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手机回收,“国家队”出场!
首页> 科技频道> 综合新闻 > 正文

手机回收,“国家队”出场!

来源:工人日报2025-04-22 10:05

  日前,中国资源循环集团建成的手机安全回收处置示范项目已开始向全国省会城市推广,消费者可通过在“芯碎无忧”微信小程序下单,选择上门服务或邮寄保密回收,并且可以在小程序上查看手机安全回收利用全过程。此举既解决了消费者对隐私安全的担心,又实现了资源循环利用。

  近日,中国资源循环集团手机安全回收处置示范项目顺利完成试运行,并开始面向省会城市开通手机安全回收处置服务。消费者可以通过“芯碎无忧”微信小程序下单,选择上门服务或邮寄保密回收。这标志着我国手机回收行业迈向全新阶段。

  作为循环经济领域的“国家队”,中国资源循环集团以技术创新和模式创新推动废旧手机回收走向规范化、规模化,为破解这一资源与环境难题提供了新思路。消费者为此感到高兴,原先从事回收工作的企业和平台表示愿意积极配合。废旧电器回收不仅能化解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风险,还推进了数据安全治理与资源循环利用领域的双重突破,为可再生资源回收利用行业带来广阔的市场空间。

  潜藏价值超6000亿元,“国家队”出场

  “卖也卖不了多少钱,数部手机只能扔在家里‘吃灰’,比如发售价格超过6000元的,回收价仅1000元左右,越攒越多,不知道该如何处理?”家住重庆九龙坡的凌女士看到“国家队”出场回收旧手机后,高兴地对记者说,旧手机交给他们处理心里踏实了。

  根据行业数据测算,“十四五”时期,我国手机闲置总量达到60亿部,废旧手机潜藏价值超6000亿元。“大量的闲置手机没有再利用,我们称之为‘抽屉手机’,既存在安全隐患,也是资源浪费。”中国资源循环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刘宇介绍,电子电器中含有金、银、铜等贵金属,具有很大的潜藏价值。

  今年“两新”政策加力扩围,手机等数码产品进入“国补”。1月至2月,6000元以下手机销售量和销售额分别达4422万部、1126亿元,预计将会有数量可观的废旧手机进入回收市场。

  据悉,去年10月成立的中国资源循环集团从事资源循环利用,承担打造全国性、功能性资源回收再利用平台的任务。目前,手机安全回收处置示范项目已开始向全国省会城市推广,标志着涵盖回收、拆解、熔炼为一体的手机安全处置体系在我国正式全面铺开。

  “我们每一部废旧手机从上门取件到物流运输,到处置基地分拣和拆解,再到入炉熔毁,全程都有数据追踪,消费者都可以在我们的‘芯碎无忧’微信小程序上面查看手机安全回收利用的全过程。未来我们将在全国形成手机安全回收处置模式,最终形成全国性电子电器安全回收和末端资源再利用平台。”中国资源循环集团科技创新与数智化部总经理柯艳春说。

  破解废旧手机“隐私难保”困局

  有业内人士表示,消费者不愿将手机“交出去”的深层焦虑,源于数据泄露的切实风险。即便多次格式化,通过技术手段仍可能恢复数据,而街边小贩的暴力拆解、二手平台的暗箱操作,更让隐私保护成为困扰人们的心结。正规企业因成本高、利润薄,难以与小作坊竞争,导致大量废旧手机流入灰色产业链。

  在位于重庆观音桥的一家大型商场手机专卖店,记者随机采访10位购买新手机的用户,当面对如何处理旧手机的问题时,仅有两位表示将手机分别放到了转转、闲鱼等回收平台,其他人不知道如何处理。“专程送到线下回收点太麻烦,线上交易还要打包快递,加之担心数据泄露,也卖不了多少钱。”一位顾客说。

  中国资源循环集团电器电子循环利用汕头生产基地市场部主管王元林表示,废旧手机销毁过程融合了先进的物理粉碎与火法冶炼技术。处置后的手机碎料,可以通过顶吹熔池熔炼炉,将手机电路板上的铜、金、银、钯、锡等贵金属进行回收。这一系列操作,既解决了消费者对隐私安全的担心,又实现了资源循环利用。

  “国家示范项目打通了回收处置链、产业融合链、信息安全链等,作为有影响力的手机回收企业,我们将积极与中国资环沟通协作,借助‘国家队’实力,将手机回收蛋糕越做越大。”重庆沙坪坝华宇广场的转转手机回收门店工作人员说。

  重庆双桥经开区循环经济产业园的重庆市中天电子废弃物处理有限公司,业务范围覆盖重庆市“一小时经济圈”内的23个区县,专注电子废弃物的综合处理与处置。随着手机等3C产品纳入消费品以旧换新,今年该公司二手手机的回收拆解量将超过100万台。该公司负责人表示,愿意与“国家队”通力合作,为地方循环经济产业赋能。

  变废为宝,循环共生

  统计数据显示,每回收1万台手机,可节约150公斤铜、3公斤银等资源,减少约15吨碳排放。截至目前,重庆市已建成超2000个标准化回收点,覆盖80%以上城区。

  业内人士指出,手机屏幕、主板等器件,含有汞、铅、镉等重金属在内的多种有害物质,如果处理不当,会带来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风险。手机中的塑料等材料难以自然分解,如不规范处置,会对环境造成长期影响。此外,手机锂电池如处理不当,存在爆炸风险。如今,“国家队”凭借专业、规范的服务,有望重塑行业格局,吸引更多消费者将废旧手机交给正规渠道回收。

  刘宇表示,推动资源循环利用对于促进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至关重要。废旧产品设备中蕴含的钢铁、有色金属、贵金属、塑料、橡胶等资源,经过有效回收利用,将打开“第二矿山”的大门,从而降低对原生资源的需求,减轻矿产开采对生态环境的负担,并为可再生资源回收利用行业带来广阔的市场空间。

  记者从中国资源循环集团获悉,该企业将着力畅通资源循环利用链条,手机安全回收处置模式将逐步拓展到电脑、硬盘等电子电器全领域,逐步形成全国性废旧电子电器末端资源回收再利用平台、全国性废旧电子产品梯次利用交易平台,提升再生资源回收规模化、集约化水平,搭建多层次、立体化、高效率的资源回收再利用体系,为中国绿色低碳循环经济发展贡献力量。未来,废旧电子产品将不再是“环境负担”,而是“城市矿产”,真正实现“变废为宝,循环共生”。(李国 张玺)

[ 责编:谢芸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山东潍坊:推进乡村学校“五项全覆盖”工程

  • 当鹭鸟归来,大自然为重庆大足“点赞”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转型不是丢掉已有禀赋和基础,而要依托技术,在推进资源精深加工、资源产业向下游延伸上下功夫
2025-04-22 09:23
空间站徜徉在浪漫星辰中,书中文字仿佛随之流淌,飘入心间。在空间站里过大年,除了欢乐祥和,更多的是一份守望——守望万家灯火团圆,守望壮美山河辽阔,守望祖国繁荣昌盛、国泰民安。
2025-04-22 09:21
山水工程交出厚厚的生态账本:截至2024年底,52个山水工程累计完成治理面积超830万公顷,其中包括255万公顷森林草原、130万公顷水土流失地、10.7万公顷矿山修复地等,累计完成生态修复面积超1.2亿亩。
2025-04-22 09:19
在政策支持与市场驱动的双重背景下,中国民间投资实现增速,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2025-04-22 09:14
胡大刚介绍,苹果果实硬度是影响果实耐贮性、运输性、货架期和消费者偏好的重要品质性状。 该研究成果不仅为苹果采后保鲜技术研发提供了理论依据,也为其他园艺作物的品质改良研究开辟了新思路。
2025-04-21 10:13
来自国家天文台、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及荷兰莱顿大学等单位的学者,在利用我国天文大科学装置郭守敬望远镜(LAMOST)进行光谱巡天观测中,证认出1982个银道面背景类星体,其中1338个为新发现星体。
2025-04-21 10:12
在深化测绘地理信息应用上,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多测合一”改革的通知,强化成果共享。
2025-04-21 09:27
在不少科研人员看来,人工智能不仅是工具,更是撬动科学问题、推动科研范式变革的引擎。
2025-04-21 09:21
标志着全球起飞重量最大的民用水陆两栖飞机通过了严格测试和验证,研制取得圆满成功,获得市场“准入证”。
2025-04-21 09:16
只有加大惩处力度、让造假成本远高于造假“收益”,才能有效祛除学术造假这一顽疾
2025-04-21 09:19
不仅是花粉,杨柳树的种子、悬铃木的果毛等形成的飞絮,可能携带过敏原,也给人们带来困扰。
2025-04-21 09:18
不久前,北京成立了总规模1000亿元、存续期15年的政府投资基金,重点投向人工智能、医药健康、机器人和信息产业领域,给“硬科技”企业送去“及时雨”。
2025-04-21 09:14
值得一提的是,“破晓”存储器件的稳定性高度依赖工艺流程的一致性,通过AI算法对工艺测试条件进行科学优化,能够推动技术创新与落地。
2025-04-18 10:03
向高处攀,能攻克“卡脖子”技术;往深里钻,能改进工艺、降低成本。坚持面向应用,面向生产一线,注重产学研结合,培育兼具理论知识和实操能力的工科人才——这是教育的有力支撑。
2025-04-18 09:36
春耕正忙,走进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七都镇开弦弓村的高标准农田,连片油菜花正被翻耕回田,为稻田积蓄肥力。
2025-04-18 09:29
农业产业发展的目标始终是满足城乡居民不断增长的对农产品数量、质量、品类多元化需求。
2025-04-18 09:27
中国科学院院士、浙江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杨德仁来到禄劝县第一中学,为现场600名初中学生作当日首场讲座。
2025-04-18 09:23
全球首台“玲龙一号”小型模块化反应堆主泵成功吊装就位,这标志着“玲龙一号”进入系统安装关键期,为后续机组调试打下了坚实基础。
2025-04-18 09:22
瞪羚企业在中国的实践始于2003年中关村科技园推出的“瞪羚计划”,旨在通过金融支持帮助高成长企业跨越初创期困境。
2025-04-18 09:21
文化的特殊属性决定了文化建设必须坚持守正创新,大力推进文化和科技融合,也必须紧扣文化的特殊属性,把握好正确的方法原则。
2025-04-18 09:2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