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7月6日,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办,中国自动化学会承办的第二十七届科协年会“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前沿研讨”专题论坛在北京召开。论坛聚焦国家战略需求与技术前沿动态,汇聚来自国内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及行业领军企业的近20位专家学者与企业代表,深入交流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方向,助力新质生产力培育和学科交叉融合,为科研创新和学术期刊协同发展注入新动能。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自动化学会特聘顾问、湖南大学王耀南教授,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田奇教授,中国自动化学会副理事长、清华大学周杰教授,大连理工大学卢湖川教授,北京交通大学于剑教授,清华大学黄民烈教授,天津大学胡清华教授,华中科技大学白翔教授作专题报告。报告环节由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刘成林研究员、赫然研究员和北京大学林宙辰教授共同主持。
王耀南教授作题为“情智兼备的具身智能机器人”的报告
田奇教授作题为“面向任意稀疏数据的 3D/4D 内容创建”的报告
周杰教授作题为“无人系统视觉感知”的报告
卢湖川教授作题为“视觉内容感知生成”的报告
于剑教授作题为“具身模式识别中的理论挑战”的报告
黄民烈教授作题为“情智兼备的具身智能机器人”的报告
胡清华教授作题为“大规模复杂任务的社会化学习:理论、算法与应用”的报告
白翔教授作题为“人工智能辅助的甲骨文破译方法”的报告
圆桌讨论环节由江南大学吴小俊教授主持。与会嘉宾围绕多模态大模型与生成式人工智能中的“新趋势”与“新挑战”展开深入研讨,重点聚焦大模型时代模式识别领域科研范式和人才培养的转型,垂类多模态大模型的构建路径与落地实践,多模态视觉语言动作模型在具身智能领域的应用挑战,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发展现状、局限性与应对策略,以及未来Transformer核心地位的演进、多模态大模型骨干网络的发展趋势,知识图谱与知识增强技术在生成式任务中的融合方式与推理能力提升路径等热点问题,为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创新、场景落地与高层次人才建设提供前瞻思路与实践方向。(记者 战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