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12月18日上午,清华大学新闻学院与人工智能学院双聘教授沈阳带领师生团队倾力打造的“人机共生:未来艺术的共创”画展在清华大学蒙民伟人文楼开幕。该展览由清华大学科学博物馆、清华大学新闻学院新媒体研究中心联合主办,展示了人工智能与艺术创作深度融合的最新成果。
清华大学科学博物馆馆长吴国盛教授表示,本次展览是一场别开生面的画展,展现了人机共生、人机共同创作的未来艺术空间。作为中国第一家综合类收藏型研究性科学博物馆,清华大学科学博物馆既面向历史,也面向未来,将持续关注新技术、新人文、新艺术的发展。
清华大学科学博物馆馆长吴国盛教授为沈阳教授团队颁发捐赠证书
展览策展人、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博士陈禄梵身着由沈阳教授团队研发的AIGC服装大模型“元裳”生成的服装亮相,这是AI生成服装首次在学术场合发布展示。她介绍,本次展览分为美学理论系列、神兽系列和阳坡村发展变迁系列三个系列,共展出45幅作品,展示了AI艺术在理论探索、传统文化传承和乡村振兴等领域的创新应用。
清华大学绘画系支部书记周爱民教授认为,AI时代的到来是艺术发展的必然趋势。从伦勃朗到印象派,艺术史始终与技术发展相伴相生,AI必将为艺术插上新的翅膀。
嘉宾观展
清华清尚智慧场景创新设计研究院副院长李怀生表示,无论是纯艺术还是设计领域,都需要将文史哲、科学理念与艺术设计相结合,未来的创作将是科学家团队与艺术家的深度协作。
清华大学文化创意发展研究院院长、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胡钰认为,画展主创团队既是创造主义者,也是趣味主义者。当代文化与科技的融合是文化创意领域最突出的现象。AI不仅带来创造效率的提升,更带来创造边界的突破。
作为本次画展总策划与出品人,沈阳教授介绍了AI艺术创作的三大特点:所思即所得的即时性、全球艺术风格的可调用性,以及从零知识起步到高水平创作的可能性。他表示,AI艺术创作正推动人类进入一个文化艺术和智慧的大爆发时代。
“人机共生,现场绘画”作品
机器人清心宣布展览开幕
展览开幕式上,该团队将1000幅精品AI艺术作品永久授权给清华大学科学博物馆收藏、展示和研究使用,向清华大学科学博物馆捐赠人形机器人0.1版本。同时,特别策划“人机共生,现场绘画”互动环节。在清华大学新闻学院博士后余梦珑的主持下,16位参会嘉宾提供创作元素,由AI实时创作绘画作品,让参会者亲身体验人机共创的过程。机器人“清心”宣布此次画展正式开幕,将人机共生的主题贯穿始终。
展览策划、创作团队合影
据悉,展览将开放参观至2025年5月18日,为期六个月。(战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