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7月5日,由中国自动化学会承办的第二十七届中国科协年会“具身智能机器人”专题论坛在中国科技会堂举行。本次论坛聚焦具身智能机器人自主性与智能演进等前沿议题,汇聚了来自人工智能、机器人学、控制理论、机器视觉等跨学科、跨领域70余位专家,共同探讨该技术在智能制造、智慧医疗、自动驾驶及家庭服务等领域的变革性应用与发展路径。
中国自动化学会监事、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于海斌担任论坛主席。中国自动化学会副秘书长、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研究员王大轶,中国自动化学会副监事长、安徽大学教授孙长银,中国自动化学会副理事长、同济大学教授陈虹,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丁希仑,中国自动化学会理事、南开大学教授方勇纯,中国自动化学会理事、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段海滨,中国自动化学会理事、西安交通大学教授兰旭光,上海交通大学教授王贺升,中山大学副教授刘阳,清华大学副教授唐彦嵩,中山大学副教授谭宁等多位专家学者受邀出席并作报告。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研究员王越超,山东大学教授田国会,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付宜利,北京化工大学教授曹政才,清华大学教授徐静,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刘浩,北方工业大学教授王晶,苏州大学副教授孙荣川、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副研究员杨永明也带来了精彩分享。
大会主席于海斌院士深入剖析了具身智能机器人在复杂动态环境中实现自主有效行动所面临的挑战与突破方向,强调了其在推动产业变革中的核心作用,并重点介绍了《机器人》期刊的最新动态与发展愿景。
于海斌院士介绍《机器人》期刊
王大轶研究员分享了“基于观测能力定量表征的序列图像自主导航技术”报告,该报告针对资源强受限无人系统,以观测能力的定量表征为理论创新突破口,以序列图像的优化构建和信息优选为关键技术突破口,为实现空间飞行器安全可靠自主运行做出重要贡献。
王大轶研究员作报告
孙长银教授在“试错驱动具身智能学习与进化”报告中深入探讨了具身智能在无人系统控制中的应用,展示无人系统环境交互、自主学习和优化决策等技术,使无人系统能自适应开放动态环境并精确执行任务的最新研究进展与产业前景。
孙长银教授作报告
陈虹教授带来的报告“汽车驾驶自动化”,分析了汽车控制与智能系统的特征,讨论机器对人类驾驶员感知、决策、规划与执行的增强或替代,介绍关键技术及案例。
陈虹教授作报告
丁希仑教授带来了题为“基于融合仿生的多模态智能攀岩机器人”的报告,生动地讲述了团队近年来面向岩质星球探测任务对机器人攀附技术的需求,对岩石表面附着技术与攀岩机器人开展的研究工作,展示了多模态自适应攀岩机器人及其应用成果。
丁希仑教授作报告
方勇纯教授以创新的视角,通过“双重欠驱动飞行吊运系统建模与控制”报告,以单机固定绳长单级摆动系统为出发点,根据飞行器数量、绳长可调节性、负载摆动状况的区别,进而介绍多机协作、变绳长和具有二级摆动特性系统的控制方法研究。
方勇纯教授作报告
段海滨教授分享了“鹰鸽群智启发的无人机群组决策演化控制”这一前沿课题,结合自然界中鹰鸽的特殊行为机制,阐述了从鹰鸽智能对抗博弈的生物学机理和启发,给出了鹰鸽集群博弈的无人机群组决策演化控制理论和方法,对仿生无人机群组决策演化控制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讨论和展望。
段海滨教授作报告
兰旭光教授带来了“具身智能的挑战与边界:物理世界模型构建与因果推理”的前沿报告,介绍了具身智能的内涵和发展现状,特别是机器人在物理世界行为智能方面的进展和面临的挑战,并分析了具身智能的边界。
兰旭光教授作报告
王贺升教授在“机器人视觉导航与操作”报告中,对服务机器人产业与技术发展现状、所面临难点进行概述,介绍了团队长期攻关移动与操作中核心技术难题所取得的主要成果。
王贺升教授作报告
刘阳副教授作报告
刘阳教授在“因果价值驱动的具身感知-规划-执行世界模型”报告中,系统阐述了具身智能的技术框架,通过现实世界验证实现价值驱动的策略泛化,提升智能体的环境适应性和任务执行可靠性。
唐彦嵩副教授作报告
唐彦嵩教授在“基于三维世界模型的机器人操作”报告中,围绕三维表征学习、世界模型预测、基于模型的策略学习等关键环节介绍了最新的研究进展,并展示了该系列技术在服务机器人等实际应用场景中的落地与成效。
谭宁副教授作报告
谭宁教授分享了“具身小脑:柔性连续体机器人通用控制”报告,回顾了连续体机器人控制技术的分类和国内外研究发展历程,并汇报了在连续体机器人的通用控制器设计方面的研究成果。
圆桌论坛
论坛还以“具身智能技术的场景应用、痛点与发展前景”为主题进行了圆桌对话。田国会、付宜利、王晶、孙荣川、谭宁等五位跨领域专家,深入交流了具身智能在特定场景落地的机遇与挑战,共同为具身智能机器人的未来发展指明了突破方向。(记者战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