各国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的重要技术手段。
2025-03-27 05:10
目前,中国电信积极探索中央企业和国家科研院所的深度合作范式,打通基础研究和成果转化通道,推动量子技术产业化发展。
2025-03-26 10:28
至此,中国空间站舱外航天服已经圆满保障空间站任务以来的19次出舱活动,使用年限次数超出“3年15次”的寿命设计指标。
2025-03-26 10:27
中国人工智能大模型加速“出海”“出圈”,让更多澳大利亚华商和杨东东一样,开始将目光瞄准中国人工智能领域,积极寻找投资机会。
2025-03-26 10:27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文旅需求正从“看山看水看风景”向“品文品魂品生活”转变。比如,逛博物馆,青铜器的精美纹饰固然能够吸引人的兴趣,但观众更希望了解青铜器纹饰背后的礼制密码;去故宫旅游,飞檐斗拱彰显的传统建筑之美固然让人欣喜,但榫卯结构背后的“天人合一”哲学更引人深思。山水器物背后的文化密码,具有一定的隐匿性,不易被直接观察和理解,而数智技术为游客了解这些文化密码提供了一把钥匙。
2025-03-26 04:45
记者从25日召开的中央企业“人工智能+”媒体通气会上获悉,近年来,国务院国资委持续深化中央企业“人工智能+”专项行动,着力提升中央企业在人工智能领域的竞争力。截至目前,中央企业在工业制造、能源电力、智能网联汽车等重点行业布局应用人工智能,科研、生产、客服等方面降本增效明显。
2025-03-26 04:45
25日,人类细胞谱系大科学研究设施(以下简称“细胞谱系设施”)在广东广州国际生物岛正式启动建设。这一设施是国家“十四五”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2025-03-26 03:45
1956年,27岁的林皋带领年轻教师和同学们从零开始,通过自行设计制作的激振和测振仪器设备,在我国率先开展大坝抗震试验。
2025-03-25 09:10
2024年财政收入恢复性增长,比上年增长1.3%。在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建设方面,《报告》指出,推动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2025-03-25 09:09
在应用数学中心,来自东南大学通信、网络安全、电子、医学、制药等约10个学科的科研团队经常汇聚一堂,寻找交叉融合的合作点。
2025-03-25 09:0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