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坚持26年,施永海带领团队攻克长江刀鱼人工繁育难题
首页> 科技频道> 科技人物 > 正文

坚持26年,施永海带领团队攻克长江刀鱼人工繁育难题

来源:文汇报2025-05-26 09:48

  ■本报记者 苏展

  美洲鲥鱼苗在搪瓷碗底游得欢快。鱼苗仅比头发丝厚点、与指甲差不多长,刚从育苗车间的鱼池里舀出来。上海市水产研究所所长、党委书记施永海打着手电仔细看了看:“水里混着水螅,会导致鱼苗掉苗。”掉苗是行话,指若不把水螅除掉,鱼苗就会夭折。

  育苗车间在位于青浦区金泽镇的上海市水产研究所青浦科研基地。初夏,围观鱼苗的访客们只站了不到十分钟,额头渗出细密汗珠,还遭了几轮蚊虫叮咬。施永海乐了:“育苗车间是基地条件最‘好’的地方,冬暖夏凉。”

  干农业与条件好不沾边。施永海团队的科研人员个个皮肤黝黑,怎么看都不像博士研究生。自打升任研究所“一把手”,他本人倒是变白皙了些。在此之前,哪怕当上了研究所的副职,他也乐得在上海市水产研究所苗种技术中心基地里待着。基地在奉贤区,距离海边不足1公里,施永海干了26年,带领团队繁育出名列“长江三鲜”之首的长江刀鲫(长江刀鱼)。眼下,所里正在青浦区建设长三角水产种质资源保育中心,打造“智慧”养鱼,施永海每周都会来一次查看设施的进度。

  跟鱼打交道半辈子,又苦又累,施永海却不厌。每次繁育都会遇到不同情况,他总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找到新鲜的成就感,“繁育技术一旦突破,接下来是不断完善的过程。十年如一日,我们自己跟自己比,精益求精、做到极致”。

  拒绝“朝南坐”

  毕生追求的事业,往往有一个不经意的开始。

  施永海是浙江余姚马渚人,一个三线城市乡镇的“农村娃”,期待通过高考走向更远大的未来。但他没考好,被调剂到上海水产大学学“养鱼”。一开始,他是抗拒的。他想走出农村;但学养鱼,将来大有可能扎根农村。他之所以到学校报到,也仅仅因为当时校址在杨浦区,公交车一部头就能到外滩。

  想不到学着学着,施永海感觉专业与自己的性格还挺适配:细致、专注。学到大三,他和同学到江苏大丰实习,繁育刚从受精卵孵化的蟹苗。入夜,8名学生分组值班,每隔两小时投喂一次饵料。看着蟹苗一点一点长大,他找到了成就感。初出茅庐,施永海和同学们繁育出近50斤蟹苗。彼时的蟹苗、鱼苗经济价值很高,“一斤蟹苗的价格相当于一台电视机。养殖户们舍不得吃穿、舍不得买电视机,却甘心掏出几万元买苗”。

  不菲的经济效益让施永海看到了农村发展不一样的立面。尤其养殖户因为赚了钱而笑逐颜开的模样,让他坚信自己干的事有价值。于是,在奉贤区的上海市水产研究所苗种技术中心基地,施永海开始了自己的养鱼事业。

  做繁育不着家,忙起来三个月才能回一次家,一周回一次是常态。施永海不是没有动摇过。曾经在科技领域出版社工作的老师诚邀他做编辑,这是很多人眼里“朝南坐”的工作:离家近、体面、收入还不少。但他最终还是坚持住了:“还是因为我的性格更适合养鱼。每完成一次繁育、看到养殖户的生活变好,我都很满足。这种成就感足以抵消一切辛苦。”

  他把工作变成了事业。

  “刁嘴”长江刀

  鱼的嘴比人还“刁”。

  2011年,施永海和团队就繁育成了长江刀鱼,可到了2012年却颗粒无收。做繁育,其中的偶然因素太多了。鱼苗从受精卵孵化后,会经历一个开口期,这是发育的一个阶段,通常需要仔细观察,且时间会随水温的变化而变化。鱼苗开口后就进入了混合营养的过渡期,这段时间鱼苗既会消耗自身营养也会摄入外界提供的饵料。如果饵料不合口味,鱼苗就拒绝进食。但由于过渡期不吃也能长,所以无法分辨其真实发育状况。也就是说,若鱼苗第一口粮没吃好,过渡期一结束就掉苗。

  长江刀鱼更难养。施永海说,这种鱼的过渡期比其他鱼种长,有十来天。过渡期越长,掉苗的风险越高。不仅如此,长江刀的嘴还“刁”。它爱吃轮虫,还对轮虫的体型有要求——刀鱼苗只吃小号轮虫。可轮虫在户外鱼塘饲养,天气一热,上午还是小号、中午就变成了中号。刀鱼苗可不管,到点了吃不到小号轮虫就“绝食”。所以,团队动用了二三十名科研人员,分成三个小组轮流“伺候”,其中就有专职饵料组。三个小组协同作战,如果饵料组找不到尺寸合适的轮虫,其他组要及时支援,到鱼塘里找饵料。

  颗粒无收的至暗时刻到底是熬过去了。至今,他也不确定到底是哪一个偶然因素导致那届刀鱼繁育失败。但在直面一次次不确定中,一支极具凝聚力的团队养成了。

  “长江刀鱼的繁育技术已经公开了十多年,几乎没有一家能够做成室内水泥池繁育的。原因就在于没有形成团队作战。”施永海说,做鱼苗繁育很难有“小我”,团队成员之间必须随时相互补台。团队成员税春告诉记者:“有什么需要只要在团队微信群里说一声,组员们会立即回应,已形成机制。”

  不过,干农业太不容易了。所里来过一茬茬大学生实习,纵然说得再喜欢,干一周基本上偃旗息鼓。“也不是说大学生不愿意清洗鱼塘、挖泥坑,这些工作干久了太枯燥。”眼下,施永海正铆足劲做设施农业,引入人工智能打造智慧鱼塘。青浦区基地的一个车间中,103个养殖有各种幼鱼的桶池接入了小程序,能实现自动投喂、换水等功能。

  “希望智慧鱼塘能够释放一部分劳动力,让养鱼业后继有人。”施永海说。

  人物小传

  施永海,上海市水产研究所(上海市水产技术推广站)所(站)长、党委书记,长期从事水产保种育种、繁种扩种、健康绿色养殖、技术推广及成果转化等,近年聚焦水产种业振兴、现代设施渔业建设、长江大保护等工作,带领团队开展长江鮰鱼(长吻鮠)种质创新优选、长三角水产种质资源保育中心建设、长江口特色水生动物的增殖放流等。

[ 责编:战钊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中国中央歌剧院《卡门》唱响沙特

  • 电影《日掛中天》主创亮相威尼斯电影节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植物在漫长的适应性进化过程中,催生出丰富多元的物种谱系。9月2日,《细胞》在线发表了华中农业大学教授宁国贵团队的一项研究成果,该研究揭示了月季香气基因起源的新机制。
2025-09-05 10:06
今年8月,中央网信办、国家卫生健康委等四部门联合发布《关于规范“自媒体”医疗科普行为的通知》,为医疗科普立了“规矩”。
2025-09-05 10:02
数字经济时代,算力是如同水、电一样重要的基础资源。我国算力发展情况如何?未来着力点在哪儿?
2025-09-05 09:54
算法技术的赋能强化了传统意识形态风险,算法的自我进化制造了意识形态黑箱,要求我们积极探索和优化治理智能算法技术意识形态风险的新路径。
2025-09-05 09:48
日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孙道远教授、毛竹教授团队联合国外学者在行星科学研究领域取得重大进展,该研究首次在地球以外的行星中确认了固态内核的存在。
2025-09-05 09:41
据世界气象组织2日发布的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最新通报,拉尼娜现象有可能从今年9月起回归并影响未来数月的全球天气和气候状况。拉尼娜现象是指赤道太平洋东部和中部海水大范围持续异常变冷的现象,而厄尔尼诺现象则是指太平洋赤道海域海水大范围持续异常升温的现象。
2025-09-04 09:47
这种说法缺乏科学依据。
2025-09-04 09:44
正确掌握储存技巧和使用习惯,才能发挥冰箱的功能,保障家人饮食健康。
2025-09-04 09:39
这不是惊悚小说,也不是玄幻剧,而是世代生活在海边的人们,和海洋巨兽的别样相遇——这是鲸和海豚的骨头。从意外搁浅偶然获得,到渔业生产相对频繁打捞,闽南的“新鱼骨庙”(阴庙)呈现出和历史上的鱼骨庙截然不同的样貌。
2025-09-04 09:37
9月3日,某潜艇支队某艇员队组织收看阅兵仪式直播,铿锵有力的步伐、全新亮相的装备、转型跨越的成就,让他们动容,更让他们振奋。南昌舰的入列,标志着海军驱逐舰实现由第三代向第四代的跨越,首次突破万吨级设计,在航母编队体系作战中发挥重要作用。
2025-09-04 09:32
日前,我国科学家近日成功研制出超宽带光电融合集成系统,首次实现全频段、灵活可调谐的高速无线通信,有望为未来更畅通可靠的6G无线通信提供保障。为此,北京大学、香港城市大学组成的联合研究团队,历经4年,自主研发出超宽带光电融合集成系统。
2025-09-03 10:01
近日,由中国农业科学院烟草研究所牵头完成的“基于耐盐植物和土壤调理剂的滨海盐碱地高效利用技术创制与应用”项目获2024年度青岛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为滨海盐碱地的综合治理与高效利用提供了新方案。基于各项研究,团队开发了4种抗盐剂、2种盐碱地土壤调理剂等盐碱地培肥改良系列产品,为盐碱地快速培肥和障碍消减提供了有力支撑。
2025-09-03 10:01
9月1日起,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五部门联合修订的强制性国家标准《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GB 17761—2024)正式实施。新国标进一步增强了电动自行车的智能化功能,增加了北斗定位、通信和动态安全监测功能。
2025-09-03 10:00
作为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增设的群众赛事项目,被称为“空中F1”的无人机竞速备受瞩目,该项赛事决赛举办地深圳近日也掀起了无人机竞速热潮,市民和游客在公园里就能过一把“飞行瘾”。据介绍,深圳中心公园位于深圳核心区域,无论是深圳还是粤港澳大湾区其他城市的无人机爱好者,都能轻松快捷到达这里。
2025-09-03 10:00
油菜、白菜、甘蓝、萝卜是大众最熟悉的十字花科作物,也是食用油和蔬菜的主要来源,然而它们都受到同一种毁灭性病害——根肿病的威胁。基于GSL5功能研究和团队所创制的材料,他们还揭示了有趣的病菌与寄主的互作关系,即病菌致病和寄主抗病反应机制。
2025-09-03 10:00
点击羽绒服胸前的按钮,2秒即可速热,实现四档温度调节……1日,在哈尔滨举行的第七届中国国际新材料产业博览会现场,一款造型时尚的智能温控羽绒服吸引不少观展者驻足围观。
2025-09-02 10:23
当地时间9月1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最新报告显示,今年的全球创新指数(GII)集群研究将风险资本交易活动作为一项新指标。全球创新指数集群排行榜于2017年创设,通过三项核心指标,识别世界级创新活动在当地的集中程度。
2025-09-02 10:21
强制性国家标准《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昨起实施。为保障新国标在本市顺利推行,近日,市市场监管局组织召开在京销售电动自行车生产经营企业约谈指导会。为保障新国标平稳落地实施,本市市场监管部门将强化监督抽检,保障本市电动自行车产品质量安全。
2025-09-02 10:18
会空翻、格斗,能叠衣、调饮,善聊天、“思考”……前不久举行的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上,各类机器人本领“进化”、各显神通,展现了人工智能的巨大潜力。如今,从旅游出行的智能助手,到工厂培训的“最强大脑”,再到装备升级的有力支撑,人工智能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2025-09-02 10:15
零碳园区的建设,对于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具有重要意义。节能降碳,光靠“外套保温”不够,在园区地上、地下,还有“血液循环”系统来“保持恒温”。
2025-09-02 10:1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