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全民智驾:“聪明车”驶入快车道
首页> 科技频道> 综合新闻 > 正文

全民智驾:“聪明车”驶入快车道

来源:科技日报2025-03-07 09:09

  ◎记者 杨 雪

  随着车企接连打出“全民智驾牌”,2025年有望成为智驾快速发展的一年。我们需要从社会、法规、应用等各个角度,为拥抱L3智驾时代做好准备。

  汽车驾驶自动化分级

  5级:完全自动驾驶

  系统在任何可行驶条件下持续地执行全部动态驾驶任务并自动执行最小风险策略

  4级:高度自动驾驶

  系统在其设计运行条件下持续地执行全部动态驾驶任务并自动执行最小风险策略

  3级:有条件自动驾驶

  系统在其设计运行条件下持续地执行全部动态驾驶任务

  2级:组合驾驶辅助

  系统在其设计运行条件下持续地执行动态驾驶任务中的车辆横向和纵向运动控制,且具备与所执行的车辆横向和纵向运动控制相适应的部分目标和事件探测与响应的能力

  1级:部分驾驶辅助

  系统在其设计运行条件下持续地执行动态驾驶任务中的车辆横向或纵向运动控制,且具备与所执行的车辆横向或纵向运动控制相适应的部分目标和事件探测与响应的能力

  0级:应急辅助

  系统不能持续执行动态驾驶任务中的车辆横向或纵向运动控制,但具备持续执行动态驾驶任务中的部分目标和事件探测与响应的能力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大力发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

  汽车的电动化浪潮深刻改变了全球汽车产业格局。现在,智能化正在重演电动化的故事。

  2025年,中国汽车市场竞争以普及全民智驾开启。2月9日,深蓝汽车举行全场景智能驾驶解决方案发布会;2月10日,比亚迪发布全民智驾战略及“天神之眼”高阶智驾系统;2月17日,岚图汽车联合华为乾崑通过直播向全国观众展示智驾技术最新突破……

  如果说过去几年新势力车企推动智驾系统“上车”的规模有限,那么随着车企接连打出“全民智驾牌”,2025年有望成为智驾快速发展的一年。这将推动行业发生更彻底的变革。

  推动新技术下沉

  智驾包括自动驾驶和其他车载智能系统,它利用先进的传感器、摄像头、雷达等设备,结合高精度地图和复杂算法,使车辆能够自动感知和判断周围环境,为驾驶员提供精准的驾驶信息和建议。

  根据国家标准《汽车驾驶自动化分级》,驾驶自动化分为6种等级:0级为应急辅助,1级为部分驾驶辅助,2级为组合驾驶辅助,3级为有条件自动驾驶,4级为高度自动驾驶,5级为完全自动驾驶。其中,3级(L3)指的是驾驶自动化系统在其设计运行条件下持续地执行全部动态驾驶任务。国际自动机工程师学会(SAE)将L3及以上定义为高阶智驾,但因我国法规限制,L3并未落地,当下汽车行业多将具备城市领航辅助驾驶(NOA)功能视为高阶智驾标志。

  受成本、技术等方面的影响,高阶智驾目前主要集中在20万元以上售价的车型,不同系统之间体验差异较大。2025年开年以来,多家车企宣布智驾技术下沉计划,“智驾平权”成为行业热词。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近日发布的《汽车智能化发展报告(2024)智驾篇》提出,高阶智驾已经迈过“尝鲜期”进入大众普及阶段,高速NOA、城市NOA等功能,正进入10万—20万元的市场。

  岚图汽车是“All in”智能化的代表之一,2025年内其全品类车型都将搭载华为乾崑智驾系统。不过,岚图汽车首席执行官卢放认为,智驾的基础体验可以较快达到平权,但要实现高阶智驾需要更多时间。

  “在走向L3的过程中,大家体验了不同的智驾能力和水平后,对智驾的认识会更准确。这是一个重要的导入期,我们需要积累广泛的智驾数据,从社会、法规、应用等各个角度,为拥抱L3智驾时代做好准备。现在车企要在技术和资源上不断投入,在测试上采取百倍严格于常规要求的标准,给社会、行业一个安全、稳定、可靠的L3。”卢放说,智驾普及不是简单的加法,需要企业自身的技术架构具备与智能化新技术铆合在一起的能力。

  提升软硬件水平

  智驾的市场竞争最终会演化成生态链的竞争,产业链上下游将迎来新一轮增长。从芯片、传感器、域控产品到智能底盘、智能座舱、连接器等各个环节的相关企业,都在抢抓这一轮新机遇。

  例如,广东省惠州市德赛西威汽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在传感器、智能座舱和域控产品等多个细分赛道取得突破,安徽省芜湖伯特利汽车安全系统股份有限公司则在线控制动、线控转向以及空气悬架等产品上取得进展,二者已与多家主流车企合作。

  随着产业生态圈越来越大,行业有效实现提质降本。魔门塔(苏州)科技有限公司(Momenta)首席执行官曹旭东说,一两年前要实现城市NOA,需要两个智驾芯片和双激光雷达,总成本约2万元,而现在同样的功能1万元就可以实现。他预估,到2025年底或2026年初,城市NOA的硬件成本将下降到约5000元。但硬件成本的下降是有极限的,可能最终会稳定在四五千元。

  软件的提升则没有上限,其提升速度可以用指数级增长来形容。“我们预计整个行业的发展速度2年会提升10倍、4年提升100倍、6年达到1000倍的增长。这意味着智驾系统的性能会以极快的速度进化,带来更加精细、流畅的驾驶体验。比如,2年前客户在体验我们的自动驾驶时,可能会感到紧张甚至出汗,而现在的体验已接近于坐头等舱。这还仅仅是软件提升10倍的效果,未来还会有更加显著的改善。”曹旭东说。

  硬件成本的快速下降与软件能力的指数级提升相结合,有望推动智驾技术普及。作为智驾技术供应商,曹旭东的目标是不断优化数据驱动的一站式端到端智驾大模型等人工智能技术,为用户创造更安全、更高效的自动驾驶体验。

  在曹旭东看来,车企全面普及智驾系统,会极大加速“智驾鸿沟”的跨越,促使相当一批消费者体验、使用、信赖智驾,这对整个智驾行业的发展将产生巨大推动作用。

  高阶智驾的商业化进程,不仅将推动技术迭代,更会带动上下游产业链协同升级,为中国智驾技术走向全球奠定基础。

  避免“内卷式”竞争

  端对端大模型是推动智驾技术迈向更高水平的关键力量。它通过将自动驾驶任务中的多个环节整合为一个整体,实现从传感器输入到车辆行驶指令输出的端到端处理。然而,目前真正能将端到端等技术落地并取得良好用户体验的车企仍是少数。

  “端到端大模型训练需要投入大量资源,在车端需要大算力芯片的支撑。”北京易航远智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陈禹行认为,如何在有限算力下实现场景泛化和优质驾乘体验是主要挑战。

  陈禹行说,自动驾驶算法会从基于规则逐步转向基于神经网络,从小规模、模块化走向大规模神经网络、端到端的架构。从行业实践看,大多数公司也采取了渐进策略,将算法从模块化架构平稳过渡到端到端架构,在量产过程中优先将决策和规控算法神经网络化,逐步为未来的全栈端到端打下基础。

  例如,为了提升端到端方案的研发效率和可解释性,北京易航远智科技有限公司在开发决策规控算法过程中,不是直接通过一个大而全的模型来处理所有任务,而是先使用专有模型来有针对性地处理不同任务,再逐步过渡到大模型。

  进一步推动智驾普及,技术并不是唯一难题。陈禹行说,一些车企为了争夺市场份额,可能会采取一些短视行为,牺牲长期发展利益,形成“内卷式”竞争,最终只追求成本最低、不问品质。“如果智驾只是一种噱头,那么消费者用一两次后觉得不好用,逐渐就没有人用了。中国车企要想做大做强,使智驾成为中国汽车的一张名片,除了降本之外,也要把体验做好。”陈禹行说。

  业界普遍认为,全民智驾不应单纯靠价格战来实现。更重要的是,要通过技术创新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

  2025年,有望拉开全民智驾的序章。未来的市场,蕴藏着极为广阔的拓展空间。

[ 责编:肖春芳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浙江德清:卫生院开设儿童体重门诊

  • 《哪吒之魔童闹海》进入全球影史票房榜前五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据《自然》杂志近日报道,美国新兴技术观察站(ETO)一项分析报告发现,中国目前正在进行的大部分芯片设计和制造研究方面的基础研究,有望为未来的计算硬件奠定基础。
2025-03-14 09:46
车市竞争从价格战转向智驾战。近期上市的几款新车上搭载或升级智驾功能,包括15万元级的深蓝L07,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表示:“今年8月将智驾覆盖到10万元级车型。“比亚迪多款车型搭载了基于地平线征程6M的天神之眼C高阶智驾系统。
2025-03-14 09:39
此项研究中,团队将金属熔化,并利用团队前期制备的高质量单层二硫化钼压砧进行挤压,实现了多种二维金属的普适制备。
2025-03-14 09:38
近日,来自浙江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陈喆研究员团队,联合浙江大学化学系白宏震、汤谷平教授及海洋学院王楠副教授团队,在材料科学领域的国际顶级期刊Advanced Materials上发表最新研究成果。
2025-03-14 09:38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北大—清华生命科学联合中心白洋团队13日凌晨在国际学术期刊《细胞》发表成果,构建首个作物根际细菌基因组数据库以及作物根际病毒基因组数据库,
2025-03-14 04:10
我出生在安徽寿县农村,幼时目睹父老乡亲缺医少药的困境,长大后便下定决心做一名医生,治病救人。
2025-03-14 04:25
2025年3月13日是第20个世界肾脏日,本届主题是“您的肾脏还好吗?早检查,保健康”,旨在呼吁全社会关注肾脏健康,提高对慢性肾脏病的早期认识,强调了早期发现和干预对肾脏健康的重要性。
2025-03-13 09:15
从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获悉,该所王占彪研究员团队定量解析了童装、针织衫、工作服、T恤和作训服等棉质纺织品“从种子到成衣”全阶段的碳排放情况,即碳足迹,并提出对应的具体“减碳”策略,为我国棉花纺织服装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思路和线索,也为全球棉花纺织产业减排策略的制定提供了科学依据。相关研究成果近日发表在环境科学类国际期刊《资源、保护与回收》上。
2025-03-13 04:40
刚开学,我和学生聊天,询问他们假期有啥进步。有学生说深入钻研了英语六级通关秘籍,自信本学期六级必定取得高分;有学生讲潜心研究了高压绝缘,C刊论文胜券在握;
2025-03-13 05:15
这个春天,越来越多“Z世代”新农人走进田间地头,带来春耕新气象。如今,他接到了3000多亩农田的服务“订单”,周边农户都乐意把农田托付给这个老练的“新农人”来打理。
2025-03-13 09:01
在总结11个术前免穿刺手术案例的基础上,邢念增在国际上首创“前列腺癌免穿刺理念”。
2025-03-13 09:01
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能够推动数实深度融合,释放需求潜力,提升产出效率,推动全要素生产率持续提高。
2025-03-13 09:00
2025年世界移动通信大会(MWC2025)虽已落幕,但引发的思考和争论仍在持续。
2025-03-12 10:11
龙泉又多了一张新名片——汽车空调热管理产业,全市不到30万的人口中,就有近2万人从事汽车空调行业。
2025-03-12 10:01
发展新质生产力,抢占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制高点已成为各国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抢占先机的“首选项”。
2025-03-12 09:59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带来的机遇之下,找准产业发展需求的“钉子”,砸实科技成果转化的“锤子”,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关键。
2025-03-12 09:58
代表委员之声——创新引领推动未来产业
2025-03-12 09:53
CGT25型燃气轮机额定输出功率25兆瓦,具有功率密度大、结构紧凑、地域适应性强、双燃料适配及在线切换等特点。
2025-03-11 09:05
科普事业的发展,是一场与时代共进的征程。把科普这一“翼”做强做优,在全社会形成崇尚科学、追求创新的良好风尚,就能更好助力科技创新的腾飞。
2025-03-11 09:04
从伦理治理的角度看,研发者应在数据收集、模型训练和算法设计阶段,引入多样性、多元化的视角,避免单一文化或群体偏见主导AI。
2025-03-11 09:04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