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首页> 科技频道> 综合新闻 > 正文

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来源:光明日报2025-01-15 09:57

   【学思践悟】

   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是我国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内在要求,也是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迫切需要。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指出,“加强创新资源统筹和力量组织,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并将“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作为2025年经济工作的重点任务之一,这不仅是对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融合趋势的准确把握,也是应对国际战略博弈、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举措。

  增加高质量科技供给

   科技供给的数量与质量,直接影响产业创新的效益与水平,高质量科技供给是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前提和基础。增加高质量科技供给,必须瞄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重点领域、薄弱环节和未来方向,持续提高技术创新的针对性。

   当前,我国高质量科技供给迎来新跨越,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蓬勃发展。进一步增加高质量科技供给,应继续打造安全自主可控、具备较强韧性的产业链供应链,针对集成电路、工业母机、基础软件、先进材料、科研仪器、核心种源等瓶颈制约,加快科技研发和先进技术应用。促进新兴产业抢滩占先、未来产业破冰布局、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在航空航天、高端装备、新材料、新能源等领域不断促进创新链和产业链精准对接。聚焦新兴数字产业、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等未来产业,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锚定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发展方向,积极运用数字技术、绿色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加快建设以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国家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省级重点实验室及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为支撑的实验室科技体系,完善竞争性支持和稳定支持相结合的基础研究投入机制。

  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

   从科学创新走向技术创新和产业创新,企业是核心环节。必须进一步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明确科技型企业主导地位,加快融通创新链产业链,促进科技部门与产业部门精准对接、高效协同,打通从科技强到产业强的通道。

   在我国的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活动中,企业已成为研发经费投入的主体和发明专利的主要拥有者。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必须明确科技型骨干企业的主导地位,推动大中小企业协同发挥作用,坚持组织创新、原始创新、集成创新三位一体,健全政企研常态化对接机制,推动企业主导的产学研融通创新。继续加强高价值发明专利培育,构建高价值发明专利创造与产业创新相互匹配、专利布局与产业链培育相互支撑的工作机制,鼓励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科技创新平台等,组织高校、科研机构围绕重点产业链上下游核心技术和产品共同建设专利池。充分发挥市场在科技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加快培育科技大市场、完善知识产权交易,激发各类科技企业活力,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共促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工作格局。

  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

   科学创新是创造知识的过程,产业创新重在把知识转化为社会财富,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过程中起着重要桥梁作用。这两个阶段要实现有机衔接与完整闭合,必须持续畅通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通道,及时把科技创新成果应用到具体产业和产业链上,实现科技供给和产业需求的“双向奔赴”。

   近年来我国已探索形成多种科技成果转化模式,如上海农业科创谷以“科产城深度融合、创制试紧密联动”为思路,打造农业科技创新策源地、科创企业总部集聚地。陕西发挥“秦创原”总平台和“三项改革”点火器作用,加速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又如山东每年支持千家中小企业联合高校、院所开展协同创新,推动大型企业科技设施、科研数据、技术验证环境与中小企业共享共用。未来进一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首先,依托我国产业基础优势和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建立健全科技成果转化需求平台、供给平台、中介平台,使更多科技成果从样品变成产品、形成产业,增加科技政策性贷款,加快发展为企业提供全链条、全生命周期的科技金融服务,完善发展耐心资本,打造科技与金融良性互动新生态;其次,鼓励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申请“揭榜挂帅”“慧眼行动”等科技攻关专项行动,持续梳理建立关键核心技术“需求清单”,加强科技与经济、成果与产业、项目与生产、研发与收益的对接力度,靶向部署科技重大专项和重点研发计划。最后,构建产学研融通创新平台,通过产教融合平台、大学科技园区、校企合作办学等多种形式,构建教育链、产业链、创新链“三链融通”的创新共同体。

  推动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

   科技创新靠人才,人才是第一资源,科技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竞争,人才培养要靠教育,因此,推动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是实现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重要保障。

   加快推动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一是深化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充分发挥高校基础研究主阵地、人才培养主力军、科技突破策源地作用,加快培养造就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队伍。通过推广“校招共用”模式打造富有竞争力的人才池,支持高校对接省域、市域实际科技发展需求,申请人才定向、定点培养和转化项目。二是基于国家战略需求,实施更加积极有效的人才培养政策,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完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完善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协同育人机制,着力培养造就战略科学家、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卓越工程师、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和青年拔尖科技人才等。三是创新人才“引、育、留、用、评”机制,持续营造“四个尊重”社会氛围,深入实施“柔性引才”政策,深化“人才+项目+资本”“院士领衔+团队培植”“企业+职业院校”等协同引才育才模式,激活高水平创新人才培育与使用的正向循环。

   (作者:王振东,系陕西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陕西省社会科学院经济所助理研究员)

[ 责编:李欣哲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人民子弟兵帮助受灾群众尽快重建家园

  • “蛇”相关馆藏文物亮相三峡博物馆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近日,深空产业协同创新联盟成立大会暨第一届深空产业论坛在安徽合肥高新区举办,标志着深空探测产业化进程迈出坚实一步。此次活动的举办,也是合肥高新区着力发展未来产业的生动注脚。
2025-01-14 10:03
2025年,人工智能究竟将如何发展?哪些领域会诞生新的消费场景?我们又可以如何拥抱变化?
2025-01-14 09:56
为进一步加大对创新药的支持力度,国家医保局将研究出台一系列政策举措,包括拓宽创新药支付渠道、探索建立丙类药品目录等。
2025-01-14 09:42
13日从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获悉,我国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实施以来,该局联合湖北省人民政府开展鄂西北竹山—竹溪地区庙垭超大型铌-稀土矿综合利用技术攻关,成功攻克铌资源高效利用关键核心技术,将盘活铌资源92.9万吨,实现庙垭超大型铌-稀土矿床的经济利用。
2025-01-14 09:41
捷龙三号运载火箭是一型四级固体运载火箭,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抓总研制,主要是为针对商业航天发射任务而研制,它可以兼顾海上和陆上发射。
2025-01-14 09:39
国产化“中农科·龙腾”饲料配方工业软件近日在北京发布。饲料研究所研发团队利用长期积累的科研成果,研发出饲料原料加工特性数据库、水产饲料营养数据库和反刍动物饲料营养数据库。
2025-01-13 09:40
业内人士提醒,开窗通风换气是最简单且经济的方法,通过增加室外的新鲜空气量,将含有甲醛的空气排到室外,可以快速降低室内甲醛浓度。
2025-01-13 09:15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高度重视人工智能发展,积极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培育壮大智能产业,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能。随着技术不断成熟与应用场景不断拓展,我国人工智能正朝着深度融合与创新驱动的方向稳步前进,为全球智能经济发展贡献中国智慧。
2025-01-13 09:39
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力量。为发挥投资引领带动作用,将加力推进中央预算内投资,条块结合深入实施数字化转型工程,加快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建设。
2025-01-13 09:21
不只是青年骨干,学术荣誉体系设计了从讲席教授、杰出讲席教授、资深讲席教授到荣誉讲席教授的荣誉晋升和激励机制,让有所成就的科技人才不甘于躺在“功劳簿”上。
2025-01-13 09:13
发布和定期更新全面、准确、透明的国家温室气体排放因子数据库,是建立统一、规范碳排放核算体系的重要基础。
2025-01-13 09:12
国家癌症中心研究团队通过对全球胃癌流行病学进行系统分析,发现早发性胃癌呈上升趋势,年轻人群的患病风险日益增加。这一疾病模式的转变对全球胃癌防控策略提出了新挑战。
2025-01-10 09:25
9日,记者从中北大学获悉,该校孙友谊教授团队利用胶体化学体积排斥作用,并结合二维片状纳米材料剥离新方法,实现了石墨烯高效宏量制备。相关成果日前发表在《自然·通讯》上。
2025-01-10 09:21
2024年,气象部门共建成27个国家气候观象台和8个国家大气本底站,实现气候关键区全覆盖;累计建成7.6万余个地面自动气象观测站,实现全国乡镇全覆盖,地面站网布局不断优化。
2025-01-10 09:15
天津大学教授胡文平、王雨、吴煌与诺贝尔奖得主詹姆斯·弗雷泽·司徒塔特教授合作撰写的论文《动态超分子扭棱立方体》1月9日在学术期刊《自然》上发表,文章介绍了他们在光电功能的手性阿基米德多面体的构筑上取得的最新研究成果。
2025-01-10 09:14
9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科学学院教授陈春飞携手长江大学教授刘勇胜、澳大利亚麦考瑞大学教授斯蒂芬·福利等科学家,在《自然》杂志上发表研究论文。
2025-01-10 09:13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医用光谱质谱研究团队发展多培养基方法,研究并获得了肺癌细胞可重复的特征挥发性有机物,有望用于肺癌闻诊新技术开发。
2025-01-09 10:19
大模型通常具有高度的通用性和广泛的适用性,已经在自然语言处理、图像识别和语音识别等众多领域大放异彩。
2025-01-09 10:10
在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的推动下,该局联合各省地勘单位和矿业企业,于全国范围内展开找矿集中攻坚行动,在四川、新疆、青海、江西、内蒙古等地取得一系列重大突破,锂辉石型、盐湖型、锂云母型锂矿新增资源量均超千万吨,使我国锂矿储量全球占比从6%提升至16.5%,排名从世界第六位跃升至第二位。
2025-01-09 03:10
《自然》1月9日发表的一项研究评估了淡水动物群的灭绝风险,涵盖了2.3万多个物种,发现被研究物种中约24%面临灭绝风险。
2025-01-09 09:59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