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哺光仪、大路灯能否改善视力?
首页> 科技频道> 综合新闻 > 正文

哺光仪、大路灯能否改善视力?

来源:新华网2025-06-06 09:15

  新华社北京6月5日电 题:哺光仪、大路灯能否改善视力?

  新华社记者顾天成、黄筱、徐弘毅

  近年来,“替代两小时户外”的哺光仪、“模拟阳光”的大路灯等产品层出不穷。这些产品能否切实改善视力?背后是否暗藏风险?第30个全国“爱眼日”到来之际,听听权威专家的解读与建议。

  三分钟哺光能否替代两小时户外?

  哺光仪,也称重复低强度红光(RLRL),是一种以激光为光源照射眼睛,用于近视控制或弱视治疗的医疗设备产品。

  记者在某电商平台上输入“哺光仪”搜索发现,相关产品品类众多,最高价格近4000元,有商家还提供800元/月的租赁使用服务。

  2023年,因哺光仪不规范使用造成某12岁女童视网膜黄斑损伤,导致视力永久性受损。同年6月,国家药监局发布通知,将激光近视弱视治疗仪类产品划分为第三类医疗器械,并给予企业和市场一年过渡期。这意味着在2024年7月1日之后,企业生产、销售哺光仪,须具有第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和生产许可证。

  今年4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北京同仁医院有关专家在国际知名眼科期刊共同发表名为《近视儿童重复低强度红光治疗后视锥细胞密度的变化》的论文,指出以激光作为光源对儿童眼睛进行照射以防控近视,有引发视锥光感受器受损的风险。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眼科副主任医师张一弛说,哺光仪目前临床研究观察最长时间为一年。部分孩子使用后眼轴增长确有所控制,但发生机制尚不明确,长期暴露情况下安全性、有效性也有待观察。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康复医院眼科主任刘莹说,部分家长因孩子近视进展或眼轴增长过快而选择使用哺光仪,也有一些家长认为孩子度数不严重,想用三分钟哺光替代两小时户外,这些想法并不可取。

  这位专家表示,户外活动作为近视防控方案的循证医学证据在全球的观察时间更长、数据更多。建议家长们理性评估风险与收益,优先选择证据充分的防控手段。

  大路灯能“模拟自然光”?

  “相比普通台灯,大路灯的室内照明光线分布相对均匀,能够减少阴影和暗区,照射范围也更广,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减轻视疲劳,但并不足以单独作为一种近视防控方法。”刘莹说,与按照三类医疗器械管理的哺光仪不同,大路灯本质上是一种灯具。

  浙江大学眼科医院视光中心主任倪海龙表示,万物生长靠太阳,晴朗白天的太阳光照度可达10万勒克斯(lux),远超能提供1000lux左右光照强度的所谓大路灯。“同时,大路灯也无法替代户外光刺激视网膜分泌多巴胺的关键作用。”他说。

  很多临床医生都在门诊中遇到家长请求推荐灯具产品。不少家长表示,大路灯“参数眼花缭乱、价格五花八门”,“缺乏行业标准、质量良莠不齐”,购买后发现部分低价产品夸大宣传。

  《近视防治指南(2024年版)》明确,读写应在采光良好、照明充足的环境中进行,桌面的平均照度值不应低于300lux。国家标准《读写作业台灯性能要求》对灯具色温、显色指数、照度、视网膜蓝光危害和闪烁等多项指标提出要求。

  专家强调,近视的发展受环境因素、遗传因素等共同影响,采光照明只是其中一个方面。选购灯具应优先参照国家出台的相关标准。

  改善整体光环境和用眼习惯,避免依赖单一技术手段

  倪海龙强调,近视防控的关键仍在于一增一减,即增加户外活动,减少近距离用眼负担,同时可辅以改善光环境及用眼习惯,要打组合拳,而非依赖单一技术手段。

  专家建议要科学看待人工光源,辅助工具不可替代自然光照和基础防控。

  “不论是儿童青少年还是成年人,自然光作为视觉的核心保护因素,其作用不可替代。”刘莹说,人工光源的应用需以“安全、循证”为原则,避免因商业营销或焦虑心理陷入误区。

  近年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青少年近视防控,部署三级干预措施。一级预防包括从婴幼儿期(2岁半起)就定期筛查视力,避免过早接触电子产品;二级预防包括通过户外活动、用眼习惯调整降低近视风险;三级预防包括采用离焦眼镜、角膜塑形镜及低浓度阿托品等医学手段延缓近视加深。

  专家表示,近视防控是个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行动起来,关注全生命周期的用眼健康。

[ 责编:肖春芳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明日召开!敬请关注2025年数字丝路发展论坛

  • 百年量子路:从理论诞生到改变未来的量子信息革命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8月1日—8月30日,为市民带来国防科普与沉浸式军事体验的盛宴。
2025-07-23 15:19
如果未来20年我们能造出通用量子计算机,它将提供一种革命性的计算能力。
2025-07-23 09:20
在广州,年过八旬的老太太小心地穿上助行外骨骼机器人,在设备辅助下轻松登上楼梯。曾经科幻电影中的场景,正发生在我们今天的生活中。
2025-07-23 02:40
“智能电网可接纳高比例新能源”“地下空间深度开发与空中慢交通系统立体分流”“太空超大型设备实现在轨制造”“生态标签农产品比例提至40%以上”“脑机接口技术为脑功能损伤患者的康复带来福音”……
2025-07-23 02:40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刘世荣院士团队日前发布“气候智慧型适应性造林”新范式,构建起气候—树种—立地精准匹配体系
2025-07-23 02:40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小麦大麦优异种质资源发掘与创新团队在一种小麦野生近缘种——冰草中鉴定出一个可调控穗粒数的关键基因AcRR1
2025-07-23 02:40
22日17时37分,随着330千伏玛玉二线结束试运行,330千伏玉树第二回线路工程宣告正式投运。
2025-07-23 02:40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7月21日发布的第五十六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今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1.23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79.7%,越来越多群体共享数字发展成果。
2025-07-22 10:35
“对承担国家、北京市6G重大科技攻关任务的企业,给予1:1配套、最高3000万元资金支持。”
2025-07-22 02:35
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获悉,该校国家肉牛改良中心主任昝林森团队联合相关科技企业,成功研发“中国黄牛1号”50K育种芯片并正式对外发布。
2025-07-22 02:35
由中铁二院勘察设计的中老铁路开通运营三年多来,发送旅客超5000万人次,货运量突破6000万吨,客货运输实现量效双增。
2025-07-22 02:35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我国重要战略举措,它主要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
2025-07-22 02:35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质过程与成矿预测全国重点实验室研究员赵来时介绍,钕黄河矿是黄河矿的富钕端元矿物,隶属于稀土碳酸盐矿物家族,具有独特的钕元素富集特征。
2025-07-21 09:46
很多人第一次听到“超导”,可能会觉得陌生。简单说,超导就是某些材料在特定条件下电阻突然消失的现象。
2025-07-21 09:40
雨又下了一夜,太阳终于爬上了大娄山。贵州省遵义市湄潭县种粮大户王建全望着绿油油的稻田却犯了愁:“雨水多,禾苗长得快,可田里的稻飞虱太多了,恼火呦!”
2025-07-21 02:45
近期,由我国牵头制定的硅基负极材料国际标准《纳米制造—产品规格—第5—3部分:纳米储能—空白详细规范:锂离子电池纳米硅基负极材料》(IEC TS 62565-5-3:2025)正式发布。
2025-07-21 02:45
近日,由我国牵头制定的量子点光转换膜系列国际标准《纳米制造—可靠性评价—第4—1部分
2025-07-21 02:45
从意大利实验室到西北农学院,从抗战时期到和平年代,周尧用70年时光让中国昆虫学从5%的定名权走向自主。
2025-07-18 09:06
记者从会上获悉,截至今年6月,我国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已达到15.3件,提前实现“十四五”规划预期的12件目标。
2025-07-18 09:04
而在此次观测中,天文学家发现,在HOPS-315及其周围的原始星盘中,不仅存在固态的结晶矿物,还存在气态的一氧化硅。
2025-07-18 09:04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