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美“毅力”号火星车成功爬升500米
首页> 科技频道> 综合新闻 > 正文

美“毅力”号火星车成功爬升500米

来源:中国科学报2024-12-24 09:59

  中国科学报讯 据《自然》报道,经过数月攀爬,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毅力”号火星车终于到达了一个火星陨石坑的边缘。现在,它的面前是一片40亿年来人类从未探索过的景观。

  研究人员希望在杰泽罗陨石坑外的岩石中,能够找到火星在曾经更温暖、更湿润的时期存在过生命的证据。近4年前,“毅力”号火星车在杰泽罗陨石坑着陆,此后一直在探索陨石坑底部和一个石化的河流三角洲,以寻找相关证据。在32公里的旅程中,它钻取了岩石和泥土样本,并将其中16个样本储存在“肚子”里;目前还剩11根空管,可以装眼前新地形中的有趣岩石。

  “毅力”号已经在陨石坑底部的一个“样本仓库”中放置了10根管子,未来的任务可以从那里取走它们。NASA正在努力研究如何将这些样本带回地球进行分析,这是研究人员彻底检查它们是否有生命迹象的唯一方法。将样本带回地球的原始计划耗资约110亿美元,而该机构的预算无法支持这样的任务。

  当12月11日到达陨石坑边缘时,“毅力”号火星车已经爬升了500多米,这是其自2021年2月着陆以来的最大爬升高度。陨石坑边缘在地质学上很有意义,因为杰泽罗陨石坑曾经是一个古老的湖泊,所以其边缘应该是一条湖岸线。

  近日,“毅力”号到达了一个名为观景山的地方,科学家让它拍了一张全景照片以示庆祝。在这张照片上既可以看到陨石坑,也可以看到远处的平原。参与该任务的科学家、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的地球化学家Kenneth Farley说:“欣赏我们曾经去过的地方和将要去的地方,真的非常酷。”

  在杰泽罗陨石坑之外,“毅力”号将访问的第一个地点是一堆岩石,研究人员称其为女巫榛子山。美国普渡大学的地球化学家Candice Bedford说,岩层中可能隐藏了该地区地质历史的线索。在那里,“毅力”号将探索可能代表古代热液系统的山脊——当一块大陨石撞击火星时,热水会从岩石裂缝中渗出。

  “它们是太阳系中最古老的岩石之一。”Farley在近日举行的美国地球物理联合会会议上说。

  Farley认为,该地区可能在某个时期存在生命或有利于生命存在。然而,研究人员需要一些时间来分析这些新岩石及其能否提供生命存在过的迹象,因为它们与杰泽罗陨石坑内部的岩石完全不同。

  Farley表示,在“毅力”号已经采集的样本中,他最喜欢的是7月从一个名为切亚瓦瀑布地区采集的样本。这块岩石在天体生物学上很有意义,因为它的表面覆盖着豹状斑点,边缘较深、内部较浅。在地球上,具有这种图案的岩石可以作为微生物的宿主,产生暗色边缘的化学反应为微生物提供了能量来源。

  通过“毅力”号搭载的仪器,研究人员认为,切亚瓦瀑布地区岩石的深色边缘很可能含有铁和磷酸盐,而这些岩石富含含碳的有机化合物。有机化合物可以由活的有机体产生,也可以通过非生物过程产生,但研究人员对这一样本暗示存在古代生命的可能性持乐观态度,因为有斑点模式、有机化合物的检测和水流过该地点的证据相互印证。NASA火星样本返回研究首席科学家、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的行星科学家Meenakshi Wadhwa说:“未来几年,我们将非常仔细地研究这件事。”

  NASA预计在明年初宣布一项修订后的、成本更低的样本返回计划。它可能会结合NASA各中心工程团队以及工业界的想法。削减成本的一个关键方法可能是缩小从火星表面带走样品所需的火箭的尺寸。

  NASA火星探测科学家Lindsay Hays表示,“毅力”号火星车未来几年的走向将部分取决于NASA选择哪种样本返回方法。它可能需要回到杰泽罗陨石坑运送样本,也可能需要把样本送到更远的古老平原上。 (文乐乐)

  《中国科学报》 (2024-12-24 第2版 国际)

[ 责编:李欣哲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春天里的“三省赶一集”

  • 河北唐山港:科技赋能智慧港口建设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液体粉笔的研发让师生免受粉尘之扰,如今湖北应城市黄滩镇刘垸村粉笔年销售额超过1亿元,村民眼中的夕阳产业焕发新生。实践证明,深耕技术创新,用好技术赋能,不仅能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还能提高产品品质和性能,打造差异化竞争优势。
2025-03-20 09:54
今年春节刚过,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研究员黄家兴就跨越3000多公里,从北京来到云南沧源佤族自治县,开启新一年的追花之旅。跟着帮扶团队,蜂农李光强学到了真本事:以前有蜜就割,蜜蜂饿肚子出逃;现在留蜜补蜜,提高采蜜效率。
2025-03-20 09:53
对人性温度的感知,对多元价值的判断,对公共利益的坚守,这些人类独有的认知维度,是AI无法替代的核心价值。
2025-03-20 09:52
从燧人氏钻木取火,到墨子提出“光沿直线传播”的朴素理论,再到牛顿用棱镜分解白光揭示光谱的奥秘,光始终是科学与技术演进的见证者。进入21世纪,这场跨越千年的对话迎来了全新维度——光经济。
2025-03-20 09:49
春分,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四个节气。在国家卫生健康委19日举行的“时令节气与健康”发布会上,专家提醒,春分时节,昼夜平分,公众要注重规律起居、保证睡眠、均衡寒热饮食、适时添减衣物。
2025-03-20 09:40
近日,国内首款碳-14核电池原型机“烛龙一号”发布,这标志着中国在核能技术领域与微型核电池领域取得重要突破。
2025-03-19 10:24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近日公布2024年全球知识产权申报统计数据。中国申请量为70160件,同比增长0.9%,仍是申请量最大的来源国。
2025-03-19 10:20
先优化人员分工,过去按天计工时,改为了以量计价,鼓励村民优化流程,提高效率,用人成本降低了20%。
2025-03-19 10:19
近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联合发布《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办法》,自2025年9月1日起施行。
2025-03-19 10:15
首次揭示了植物新型广谱抗病天然产物——芥酸酰胺及其抗病机制和化学防御策略,对于开发新型绿色无害农药、减少细菌病害、保证植物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2025-03-19 10:14
包括加快人工智能(AI)大模型迭代升级、推出AI应用新产品、加快开源步伐等,进一步竞速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赛道,优化人工智能落地应用体验。
2025-03-18 09:13
上海、浙江、广东、四川等地中小学也在积极开发人工智能教育资源、构建人工智能课程体系,并已取得一定成效。
2025-03-18 09:13
日前,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科研人员及合作者在重离子治癌微观机理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2025-03-18 01:55
日前,记者从江西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获悉,该保护区与湖北博得生态中心科研团队在开展生物多样性调查时发现一个蜘蛛新种——官山伪遁蛛。
2025-03-18 01:55
3月17日16时7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使用谷神星一号运载火箭,成功将云遥一号55-60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这次任务还搭载发射了中科卫星06星、07星。
2025-03-18 01:55
“昼夜温差真的能催芽,看!这些小瓜苗又长高了1公分!”在松荫轩智慧农场暖棚,六顶“小黄帽”在苗床间晃动,园艺社的孩子们一边用尺子测量一边记录数据,几双小手轻轻拨开土壤,细致地为新一批种子“安家落户”。
2025-03-18 01:55
在最近的科技新闻中,人工智能依然备受关注:能看会写的AI医生、灵活拧螺丝的机器人、会自己“脑补”物理规律的视频生成模型……
2025-03-17 08:57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人工智能驱动未来发展是备受关注的热点话题。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也明确提出,持续推进“人工智能+”行动,将数字技术与制造优势、市场优势更好结合起来,支持大模型广泛应用,大力发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手机和电脑、智能机器人等新一代智能终端以及智能制造装备,引发广泛关注。
2025-03-17 02:10
番茄像葡萄一样成串生长,可以揪着吃。走进北京市大兴区长子营镇北京京农智慧农业有限公司的智慧温室产业示范园,无土栽培串收番茄,经过一系列改良升级,正走向千家万户的餐桌。
2025-03-17 02:10
在广州开发区、黄埔区,有3个“80%”令人瞩目:80%以上的规上工业企业是民营及中小企业,80%以上的高新技术企业是民营及中小企业,80%以上的发明专利、创新成果和新产品来自民营及中小企业。
2025-03-17 02:1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