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从技术奇点到产业拐点——具身智能和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座谈会在京举办
首页> 科技频道> 人工智能 > 正文

从技术奇点到产业拐点——具身智能和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座谈会在京举办

来源:光明网2025-03-18 13:57

  从蛇年春晚到全国两会,机器人热度飙升,伴随出圈的还有一个新词——具身智能。

  日前,在中国电子学会组织召开的“推动具身智能和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座谈会”上,全国政协常委、致公党中央副主席、全国妇联副主席、中国电子学会理事长徐晓指出,“具身智能是未来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智能机器人是其终端产品,人形机器人又是智能机器人的高阶终端形态。”

从技术奇点到产业拐点——具身智能和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座谈会在京举办

  当前,机器人技术发展迅猛,其技能提升、能力拓展以及更新速度远超摩尔定律。我国制造业正朝着智能机器人、智能网联汽车、智能家居“智三样”加速升级。

  技术破局,激发创新活力

  技术创新是推动具身智能与人形机器人发展的关键因素。

  国地共建具身智能机器人创新中心总经理熊友军介绍,团队发布了通用人形机器人硬件母平台“天工”和通用具身智能平台“慧思开物”。“其中天工在具身运动方面取得了巨大进展,最高速度可达45米/小时,能在草地、沙地、石子路等复杂地形稳定运行,连续登上了100多级高度不一的大台阶。”据了解,该中心发布了首个行业标准数据集,启动开源计划,推动技术成果共享。

  国地共建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总经理许彬介绍,团队启动建设了全国首个人形机器人具身智能训练场景,一期工程已经完成。他透露,“目前有一百多台机器人正在采集数据,计划一年内采集1亿条数据,为模型训练提供有力支持,打造适应多种任务和场景的人形机器人。”

  星动纪元创始人,清华大学交叉信息研究院助理教授陈建宇表示,“我们的人形机器人历经六代迭代,在复杂地形行走和多任务操作方面表现出色。”他举例说,“能够完成使用锤子敲钉子、拿起乐器演奏等复杂任务。”

  宇树科技副总经理王启舟介绍,“我们专注机器人创新,提升产品灵活性和智能化水平。”他提到,“未来计划探索与大模型结合,改善机器人的导航等技术问题,目前已经有了初步的规划和尝试。”

  浙江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副总经理李少文介绍,团队聚焦两款产品,突破作业臂下长时序拟人化综合能力等关键技术,构建了大脑SDK及软件生态。他进一步解释,“这些技术成果已在工业和商用领域应用,比如在工业领域的解决方案相比传统机器人,效率提升了80%。”

  广东具身智能创新中心主任丁宁介绍,创新中心为企业提供低成本、高效率数据生产服务,可降低数据生产成本30%,还能提供定制加工服务。

  交付提速,展现广阔前景

  技术突破为产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市场交付情况成为衡量产业发展的关键指标。2025年,被业界普遍认为将是人形机器人的量产元年、爆发元年。

  乐聚(深圳)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冷晓琨介绍,今年1月,公司完成近100台全尺寸人形机器人“夸父”的交付。“年后的市场热度使第一季度交付订单大幅增长,远超预期,也反映出市场对人形机器人的巨大需求。”

  “从2024年开始,人形机器人面向市场发货。国外知名高校和企业实验室的机器人产品,60%以上源自宇树。”王启舟表示,借助这一契机,宇树得以更好地了解国外机器人行业的发展动向。

  熊友军介绍,团队产品在多个领域完成应用部署,特别是在复杂场景的测试和应用中表现出色。“目前大规模商业交付还在逐步推进阶段,但已经与不少企业和机构达成合作意向,未来交付量增长可期。”

  上海交通大学、智元新创联合创始人兼首席创新官闫维新介绍,团队在机器人本体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果,2024年年底至2025年年初下线一千台机器人,包括两款轮式和三款足式机器人。在数据和模型方面,首发业内100万真机数据并开源发布,构建了多个垂类训练集。

  行业闯关,共寻发展之道

  热度带来行业利好,但在快速发展的背后,随之而来的直接命题是标准、人才和技术瓶颈。人形机器人要真正成为解决生产力、服务人和产业的关键力量,需全行业共同努力。

  熊友军认为,目前行业存在数据收集规模小、任务单一的问题。建议加强产业链企业协作,共同攻克高性能机器人、智能仿真训练平台等关键技术,通过合作集中数据,提高训练效率。

  王启舟呼吁引导企业攻关卡脖子问题,如芯片、高端传感器、新材料等领域,突破底层能力,解决行业发展痛点。

  许彬提出构建国家级人形机器人训练体系,整合各方数据资源,加强产学研合作,促进理论突破。“当下的模型训练还存在局限,需要高校和科研机构在理论上取得更大进展。”他表示。

  闫维新认为,要进一步提升机器人的感知能力和端侧算力,解决能源供应问题。此外,在安全伦理方面,人形机器人在居家照顾等开放性场景的应用,需要严格规范。

  “具身智能领域尤其需要产学协同育人,借助企业的大量算力、数据和场景,结合高校密集的人才和智力资源。让学生扑在一线,参与具体产品的设计、调试工作,培养出既掌握前沿理论知识,又具备实践能力的专业人才。”北京理工大学教授岳裕丰表示。

  中国电子学会副秘书长、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挂职)、中国人形机器人百人会常务副秘书长梁靓表示,当前行业发展面临的壁垒和问题,需要通过构建良好的产业生态来解决,加强国际合作、人才培养,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相融合。

  徐晓兰表示,只有将技术应用于实际产品,并实现规模化生产,才能让技术在实践中不断优化,带来更好的技术体验。(记者 武玥彤)

[ 责编:谢芸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燕赵”粮仓春耕正当时

  • 西宁至成都铁路四川段首座隧道贯通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包括加快人工智能(AI)大模型迭代升级、推出AI应用新产品、加快开源步伐等,进一步竞速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赛道,优化人工智能落地应用体验。
2025-03-18 09:13
上海、浙江、广东、四川等地中小学也在积极开发人工智能教育资源、构建人工智能课程体系,并已取得一定成效。
2025-03-18 09:13
日前,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科研人员及合作者在重离子治癌微观机理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2025-03-18 01:55
日前,记者从江西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获悉,该保护区与湖北博得生态中心科研团队在开展生物多样性调查时发现一个蜘蛛新种——官山伪遁蛛。
2025-03-18 01:55
3月17日16时7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使用谷神星一号运载火箭,成功将云遥一号55-60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这次任务还搭载发射了中科卫星06星、07星。
2025-03-18 01:55
“昼夜温差真的能催芽,看!这些小瓜苗又长高了1公分!”在松荫轩智慧农场暖棚,六顶“小黄帽”在苗床间晃动,园艺社的孩子们一边用尺子测量一边记录数据,几双小手轻轻拨开土壤,细致地为新一批种子“安家落户”。
2025-03-18 01:55
在最近的科技新闻中,人工智能依然备受关注:能看会写的AI医生、灵活拧螺丝的机器人、会自己“脑补”物理规律的视频生成模型……
2025-03-17 08:57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人工智能驱动未来发展是备受关注的热点话题。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也明确提出,持续推进“人工智能+”行动,将数字技术与制造优势、市场优势更好结合起来,支持大模型广泛应用,大力发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手机和电脑、智能机器人等新一代智能终端以及智能制造装备,引发广泛关注。
2025-03-17 02:10
番茄像葡萄一样成串生长,可以揪着吃。走进北京市大兴区长子营镇北京京农智慧农业有限公司的智慧温室产业示范园,无土栽培串收番茄,经过一系列改良升级,正走向千家万户的餐桌。
2025-03-17 02:10
在广州开发区、黄埔区,有3个“80%”令人瞩目:80%以上的规上工业企业是民营及中小企业,80%以上的高新技术企业是民营及中小企业,80%以上的发明专利、创新成果和新产品来自民营及中小企业。
2025-03-17 02:10
从内蒙古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获悉,该院陈贵林教授团队发现,甲虫与蚂蚁合作,共同完成了荒漠生态系统中药用寄生植物锁阳种子的传播,从而首次揭示了锁阳种子的传播机制,为荒漠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了新的证据,也为保护和管理锁阳种群提供了新的视角。
2025-03-17 02:10
当前,泰国经济处于缓慢复苏阶段。世界银行最新发布的报告指出,尽管泰国经济增长略好于预期,但整体增速仍然低于东盟邻国。面对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泰国亟须采取有效措施提升自身经济韧性,以确保经济的可持续增长。
2025-03-17 02:10
据《自然》杂志近日报道,美国新兴技术观察站(ETO)一项分析报告发现,中国目前正在进行的大部分芯片设计和制造研究方面的基础研究,有望为未来的计算硬件奠定基础。
2025-03-14 09:46
车市竞争从价格战转向智驾战。近期上市的几款新车上搭载或升级智驾功能,包括15万元级的深蓝L07,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表示:“今年8月将智驾覆盖到10万元级车型。“比亚迪多款车型搭载了基于地平线征程6M的天神之眼C高阶智驾系统。
2025-03-14 09:39
此项研究中,团队将金属熔化,并利用团队前期制备的高质量单层二硫化钼压砧进行挤压,实现了多种二维金属的普适制备。
2025-03-14 09:38
近日,来自浙江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陈喆研究员团队,联合浙江大学化学系白宏震、汤谷平教授及海洋学院王楠副教授团队,在材料科学领域的国际顶级期刊Advanced Materials上发表最新研究成果。
2025-03-14 09:38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北大—清华生命科学联合中心白洋团队13日凌晨在国际学术期刊《细胞》发表成果,构建首个作物根际细菌基因组数据库以及作物根际病毒基因组数据库,
2025-03-14 04:10
我出生在安徽寿县农村,幼时目睹父老乡亲缺医少药的困境,长大后便下定决心做一名医生,治病救人。
2025-03-14 04:25
2025年3月13日是第20个世界肾脏日,本届主题是“您的肾脏还好吗?早检查,保健康”,旨在呼吁全社会关注肾脏健康,提高对慢性肾脏病的早期认识,强调了早期发现和干预对肾脏健康的重要性。
2025-03-13 09:15
从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获悉,该所王占彪研究员团队定量解析了童装、针织衫、工作服、T恤和作训服等棉质纺织品“从种子到成衣”全阶段的碳排放情况,即碳足迹,并提出对应的具体“减碳”策略,为我国棉花纺织服装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思路和线索,也为全球棉花纺织产业减排策略的制定提供了科学依据。相关研究成果近日发表在环境科学类国际期刊《资源、保护与回收》上。
2025-03-13 04:4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