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思政开放麦·时事热点评论】
编者按:为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理论宣传的亲和力和实效性,创新激活大思政、大宣传潜能和效应,中国农业大学、光明网联合推出“思政开放麦·时事热点评论”专栏文章,激发“强国先强农、农大作先锋”奋进力量,铸就强农报国思政引领力。
图为中国农业大学召开2024届选调生代表座谈会
【人物】中国农业大学基层选调生群体
【故事】他们犹如一粒粒“种子”扎根中国大地,深根固本、向阳而生,发挥所学所长,贡献专业力量,在乡村基层的沃土中绽放绚丽之花。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农业大学选调生人数连续十二年稳定增长,3000余名毕业生加入选调生行列,超过90%从事乡村振兴工作。他们坚定信仰、自找苦吃、争作先锋,用实干实绩,带动一方发展,造福一方百姓,这便是这一粒粒“种子”交出的最美答卷。
【评论】
基层是高校毕业生施展才华、绽放光彩的广阔天地,也是了解国情民生、磨练意志、砥砺品格、增进与人民群众感情的最好“课堂”。选调应届优秀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培养锻炼,是我们党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独特优势,也是抓好后继有人这个根本大计作出的战略性制度安排。中国农业大学建校120年来,始终与党和国家同呼吸、共命运,一代代农大学子从入校那天起,就毅然扛起“天下饱暖和安康”的重担,长期以来,学校有70%以上的毕业生选择到基层和“农业及相关产业”建功立业,从雪域高原到大漠戈壁、从大凉山深处到革命老区,都有农大毕业生披坚执锐、谱写青春的身影。
图为钟登华赴浙江、江西、广西、陕西等地调研选调生工作,并看望选调生代表
近年来,学校党委把做好引导基层就业作为重要政治任务,高度重视选调生工作,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通过“有组织地发现、有意识地培养”,不断完善毕业生赴乡村基层就业长效机制。学校党委书记钟登华每到各地调研都会与地方召开选调生代表座谈会,始终关心关爱毕业生成长成才,为基层就业毕业生学习发展提供全力支持。学校就业创业办公室等校院两级相关部门认真践行“扶上马、送一程、关爱一生”的工作理念,将就业观念引导融入育人全过程,不断为基层就业毕业生提供暖心跟踪服务,持续引导毕业生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党和国家事业之中,在奉献国家、服务人民中实现人生价值。
图为中国农业大学选调生代表李晓龙、师馨一、石春霞等工作场景
当前,学校以选调生为代表的基层就业毕业生,在乡村基层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也成为学校解民生、治学问、育英才的靓丽名片。学校专门编选《先锋——中国农业大学选调生奋斗篇章》感人故事,引导更多学生树牢强农报国的理想信念,激励更多毕业生奔赴基层就业创业、建功立业。他们中,有2014届生物学院博士毕业的选调生李晓龙,10年坚守南疆阿克苏最基层,从骑着摩托车入村访户,到察访工地保障施工,从做好县域脱贫攻坚,到抓好职业教育、推进产教融合,他始终不遗余力建设大美新疆;有2018届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毕业的选调生师馨一,扎根三秦大地做群众满意的“勤务员”,从驻村时调解村民纠纷、解决游客投诉,到调任团系统后当好青年人的“摆渡人”,她始终以“群众满意”为工作最高标准;有2022届园艺学院本科毕业的选调生石春霞,秉承赤诚之心争当甘肃驻村工作队的先锋,把村里人当家里人,坐在村民炕头交心谈心、解决难题,她始终以满腔热忱为民服务、推进基层治理……
沐浴着党的阳光雨露,感受着祖国的深切关怀,3000余名农大选调生,他们犹如一粒粒“种子”,向下扎根,在基层实践中汲取营养,向上生长,在风雨中蓄积力量,在乡村基层的沃土中绽放绚丽之花。选调生肩负着党的殷切期望和人民群众的热切盼望,是党和国家层层选拔出来的优秀学子,是未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坚力量。新征程上的农大选调生,生逢其时,重任在肩,让我们奔赴广阔基层,读懂乡土中国,坚定理想信念,站稳人民立场,练就过硬本领,投身强国伟业,努力做坚定理想信念的先锋、服务人民的先锋、攻坚克难的先锋、修身立德的先锋!
(作者:蒋晓彤,中国农业大学园艺学院辅导员,中国农业大学党委理论学习宣讲团博士分团班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