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据相关媒体报道,在7月中旬五角大楼宣布开始批量生产用于欧洲、北极和亚太地区多域特遣部队的PrSM精确打击导弹。
力不从心的ATACMS
近年来美陆军一直将发展远程精确打击(LRPF)能力视为其现代化的第一要务,而精确打击导弹(PrSM)则是在LRPF框架下的重要一环。
之前,美国战术型地对地弹道导弹只有“陆军战术导弹系统”(ATACMS)一种,装备在美国陆军炮兵部队。该导弹先后发展了1、1A、2、2A、3(后称为钻地型ATACMS-P)和4型(整体战斗部型),形成了4个系列6种战斗部(攻击人员和轻型装备、反硬目标、反装甲、布雷弹头、反机场、核弹头)。该弹最远射程300千米,可攻击敌战役纵深的装甲集群、后勤补给运输线、弹药库、导弹阵地、炮兵阵地、指挥通信中心、交通枢纽、机场、桥梁、港口等目标。ATACMS在海湾战争、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中均获得了良好的实战效果,也使得美陆军对该型装备的依赖感越来越强,但是随着近年来美国对新威胁的评估和军事战略的调整,陆军发现其需要更强的远程精确打击能力。
从伊拉克战争开始,美陆军积极发展快速机动的轻装部队代替过去的重装集团,造成美陆军进攻速度过快,而配属的炮兵部队补给太慢,难以随行,因此只有依靠远程火力提供支援,这就使得现有ATACMS导弹的300千米射程捉襟见肘,无法迅速跟进为轻装部队提供压制火力。同时过去在阿富汗战争中地面火力支援的缺乏可以由紧密的空中火力支援来弥补,但是相关国家近年来大力发展远程、陆基反舰和防空导弹,使美国海空军实难介入,现有的联合作战支援体系已经被破坏,陆军难以相信海空力量能提供可靠支援,因此不得不重新审视自身的中远程火力。
更上一层楼的PrSM
LRPF项目最早于2013年提出并启动方案论,其目的是研制新型的陆军战术导弹最终替代现役ATACMS。随后,美国陆军在《2016年装备现代化战略》和《2017财年国防授权法案》中进一步明确了项目发展规划。在规划中,LRPF增量-1项目实施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2016年开始LRPF论证工作,进入风险控制阶段竞标;第二阶段(2017年—2021年),自2017年进入“技术成熟和风险降低”阶段,预计在2021年左右具备初期作战能力,并进入采购阶段;第三阶段(2022年—2026年)发展全面作战能力,2027年后进入LRPF增量-2研制阶段。
据悉,洛马公司的PrSM于2019年12月10日从高机动火箭炮系统发射器进行了首次飞行测试,在此过程中它向目标飞行了约240公里。2020年3月10日,洛马在白沙导弹靶场再次测试了该型导弹。在第二次试射中,导弹飞行了180公里后准确命中目标。当时洛马称,第二次试射也取得了圆满成功,实现了所有预定目标,不仅验证了该武器系统的精准度和打击能力,还对飞行轨迹、射程、系统性能以及与火箭炮系统的集成度进行了验证。
在具体性能上,PrSM由于采用了新的推进技术和轻巧的弹身结构,发射出筒速度更快,射程500公里,有利于提高战场生存安全系数,允许在地面相对安全距离外发动攻击,无需暴露在敌方火力之下,形成防区外的介入打击能力。而且发射平台实现与ATACMS通用(M270A1和M142火箭炮发射车),并将平台载弹量提高一倍目标(两枚),还能在M270A1发射平台上实现火箭炮、战术导弹一体化火力攻击效果。
而在美国退出《中导条约》后,洛马公司开始研发第二代改型,其射程达1000公里,多模式导引头可在雷达和红外波段工作。因此导弹能在飞行轨迹末段捕捉并击中移动目标,可以打击海上的敌人舰船,为美陆军多域作战概念的实施提供火力支援作战装备。据悉其样品于去年夏天在太平洋进行了测试,美军预计将于2028年装备这种导弹。另外制造商透露PrSM还有两种改型,其中一种配备更重的穿透性弹头,用于摧毁坚固的防御工事;另一种配备先进的空气喷气发动机,射程达1500公里。(兰顺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