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北京:潮涌千帆竞 科创正当时
首页> 科技频道> 创新创业 > 正文

北京:潮涌千帆竞 科创正当时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4-12-31 04:10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中国式现代化·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光明日报记者 董城 张景华 光明日报通讯员 郭奕洲

  北京,作为首善之区,拥有得天独厚的科技资源、人才优势和政策环境,当前,这里已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一片热土——

  积极响应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依托丰富的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资源,跻身全球百强科技集群前三位;联合两部委发布《中关村世界领先科技园区建设方案(2024—2027年)》,新一轮先行先试政策全面落地实施;北京中关村学院挂牌成立;先后出台40项产业支持政策,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独角兽企业数量位居全国前列;加快培育发展新动能,全国首个人工智能数据训练基地建成投用,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拓展至600平方公里……

  从高精尖产业的培育到绿色能源打造,从体制机制创新到文化科技的融合,北京展现着在新质生产力发展浪潮中的引领与担当。

北京:潮涌千帆竞 科创正当时

    2024年服贸会,观众在观看类纸画屏直显系列画屏墙。新华社发

北京:潮涌千帆竞 科创正当时

    2024中关村仿生机器人大赛竞技现场。资料图片

北京:潮涌千帆竞 科创正当时

    北京怀柔科学城高能同步辐射光源投入使用。资料图片

  1.“文化科技交融”激发新活力

  年终岁尾,一份耀眼的北京市文化企业成绩单“出炉”:2024年前三季度,北京市规模以上文化企业实现营收15987.9亿元,占全国比重16%,同比增长7.2%;利润总额1776.2亿元,同比增长8.0%。

  值得关注的是,其中北京市文化新业态企业实现营收11449.9亿元,同比增长11.7%,占北京全市文化企业营收比重达71.6%。

  “根据中国人民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公布的中国省市文化产业发展指数,北京已连续八年稳居全国榜首。”中国人民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执行院长曾繁文谈到,在文化新业态、文化新消费领域,以及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等与新质生产力相关的各项细分指数上,北京均处于全国领先地位。

  在推动人工智能大模型与文化产业深度融合方面,北京积极探索,在文学、艺术、影视、游戏等领域不断创新应用场景和商业模式。

  据统计,北京市已推进多批次百余个生成式人工智能大模型通过备案上线。截至2024年11月中旬,北京市头部大模型注册用户数达3.1亿,百度、抖音等企业通过应用程序编程接口服务全国超1.4万家机构,日均调用3.16亿次,示范带动效应凸显,进一步深化技术创新和融合应用,服务文化科技类企业发展。

  近年来,北京市着力培育新型文化企业和文化新业态、新场景、新模式,大力推进国家和北京市文化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建设,成效显著。

  记者走访王府井百货大楼时,《灵境-未来灵感世界》沉浸式光影艺术展正在展出。走进“时空任意门”,仿佛能回到不同历史时期,感受历史文化与岁月变迁。京东方科技集团执行副总裁姚项军介绍,艺云数字艺术中心集数字艺术展览、科普研学、数字文创等多功能于一体,今年10月开放以来,已通过数字展览《灵境-未来灵感世界》和《敦煌超宇宙》,吸引超过4万人前来观展、互动。

  当古老文物与科技融合,又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历经近600年依然保存完好的法海寺壁画,作为中国三大壁画之一,是极为珍贵的历史文物。如今,33块数字大屏、44台投影机、1座3D球幕影院,以及3D全息投影、多通道智能投影融合等先进技术的运用,让法海寺壁画的每个细节都得以逼真呈现。

  新技术赋能文艺创作,创造出神奇的观感体验。在北京文艺舞台上,音乐剧《亦梦亦真》聚焦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在舞台空间中充分运用冰屏、全息纱、全彩激光灯等新技术,呈现出兼具科技感、现代感、时尚感的舞台美学。

  “科技对舞台艺术的参与、影响已经相当全面且深刻,真正有意义的话题并非应用与否,而是如何应用更有效果。”文化评论人林云点评道。

  日前,北京市出台《关于培育新型文化业态大力发展文化新质生产力的若干措施》。按照规划,北京市经过5年努力,文化和科技融合的有效机制将基本形成,科技创新带动文化产业创新能力将明显增强。

  2.“智慧出行”打造新引擎

  早高峰出行,可以用智能导航避开拥堵;午间点外卖,骑手依靠智能规划系统迅速把美味送来;深夜,城市物流网中,无人配送车默默奔忙,送出快递包裹……

  在北京亦庄经济技术开发区的街道上,记者目睹一辆辆无人配送车灵活自如地穿梭于街头巷尾。比起传统派送方式,一辆无人配送车一次可运送200单~300单快递,效率提高2至3倍。

  “去年,我们下线了第五代无人车。”新石器慧通(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合伙人张卫玲介绍,第一代无人车每小时只能跑5公里,和一个成年人日常步行的速度差不多,但到第五代,设计时速已达50公里,“提升了10倍”。

  “截至目前,我们公司无人车已经在全球40多个城市、100多个场景中落地部署,超2800辆无人车交付全球用户,有的被当作无人零售车卖冰激凌、汉堡,有的则用于快递物流。”张卫玲说。

  从新石器无人车智慧物流工厂到大族广场,大概4公里路程,前来接送的是自动驾驶科技公司文远知行的10座无人小巴。一路上,无人小巴通过多个红绿灯路口、拐过好几道弯,始终像“老司机”一样“稳稳当当”,最终安全到达。

  截至目前,北京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已有30余家车企的800余台自动驾驶车辆运行,累计自动驾驶里程超过3000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赤道跑了700多圈。

  2020年,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率先建设了全国首个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四年后车路云一体化基础设施已经完成600平方公里连片覆盖,实现了机场、博物馆等关键场景的自动驾驶接驳服务。

  无人车的运行,需要处理海量且复杂的数据,涵盖环境感知、路径规划、车辆控制等环节,离不开高性能智能驾驶芯片的关键加持。

  今年10月份,刚成立两年的年轻创业公司辉羲智能发布首款产品——“光至R1”。

  “这款芯片主要解决高阶智驾领域的大算力国产芯片供应稀缺的问题。”辉羲智能联合创始人杨玥说,为汽车装上摄像头、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等感知设备后,再配备强大的计算能力,“咱们的无人车就可以变得更像‘老司机’了”。

  北京智能网联汽车生态的日益成熟与完善,离不开如辉羲智能等推动行业革新与发展的“生力军”。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北京智慧出行产业已建立起较为完整的指挥调度体系、运营监管体系、信息服务体系、交通数据体系和网络安全体系。今年下半年,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已经迈入4.0阶段建设,重点聚焦平原新城以及“三城一区”等关键区域,以四环至六环路为主体路网,打造“自动驾驶北京环”。

  3.新型储能助推可持续

  告别“电荒”焦虑,在“电网累了”、工厂断电时“秒上线”,如同一位“能量管家”——能源革新的澎湃浪潮里,电也有了“超级存钱罐”,这就是新型储能。

  新型储能规模越大,对相关产品的安全要求就越高。

  记者来到位于北京市房山区新源智储,当即被“智储·银河”系列超分子全浸没式工商业储能一体机所吸引。“我们对这款产品在安全性方面的技术创新下足了力气,并进行极为严格的品质把控,它就像一个安全系数高的‘大充电宝’。”新源智储总经理连湛伟说。

  该产品搭配超分子液体导热特性打造的新型温控技术,同样精妙。它可以精准把控空间温度,营造出恒温25℃“舒适圈”,让电池时刻处于最佳工况,寿命延长至10年以上,可以大幅降低设备更迭成本。

  据统计,2023年新源智储在国内市场储能系统出货量位居第三,占到全国新增装机的10.3%。

  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电池的安全性能牵动人心。卫蓝新能源总部办公楼一层展厅内,一列银色混合固液锂电池包十分醒目。

  “与此前市场上广泛使用的液态电池相比,固态电池的安全性和能量密度更高,能为汽车、无人机等多种设备提供更为持久且可靠的续航支持。”工作人员介绍。

  “公司建立了固态锂电材料、固态锂电先进装备、固态锂电先进工艺的三层护城河,确保技术在国内乃至全球保持领先。”卫蓝新能源董事长助理陈丽叶介绍,截至2024年6月底,卫蓝新能源已申请专利590余项,发明专利就有370项,占比62.7%。其中,李泓专家团队研发的“原位固态化”技术,在国际上率先解决了固态电池中固-固界面的世界难题,能有效保障电站运行的稳定性。

  当前,房山区已获批北京市新型储能示范产业园区。中关村房山园重点产业及企业服务专班主任姜殿勇告诉记者,作为北京市新型储能产业化战略高地,园区着重致力于固态锂离子电池、钠离子电池及质子交换膜等储能细分领域的深入发展,力争到2027年,房山园新型储能产业集群形成规模领先、创新驱动、融合开放的发展格局。

  目前,北京新型储能产业集聚效应逐步显现。北部以中关村科学城和“能源谷”建设为核心,建设新型储能创新中心和公共服务基地,布局数字能源、公共服务和先进制造等环节,打造“融合创新区”;南部以中关村房山园和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为载体,建设高端制造基地,打造“协同发展区”。

  固态电池、液流电池、压缩空气储能……北京市作为我国新型储能技术策源地,不断形成研发创新、产品集成优势,技术转化成果赋能全国。截至2023年年底,北京全市新型储能产业营收已超400亿元。

  《光明日报》(2024年12月31日 05版)

[ 责编:丁玉冰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浙江建德:“以花为媒” 打造春日消费新场景

  • 乌鲁木齐社区文化丰富居民生活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人类探索地球的征程离不开载人潜水器的技术创新。海底两万里,书写新传奇。
2025-03-24 12:09
3月20日至23日在海南三亚举办的2025种子大会暨南繁硅谷论坛上,智慧育种成为焦点议题,业内人士期待智慧育种破译“基因密码”,开启种业创新的新赛道。
2025-03-24 08:53
中关村论坛重大成果、《国家创新指数报告》和2024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等一批科技成果、创新政策和权威报告也将在论坛年会期间发布。
2025-03-24 08:49
今年3月23日是第65个世界气象日,中国气象局、中国气象学会当日在京启动2025年世界气象日活动,发布2024年度“中国十大气象科技进展”。
2025-03-24 04:55
多模态跨尺度生物医学成像设施日前在北京怀柔科学城通过国家验收。该设施是“十三五”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将为生命科学研究和重大疾病诊治提供全尺度、
2025-03-24 04:55
青藏高原湖泊既对全球气候变化非常敏感,也对其有重要影响。我国科学家研究评估了近36年间气候变化给青藏高原湖泊带来的影响,结果发现,青藏高原湖泊对气候变化响应显著,
2025-03-24 04:55
记者22日从中国石化胜利油田获悉,我国油气勘探领域迎来重大突破——中国石化胜利油田济阳页岩油新兴油田亿吨级探明储量正式通过自然资源部储量评审备案。位于山东省淄博市高青县内的新兴油田樊页平1区块,页岩层系石油探明地质储量达1.4亿多吨,技术可采储量达1135.99万吨。这是首个通过自然资源部评审备案的探明地质储量达亿吨级的页岩油田。
2025-03-24 05:25
国家能源局20日发布的全国电力工业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2月底,全国累计发电装机容量34.0亿千瓦,同比增长14.5%。
2025-03-21 03:40
今年前两个月,我国装备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10.6%和9.1%,有力支撑工业经济实现稳步向新向好发展。
2025-03-21 03:40
2024年12月16日,中国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使用长征五号乙运载火箭/远征二号上面级,成功将卫星互联网低轨01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5-03-21 10:12
一颗青梅、一杯酸奶、一碟陈醋、一缸酸菜……中国人的餐桌上,常能看到酸味的身影。夏季气候炎热,人体出汗较多、胃口可能变差,适量食用酸味食物可以起到开胃、收敛止汗的作用。
2025-03-21 10:11
阿卜杜拉国王科技大学的一项开创性研究首次直接观察到了DNA开始解旋的瞬间,揭示了使细胞能够准确复制其遗传物质的基本机制。
2025-03-21 10:09
根据新一期《自然》杂志发表的气候科学研究,2023/24年海洋表面温度的大幅上升虽然是异常现象,但用气候模型预测时并不全然意外。
2025-03-21 10:07
液体粉笔的研发让师生免受粉尘之扰,如今湖北应城市黄滩镇刘垸村粉笔年销售额超过1亿元,村民眼中的夕阳产业焕发新生。实践证明,深耕技术创新,用好技术赋能,不仅能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还能提高产品品质和性能,打造差异化竞争优势。
2025-03-20 09:54
今年春节刚过,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研究员黄家兴就跨越3000多公里,从北京来到云南沧源佤族自治县,开启新一年的追花之旅。跟着帮扶团队,蜂农李光强学到了真本事:以前有蜜就割,蜜蜂饿肚子出逃;现在留蜜补蜜,提高采蜜效率。
2025-03-20 09:53
对人性温度的感知,对多元价值的判断,对公共利益的坚守,这些人类独有的认知维度,是AI无法替代的核心价值。
2025-03-20 09:52
从燧人氏钻木取火,到墨子提出“光沿直线传播”的朴素理论,再到牛顿用棱镜分解白光揭示光谱的奥秘,光始终是科学与技术演进的见证者。进入21世纪,这场跨越千年的对话迎来了全新维度——光经济。
2025-03-20 09:49
春分,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四个节气。在国家卫生健康委19日举行的“时令节气与健康”发布会上,专家提醒,春分时节,昼夜平分,公众要注重规律起居、保证睡眠、均衡寒热饮食、适时添减衣物。
2025-03-20 09:40
近日,国内首款碳-14核电池原型机“烛龙一号”发布,这标志着中国在核能技术领域与微型核电池领域取得重要突破。
2025-03-19 10:24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近日公布2024年全球知识产权申报统计数据。中国申请量为70160件,同比增长0.9%,仍是申请量最大的来源国。
2025-03-19 10:2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