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光明论坛】为科技人才建功立业厚植沃土
首页> 科技频道> 评论 > 正文

【光明论坛】为科技人才建功立业厚植沃土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4-12-02 03:40

  【光明论坛】

  作者:陈朋(江苏省社科院研究员)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科技要打头阵。科技创新是必由之路。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考察期间,到武汉产业创新发展研究院考察,观看科技创新供应链平台成功案例展示和科技创新成果,了解推进科技创新的举措,同科研人员和企业负责人深入探讨交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广大科技工作者和企业家要增强自信、志存高远、协同发力,在提升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中不断建功立业。

  科学研究特别是基础研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就能立竿见影的,需要不断探索、长期积累、长周期投入,甚至不停试错。这个过程不仅需要时间、精力,还考验科研人员的耐力和专注精神。我国天文光学的领军人苏定强院士在望远镜和天文光学领域从事研究已有65年,88岁高龄仍坚持不懈,专心科研是其工作生活的生动写照。“埋头苦干,做个五年、十年,说不定就出一个很大的成绩”,这既是他的心得体会和经验之谈,也是他对青年科研人员的质朴建议。科研战场上,像苏定强院士这样长期潜心钻研的科研人员不在少数,他们凭借专注的精神和长期的投入,在各个科研领域创造了不凡的成绩,带给我们持久的激励和深刻的启示。

  让科研人员专心科研、建功立业,不仅需要引导科研人员自身苦练内功,涵养“板凳坐得十年冷”的心态、“一辈子办成一件事”的执着,还需要不断完善评价体系、构建长效保障机制,最大限度释放他们的创新创造活力。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健全保障科研人员专心科研制度”“赋予科学家更大技术路线决定权、更大经费支配权、更大资源调度权”,着眼点正是为广大科研人员营造安心科研的良好环境,回应了科研人员的现实关切,为推动科技体制改革、促进科研队伍建设提供了有力指引。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激发创新创造活力。必要的时间精力投入是科研工作开展的重要前提和基础。无论是科研方案的设计,还是调查研究工作的开展,抑或数据的整理分析、研究结论的提炼,都离不开科研人员大量时间和专注精力的投入。可以说,保障时间就是保护创新能力。也因此,要尽可能让科研人员从各种非研究性事务中解放出来,特别是要赋予他们必要的科研工作自主权,帮助他们扫除非必要的“繁文缛节”,精简不必要的佐证材料,畅通经费渠道,把更多的时间精力留给科研创新。

  持续创新评价方式,助力科技人才成长。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是科研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支撑。近年来,“破五唯”的评价导向更加鲜明,并且在高校、院所、企业渐次落地,转化为实际行动。一些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结合各自实际,探索了多样化、多元化的成果及人才评价方式,充分考虑了不同类型科研活动的科技人才的职业发展需求,让每一位科技工作者的实际贡献和成果都得到应有的认可和尊重,享有“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公平机会。实践证明,多元化的评价机制符合科研工作的客观规律,有力激发了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

  完善服务保障机制,让科研人才安心科研。对科研人员尤其是大城市青年科研人员来说,子女教育、医疗、住房等现实问题能否得到妥善解决,直接关系到他们的获得感、幸福感,也会对科研状态或多或少产生影响。须完善人才服务保障,解决科研人员的后顾之忧,让他们能够潜心研究。近年来,江苏省南京市人社部门与教育部门、医疗系统、银行等单位合作,通过推出“紫金英才卡”等方式为在宁高层次科研人员提供一系列优质服务,尽最大努力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之忧,受到认可和称赞。

  科研工作是老老实实的学问,需要久久为功。从精神涵育、评价机制、服务保障体系等多方面协同发力,营造鼓励创新、包容失败的科研氛围,打造良好人才生态,让广大科研人员放开手脚、轻装上阵、安心研究,为推进科技强国建设、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

  《光明日报》(2024年12月02日 03版)

[ 责编:孙宗鹤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邵永高铁全线首座连续梁成功合龙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什么是聚乳酸材料,在取代传统石化基塑料材料方面又有着怎样的优势?本期院士科普,让我们跟随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学思,一起走进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聚乳酸的奇妙世界。
2025-07-07 14:19
科技的力量正让农民从传统体力劳动者向掌控全局的智慧决策者转变。
2025-07-07 12:33
在未来数十年,熟练使用人工智能很可能成为大多数职业的必备技能,并深刻影响就业市场。作为经济土壤中的“超级肥料”,新技术既带来传统岗位的替代,更促进新兴产业发展,直接创造新的岗位需求。
2025-07-07 09:12
抽水蓄能机组主要由发电电动机和水泵水轮机组成,利用山上山下两个水库进行水能和电能相互转换。
2025-07-07 09:11
回溯歼—10飞机研制历程,从立项、首飞到定型,历经数十载,“三滴油”看起来微不足道,却更加说明创新需要点滴用心、长期耕耘。
2025-07-07 09:10
从微小的夸克到浩瀚的宇宙,从生命的密码到自然的规律,科学这双“慧眼”不断重新定义着“可见”与“可知”的边界。从墓室中的真菌到实验室里的潜在新药,科学家用一套跨学科方法挖掘出这个隐藏在自然界的分子宝藏。
2025-07-07 09:08
在6日开幕的中国科协年会上,2025重大科学问题、工程技术难题和产业技术问题正式发布。这凝聚科技界智慧的30项问题、难题“锁定”了哪些前沿领域的核心赛道?其遴选标准蕴含着怎样的科学智慧?带着这些问题,记者专访了丛斌、邹冰松、王小云、陈坚四位院士。
2025-07-07 03:10
2025全球数字经济大会2日在北京开幕。除收录标准的优势外,东壁全球科技文献数据平台还根据中国科技界与教育界的习惯,对所收录期刊进行了学科分类。
2025-07-04 09:55
超材料是一类具有特殊性质的人造材料,而具有热辐射性能的超材料可以把多余的热量“打包”传递到外界,热辐射超材料可广泛应用于零能耗辐射冷却、建筑节能降温、航天热控等诸多重要领域。
2025-07-04 09:53
中国科学院院士、海南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教授骆清铭团队成功绘制出了小鼠三维脑区和立体定位图谱
2025-07-04 09:52
7月4日,神秘的水星将迎来东大距,这是今年第二次水星东大距,观测条件依然不错。
2025-07-04 09:51
科学是生产力的核心要素。
2025-07-04 09:50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因成本低、效率高、易加工等优势备受关注,可应用于光伏发电、车载光伏、光伏建筑等领域。
2025-07-03 09:59
目前,对于10厘米以上大型空间碎片,航天器通常采用主动规避的策略,通过轨道调整,避开可能的碰撞路径。
2025-07-03 09:58
6月26日,中国民航局官网发布公告,提到为切实保障航空运行安全,自2025年6月28日起,禁止旅客携带没有3C标识、3C标识不清晰、被召回型号或批次的充电宝乘坐境内航班。
2025-07-03 09:56
药膳制作师既要懂烹饪,是餐厅的大厨,又要懂中医药理论知识,特别是能够作为食药物质的中药材。
2025-07-03 09:55
运动有助于健康和抗衰老。但究竟是什么让运动有这种奇效呢?我国研究团队历时6年,首次系统解析了人体对急性单次运动与长期规律运动的分子-细胞动态响应谱,揭示肾脏是运动效应的关键应答器官——其内源代谢物甜菜碱作为衰老延缓的核心分子信使,通过靶向抑制天然免疫枢纽激酶TBK1,协同阻遏炎症并缓解多器官衰老进程。
2025-07-03 05:20
近日,四川乐山一小伙感觉身体不适独自乘出租车前往医院就诊,途中开启“超强自救”模式:联系妈妈告知情况、打110报警求助、打120告知医院准备急救。如果长期处于焦虑引起的躯体化障碍状态,患者会反复出现头痛、心慌、呼吸急促、胃肠紊乱、肢体疼痛、睡眠问题等。
2025-07-02 10:06
使用人工智能大模型时,不少人或许都遇到过类似问题:它们有时会捏造细节,甚至“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当“喂给”大模型的训练数据包含虚假信息时,它就会产生“幻觉”、给出错误答案。
2025-07-02 10:05
中国国际航空公司所属的国产C909客机平稳降落在蒙古国乌兰巴托成吉思汗国际机场,标志着国航首条C909国际航线正式开通。早8时许,这架C909客机从呼和浩特起飞,经过1个多小时飞行抵达乌兰巴托。
2025-07-02 10:03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