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新品密集发布 人形机器人加速产业“进化”
首页> 科技频道> 综合新闻 > 正文

新品密集发布 人形机器人加速产业“进化”

来源:经济参考报2025-03-26 10:29

  原地侧空翻;踩滑板车、玩平衡车、骑自行车;拥有更加“聪明”的任务规划“大脑”和技能执行“小脑”;多台机器人协同配合,在工厂里进行大尺寸料箱搬运……近段时间,多家人形机器人相关企业和创新中心纷纷公布新产品、新服务和新进展,并持续攻关关键技术,深耕市场创新场景应用,加快人形机器人产业化发展。

  专家表示,随着今年“具身智能”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人形机器人作为具身智能的关键载体,在巨大的潜在市场需求牵引以及人工智能技术深度赋能的带动下,已经进入了技术集中突破和应用初步试水的关键发展时期。

  眼下,不少企业纷纷进军机器人产业领域。3月25日,vivo公司对外宣布成立机器人Lab(实验室),并首次披露其进军家庭机器人领域的规划。据介绍,该公司将聚焦孵化机器人的“大脑”(AI决策系统)和“眼睛”(空间感知与视觉系统),主攻消费级市场,研发个人和家庭场景的机器人产品。此前,美的集团表示已成立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专注于减速机、电机、传感器和控制器等核心零部件研发,目前样机已进入内部试用阶段。

  此外,人形机器人新产品、新技能接连亮相。

  跃起、侧身、下肢在空中划出一道弧线后落地、站立——日前,宇树科技对外发布旗下人形机器人G1成功完成侧空翻的视频,这距离上一次G1秀出的720度回旋踢能力仅过去了半个月。宇树科技方面表示,该程序开发和拍摄期间,G1无任何故障损坏。

  智元机器人在两周之内发布了三个新的产品。其中,最新研发的全能探索机器人灵犀X2采用柔性材料外壳,全身拥有28个自由度,实现了运控算法层面的全面突破。通过结合深度强化学习和模仿算法学习,灵犀X2可以完成踩滑板车、玩平衡车、骑自行车等高难度动作。此外,该公司还发布了数据采集范式ADC(Adversarial Data Collection,对抗数据采集),并公布了通用具身基座模型智元启元大模型(GO-1)的更多训练成果,包括完成安检、擦桌子、超市结算等任务。

  赛智产业研究院院长赵刚认为,人形机器人关键技术包括人工智能、高质量数据集、伺服控制和运动控制等,企业最新动向透露出前沿技术的持续创新。例如,伺服控制和运动控制等技术突破,使得人形机器人在关节高精度传动、前空翻、空中回旋踢等运动控制方面的性能日益提升。企业采集的多场景动作数据日益丰富,促进了人形机器人的数据标注和训练,使人形机器人决策和行为能力进一步增强。

  动作更灵活的同时,人形机器人也更加聪明。其中,通用智能平台迎来新突破。

  走进位于北京经开区的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记者看到,工作人员与人型机器人“天工”闲聊的过程中,随机搭建了一个积木样例,随后“天工”利用视觉大模型(VLM)对样例进行拆解,精确规划每一层的搭建顺序,准确拾取相应积木,并按次序完成了3层积木的毫米级精准搭建。

  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首席技术官唐剑介绍,为了给具身智能产业补上通用软件系统这块“拼图”,创新中心近日正式推出“一脑多能”“一脑多机”通用具身智能平台“慧思开物”,由人工智能大模型驱动的任务规划具身“大脑”与数据驱动的端到端技能执行具身“小脑”构成,以实现机器人与物理世界的交互。这一平台集成了感知、决策、语言、学习、运动控制等高阶认知功能,能增强机器人执行复杂任务的效率、降低机器人开发门槛、简化开发流程。

  此外,位于上海的国家地方共建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联合上海大学、清华大学,共同发布具身智能仿真平台“格物”。它集成了先进的强化学习框架与多模态运动控制技术,一套代码覆盖百余款机器人,新机器人导入即训练,无需重新编程。

  业内专家认为,技术的持续突破和发展,将提升人形机器人在工业生产、智慧物流、家庭服务与陪伴、医疗健康等领域的应用体验,加速人形机器人的产业化进程。

  相关企业也在应用落地上加快探索。近日,在极氪5G智慧工厂,数十台数优必选工业人形机器人Walker S1进行了协同实训。在总装车间、SPS仪表区、质检区及车门装配区等多个复杂场景里,Walker S1可以密切配合,协同搬运、精密装配,甚至机器人之间可以相互协助充电。“工业人形机器人Walker S已收到车厂超过500台的意向订单,目前正处于产业化落地的关键阶段。”优必选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值得关注的是,相关政策部署有望进一步助推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此前发布的《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到2025年,人形机器人创新体系初步建立,整机产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实现批量生产,在特种、制造、民生服务等场景得到示范应用。到2027年,人形机器人产业加速实现规模化发展,应用场景更加丰富,相关产品深度融入实体经济,成为重要的经济增长新引擎。(记者郭倩)

[ 责编:肖春芳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石榴籽连籽 共庆“三月三”

  • 燕园春意浓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目前,中国电信积极探索中央企业和国家科研院所的深度合作范式,打通基础研究和成果转化通道,推动量子技术产业化发展。
2025-03-26 10:28
至此,中国空间站舱外航天服已经圆满保障空间站任务以来的19次出舱活动,使用年限次数超出“3年15次”的寿命设计指标。
2025-03-26 10:27
中国人工智能大模型加速“出海”“出圈”,让更多澳大利亚华商和杨东东一样,开始将目光瞄准中国人工智能领域,积极寻找投资机会。
2025-03-26 10:27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文旅需求正从“看山看水看风景”向“品文品魂品生活”转变。比如,逛博物馆,青铜器的精美纹饰固然能够吸引人的兴趣,但观众更希望了解青铜器纹饰背后的礼制密码;去故宫旅游,飞檐斗拱彰显的传统建筑之美固然让人欣喜,但榫卯结构背后的“天人合一”哲学更引人深思。山水器物背后的文化密码,具有一定的隐匿性,不易被直接观察和理解,而数智技术为游客了解这些文化密码提供了一把钥匙。
2025-03-26 04:45
记者从25日召开的中央企业“人工智能+”媒体通气会上获悉,近年来,国务院国资委持续深化中央企业“人工智能+”专项行动,着力提升中央企业在人工智能领域的竞争力。截至目前,中央企业在工业制造、能源电力、智能网联汽车等重点行业布局应用人工智能,科研、生产、客服等方面降本增效明显。
2025-03-26 04:45
25日,人类细胞谱系大科学研究设施(以下简称“细胞谱系设施”)在广东广州国际生物岛正式启动建设。这一设施是国家“十四五”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2025-03-26 03:45
1956年,27岁的林皋带领年轻教师和同学们从零开始,通过自行设计制作的激振和测振仪器设备,在我国率先开展大坝抗震试验。
2025-03-25 09:10
2024年财政收入恢复性增长,比上年增长1.3%。在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建设方面,《报告》指出,推动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2025-03-25 09:09
在应用数学中心,来自东南大学通信、网络安全、电子、医学、制药等约10个学科的科研团队经常汇聚一堂,寻找交叉融合的合作点。
2025-03-25 09:05
日前,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以下简称“第五医学中心”)感染病医学部感染性疾病科主任医师张敏的诊室里,4岁小患者洋洋(化名)的父母激动地向医生连声致谢,
2025-03-25 04:05
在蛋白质设计领域,传统方法面临着诸多难题,如需要丰富的专家经验,且要经过数以万计的实验试错,时间长、成本高,这些问题长期制约着行业发展。
2025-03-25 04:05
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联合海洋出版社有限公司和三六零数字安全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成功开发了海洋垂直领域大语言模型——“瀚海智语”。该大模型已顺利通过专家评审,
2025-03-25 04:05
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人类探索地球的征程离不开载人潜水器的技术创新。海底两万里,书写新传奇。
2025-03-24 12:09
3月20日至23日在海南三亚举办的2025种子大会暨南繁硅谷论坛上,智慧育种成为焦点议题,业内人士期待智慧育种破译“基因密码”,开启种业创新的新赛道。
2025-03-24 08:53
中关村论坛重大成果、《国家创新指数报告》和2024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等一批科技成果、创新政策和权威报告也将在论坛年会期间发布。
2025-03-24 08:49
今年3月23日是第65个世界气象日,中国气象局、中国气象学会当日在京启动2025年世界气象日活动,发布2024年度“中国十大气象科技进展”。
2025-03-24 04:55
多模态跨尺度生物医学成像设施日前在北京怀柔科学城通过国家验收。该设施是“十三五”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将为生命科学研究和重大疾病诊治提供全尺度、
2025-03-24 04:55
青藏高原湖泊既对全球气候变化非常敏感,也对其有重要影响。我国科学家研究评估了近36年间气候变化给青藏高原湖泊带来的影响,结果发现,青藏高原湖泊对气候变化响应显著,
2025-03-24 04:55
记者22日从中国石化胜利油田获悉,我国油气勘探领域迎来重大突破——中国石化胜利油田济阳页岩油新兴油田亿吨级探明储量正式通过自然资源部储量评审备案。位于山东省淄博市高青县内的新兴油田樊页平1区块,页岩层系石油探明地质储量达1.4亿多吨,技术可采储量达1135.99万吨。这是首个通过自然资源部评审备案的探明地质储量达亿吨级的页岩油田。
2025-03-24 05:25
国家能源局20日发布的全国电力工业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2月底,全国累计发电装机容量34.0亿千瓦,同比增长14.5%。
2025-03-21 03:4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