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印度“尼尔吉里”级是什么样的一型军舰?
首页> 科技频道> 国防军事 > 正文

印度“尼尔吉里”级是什么样的一型军舰?

来源:光明网2025-08-12 11:10

  据报道,当地时间7月31日,印度海军“尼尔吉里”级导弹护卫舰三号舰“希姆吉里”号护卫舰(INS Himgiri,F-34)在加尔各答的加登里奇造船工程公司(GRSE)码头交付印度海军。

  制造拖沓的“什瓦里克”级

  在20世纪90年代,印度海军为替换在70年代服役的6艘老“尼尔吉里”级护卫舰(英制12型/12M型利安德级护卫舰的印度许可建造版),一方面计划从俄罗斯引进了三艘“塔尔瓦”级护卫舰,而另一方面则打算在“塔尔瓦”级的基础上加以设计改进,建造新一代大型护卫舰,称为Project 17造舰计划,这就是后来的P17型“什瓦里克”级护卫舰。

印度“尼尔吉里”级是什么样的一型军舰?

什瓦里克级护卫舰首舰F47

  “什瓦里克”级护卫舰满载排水量5235吨,舰长143米,舰宽16.9米,型深9.2米,吃水约为4.5米,额定舰员250名。该舰舰首装有从意大利引进的奥拓76超速射舰炮。防空导弹由单臂发射的俄制SA-N-7“施基利”-1舰空导弹系统和垂直发射的以色列“巴拉克”-1近程防空导弹系统组成,分别备弹24枚和16枚。反舰导弹装有3M-54E1“俱乐部”反舰导弹,采用垂直发射,也能够发射“布拉莫斯”超音速反舰导弹。此外,舰上还装有AK630近防炮、RBU6000反潜深弹发射器等武器。

  “什瓦里克”级护卫舰最开始计划建造12艘,但由于造舰拖沓,首舰在2000年12月开始切割第一块钢板,2003年4月下水,但直到2010年才正式服役,这也导致了只建造了首批三艘。而在2009年印度海军又提出了“什瓦里克”级护卫舰改进型要求,并在2010年上半年开始设计,也就是P17A型“尼尔吉里”级护卫舰。

印度“尼尔吉里”级是什么样的一型军舰?

“尼尔吉里”级护卫舰的模型

 更进一步的“尼尔吉里”级

  P-17A护卫舰是在P-17护卫舰改进设计的结果,建造工作始于2017年,一共有7艘订单,首次使用印度国产DMR-249A低碳钢进行总段建造。P-17A护卫舰都以印度山脉名字命名,孟买马扎冈造船厂制造4艘,加尔各答加登里奇造船厂制造三艘。

  P-17A护卫舰长149米,宽17.8米,吃水5.22米,满载排水量为6670吨,采用CODOG推进,安装有两台GE LM2500燃气轮机和两台MAN 12V28/33DSTC柴油发动机,每台功率为6000kW,最大航速28节,这时续航里程估计为2500海里,而在巡航速度16-18节时,续航里程增长到5500海里。船员150人,包括35名军官。

  在电子设备方面,P-17A护卫舰在主桅的集成桅杆内安装了由以色列IAI财团开发的三坐标EL/M-2248MF-STAR雷达,其天线包括4个S波段频率有源阵列,可以以非常快的刷新率同时跟踪数百个目标,其护卫舰版最大探测距离超过450千米,对掠海攻击导弹的跟踪距离大于25千米,而高空战斗机的自动跟踪距离大于250千米,方位角360°,仰角覆盖范围-20°至+85°,天线尺寸3x3米。该级舰还配备了西班牙Indra公司LTR-25“Lanza”水面搜索雷达的印度版Indra Lanza-N 3D,这是一种固态三维(3D)远程雷达,能够在密集的电子环境中运行,其探测范围超过460千米。

印度“尼尔吉里”级是什么样的一型军舰?

“尼尔吉里”级护卫舰

  该级舰还配备了CMS-17A战斗管理系统,拥有先进的数据链路,可与其他海军舰艇实现高效的互操作性。该级舰配备了由DRDO开发的BEL HUMSA-NG声呐,这是一种舰壳主被动集成声呐系统,能够以主动和被动模式检测、定位、分类和跟踪水下目标,还拥有NSTL Maareech鱼雷防御系统。

  电子战方面P-17A配备了由国防电子研究实验室(DLRL)开发的Shakti电子战(EW)套件,拥有宽带电子支持措施(ESM)、电子对抗措施(ECM)、集成的雷达识别系统(RFPS)和用于任务后分析的数据记录回放功能,可防御反舰导弹攻击以及拦截、探测、分类、识别和干扰常规雷达,可使用Kavach反导弹诱饵发射器进行欺骗干扰。

  在武备方面,该级舰装备一门印度升级版莱昂纳多76毫米/62SR火炮、4座八联装巴拉克-8防空导弹垂直发射系统,1座八联装“布拉莫斯”反舰导弹发射系统,2座AK-630M近防炮,2组324毫米鱼雷发射管,两门RBU-6000反潜火箭炮,Kavach箔条发射器。另外该级舰还配备了一个直升机甲板和一个封闭的航空机库,能够容纳一架ALH Dhruv MK-Ⅲ或海王Mk.42B ASW/ASuW 海军直升机。(兰顺正)

[ 责编:焦子原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甘肃榆中:积极开展灾后恢复工作

  • 河北秦皇岛:科技赋能高质量发展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团队需要从头开始,设计一款“更适合日本”的机器人:体形小巧,穿行灵活,语音系统换成日语,屏幕上的动画表情还能变换。擎朗智能目前在日本已经设立200多个技术支持点,确保常规故障能在2小时内响应,24小时内修复。
2025-08-12 10:06
夏季天气炎热,很多人喜欢去游泳馆游泳。“游泳可以提高心肺耐力和身体柔韧性,改善体脂率,因此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潘力军说,游泳如果不注意卫生,可能感染红眼病、中耳炎和胃肠道疾病,建议做好如下防护措施:  游泳前,注意自身的健康状况。
2025-08-12 10:03
近日,随着最后一笔数据在青藏高原上录入系统,三江源国家公园正式完成自然资源确权登记。2019年,《关于统筹推进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与《关于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指导意见》相继出台,“依法确权”成为基石。
2025-08-12 10:02
一般认为,宇宙中的每个星系中心都有一个超大质量黑洞,而更大的星系则拥有更大的黑洞,即超巨型黑洞。Collett表示,恒星运动学被视为黑洞质量测量的“金标准”,引力透镜效应则可以帮助团队“探测到更遥远的宇宙”。
2025-08-12 10:01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杨维慎、彭媛团队开发了一种便捷的触发式界面反应策略,实现了二维金属-有机框架膜(MOF膜)的快速制备及高效气体分离。该研究为面向应用的MOF纳米片和超薄二维MOF膜的定制化制备提供了新思路,可满足不同应用场景下的高性能分离需求。
2025-08-12 10:00
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科研人员最近在引力波天文学领域取得了突破性发现:双黑洞并合事件可能发生在第三个致密天体的“眼皮子底下”。
2025-08-11 09:56
日前从安徽省林业局获悉,安徽扬子鳄野外种群数量创历史新高。监测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7月20日,扬子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扬子鳄产卵超3800枚,扬子鳄野外种群数量超1920条。
2025-08-11 09:53
近年来,我们团队聚焦海洋多场环境耦合机制、多体结构相互作用、多尺度耦合效应等难题,开展深度产学研用合作,研发多款海工装备。
2025-08-11 09:45
在医学和生物技术领域,实现蛋白质定向进化,使其具有新功能或改进功能至关重要。为此,美国斯克利普斯研究所的科学家开发了一个可以加速蛋白质进化的合成生物学平台T7-ORACLE。
2025-08-11 09:43
近日,科学信息分析公司爱思唯尔与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发布《传承与创新:解码中医药科学发展轨迹》报告。
2025-08-11 09:41
实验室是科技创新的重要摇篮,但里边有不少危险而又昂贵的设备,可能对科研工作者人身和财产安全造成威胁。如何织密安全防护网?
2025-08-08 10:25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俞书宏院士团队成功开发出一种可闭环生物回收的纤维素基介电薄膜,能够提高电子器件的循环利用率,从而减少电子废弃物。
2025-08-08 10:16
日前,济南量子技术研究院团队与深圳国际量子研究院团队合作,在可见光集成光学领域取得重要进展:成功研制出一套新型可见光矢量光谱分析仪。
2025-08-08 10:12
中国林科院林业所林木细胞遗传研究组近日提出了研究裸子植物生长停滞可塑性的独特模型。这一成果填补了人们对裸子植物发育可塑性认识的空白。
2025-08-08 10:11
8月6日,揽月月面着陆器着陆起飞综合验证试验在位于河北省怀来县的地外天体着陆试验场圆满完成,此次试验是我国首次进行载人航天器地外天体着陆起飞试验。
2025-08-08 10:09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吴凯丰团队采用胶体量子点溶液作为增益介质,通过法布里-珀罗谐振腔耦合及双脉冲泵浦设计,开发出连续稳定工作10天以上、能量转化效率大于17%的量子点液体激光器。
2025-08-07 10:18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基因组研究所的研究团队深入解析了中亚野猪种群在跨越欧亚大陆百万年的迁徙历程中适应环境的独特遗传密码,为理解大型哺乳动物如何应对环境变化提供了全新视角。
2025-08-07 10:18
无论是钢琴家指尖流淌出的动人旋律,还是外科医生在显微镜下的精准操作,甚至是母亲为孩子系鞋带时的温柔细致……
2025-08-07 03:40
月球,地球最亲密的邻居,它的“婴儿期”是什么样的?为破解这个谜题,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科学研究院王水炯教授团队和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李秋立研究员团队合作
2025-08-07 03:40
近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耕地保护和质量提升法(草案)》(以下简称《草案》),决定将《草案》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
2025-08-07 03:4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