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在7月中旬,法国国防部长塞巴斯蒂安·勒科尔尼宣布,法国将从今年开始恢复“斯卡普”巡航导弹(英国称其为“风暴阴影”巡航导弹)的生产。他在访问欧洲导弹集团在英国斯蒂夫尼奇的一家工厂后在相关社交平台上表示“距离我们上次订购(“风暴阴影”巡航导弹)已经过去了15年”。
欧洲版“战斧”
“风暴阴影”导弹的历史可以追溯至20世纪90年代中叶,号称“欧洲版战斧”。在1991年的海湾战争中,美军的“战斧”在伊拉克的防区外发射,既出尽了风头,又极大地减少了美军的人员伤亡和飞机损失。在海湾战争结束后,英法也启动了未来远程空基巡航导弹的联合研制工作。后来导弹有两个名称,英国称为“风暴阴影”,法国则被称为“斯卡普”(SCALP)。当时几家欧洲和美国企业参加了项目的竞标阶段,参加者之一是“英国航空航天”和“马特勒”公司组成的联合体(在其基础上后来成立了MBDA公司),该公司的方案是以法国“阿巴斯”防区外空地导弹系列中的APACHE-AL导弹为基础研制巡航导弹,后来甲方认为其方案是最成功的。1997年2月双方签订了研制和试验合同,导弹于2002年服役。
“风暴阴影”导弹长5.1米,弹体直径0.48米,翼展2.84米,重1.3吨,采用涡喷发动机,标准型射程大于250千米,增程型超过400千米,可携带450千克重的钻地高爆弹头。导弹采用模块化舱段结构,分为前、中、后3个舱段,分别为导引头舱、战斗部舱和发动机舱。
为了提高隐形性能,在“风暴阴影”的外形设计上有不少出彩之处:采用正常式气动外形布局,头部呈锥形,弹体呈矩形,弹体尾部略有收敛,导弹表面光滑。在弹体中部安装一对窄翼弦平板弹翼,平时向后折叠;一对切梢三角形、常规后掠垂直安定面及方向舵位于弹尾表面;一对八字型配置尾翼位于弹体尾部两侧中央处,加上上单翼以及弹体两面特别光滑,可大大减小雷达反射截面积和红外信号特征,从而具有良好的隐形特性。
在制导方面 ,“风暴阴影”的起始段和中段采用了全球定位系统/惯性系统(GPS/INS )复合制导方式,末段采用了先进的红外成像景像匹配制导方式。导弹发射后,利用GPS/INS制导系统飞行;接近目标时导弹跃起,进行机动飞行,弹体头部的高分辨率红外成像导引头开始对目标区域进行扫描,使导弹获得目标区域的真实红外图像,弹上的图像处理器将获得的目标图像与预先存储在弹体计算机内的打击目标图像进行比较,当二者的特征一致,导弹自动选择威胁最大的命中点和攻击角度,对目标进行攻击;如果二者特征不一致,导弹即中止预定任务,并自动选择新的打击目标或飞行到安全的区域自爆。
另外,“风暴阴影”通用性很强,能够适用于欧洲研制的多种型号战机,比如EF-2000、瑞典的JAS-39、法国的“幻影”-2000等都可挂载。后期法国又在“斯卡普”导弹基础上研制了MdCN海基巡航导弹,可由军舰和潜艇发射。
多次参战的“老兵”
“风暴阴影”巡航导弹装备部队后经历了多次实战的考验。第一次实战是在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期间,英国空军“狂风”攻击机曾使用该型导弹攻击伊拉克境内的重要目标。第二次实战是在2011年的多国空袭利比亚期间,当时英军、法国空军和意大利空军的战机使用了“风暴阴影”巡航导弹攻击了利比亚卡扎菲政府军的目标。第三次实战是在2018年4月美英法三国对叙利亚军事打击行动中使用。而在俄乌冲突爆发后,英法等国向乌克兰交付了一定数量“风暴阴影”。
此次勒科尔尼称,这批订购的导弹将用于装备法国军队,目前尚不清楚法国将生产多少“风暴阴影”巡航导。(兰顺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