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一诺甲子 赤诚如初——记“中国好人”、退伍老兵秦兴海的“雷锋人生”
首页> 科技频道> 国防军事 > 正文

一诺甲子 赤诚如初——记“中国好人”、退伍老兵秦兴海的“雷锋人生”

来源:光明网2025-08-19 14:58

  姑苏古城,小桥流水,粉墙黛瓦间流淌着千年的雅韵。在双塔街道觅渡社区的寻常巷陌里,一位85岁的老人,步履或许已不如当年矫健,但眼神依旧清澈明亮,胸中奔涌着一股永不褪色的热忱。他叫秦兴海,一位与雷锋同龄、同年入伍的退伍老兵。65载光阴荏苒,从风华正茂到鬓染霜雪,他始终像守护生命一样,守护着1963年那个春天在“雷锋班”授旗仪式上立下的铮铮誓言:做雷锋那样的人!他用65余本厚厚的《学习雷锋日记》和数十年如一日的行动,在平凡的岁月里书写着不凡的“雷锋人生”,将雷锋精神深深刻进古城温润的肌理,汇聚成一道温暖人心的时代风景。

  军旅铸魂:一面旗帜定下一生航向

  1963年2月17日的沈阳军区礼堂,军号声穿透寒冬。来自86520部队指挥连的秦兴海与连队的10名战友站在队列里,看着“雷锋班”的红旗在军乐中升起。秦兴海聆听着雷锋“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的事迹,年轻的心脏像被春雷震响。他与雷锋同岁、同一年入伍、同在沈阳军区服役,那份“同频”的震撼,让他在当晚的煤油灯下,用冻得通红却异常坚定的手,在日记本扉页上重重写下:“雷锋同志是我永远学习的榜样!我一定要克服缺点,像雷锋一样做毛主席的好战士,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行字,从此成为他一生的烙印。

  北国的冬天,零下20摄氏度的寒风能冻裂铁皮。秦兴海却主动承包了全连厕所的清扫任务。冰碴子划破手掌,血珠滴在冻土上瞬间凝结,他裹紧棉袄继续擦拭,日记里写道:“冻手不冻心,为人民服务的热乎气儿能焐化冰雪。”食堂拉煤,上百斤的煤块压弯了战友的腰,他总是第一个冲上去搭把手,汗珠浸透军装,在寒风里结出白霜,他却笑着说:“雷锋能冒雨送大娘回家,咱扛几袋煤算啥?”

  战友张国平至今记得,1965年夏天他老家遭了洪水,秦兴海把攒下的50元探亲费全寄到了他家。“钱没了能再积攒,战友受伤的心碎了补不回,这不是一时热血冲动,我要坚持帮助困难的战友。”秦兴海的军旅日记里,记满了这样的“小事”:1967年3月5日,帮驻地小学修补围墙;1970年7月12日,深夜送迷路老人回家;1975年10月26日,替生病战友站岗…… 每一页都浸着汗水,也映着初心。

  更令人动容的是他在探亲火车上的善举。1963年5月19日,他在回苏州探亲的火车上看到对座有一名瘦弱的老者,从上车起就没有吃过饭,时不时用祈求的眼神望着他。“当时我在想他是不是饿了,就把自己的四个热包子都给他吃了。”那一上午,虽然秦兴海的肚子饿得慌,心里却挺开心,“当时就感觉帮助别人是件很快乐的事。”

  乡关扎根:一串号码连起百家冷暖

  1982年深秋,秦兴海告别军营,转业回到魂牵梦萦的故乡苏州,分配到东吴丝织厂新吴分厂工作。他脱下军装后,却把“为人民服务”的习惯带进了车间。每天提前半小时到岗,把织机擦得能照见人影;新工人小李家贫,他经常悄悄往其饭盒里塞两个白面馒头;老职工张师傅生病,他蹬着自行车跑遍全城抓药,药包上总缠着一张写着“按时服药”的纸条。

  1998年除夕,阖家团圆之际,厂区电路突发故障。年夜饭刚上桌,秦兴海闻讯抓起工具包就冲向车间。在机器的轰鸣声中,他忙碌穿梭,汗水浸透衣衫。当新年的钟声敲响时,他疲惫地蜷缩在值班室的长椅上,手里还攥着半块冷掉的梅花糕。窗外烟花绚烂,车间机器重新欢唱,这就是他心中最踏实的“年味”——一个当代工人对“岗位螺丝钉”精神的无声诠释。

  2000年1月退休那天,秦兴海在社区多个楼道墙上贴了张红纸:“有困难找老秦,电话:62749021。”在手机没有普及的年代,这个七位数成了社区的“生命线”。里河新村的朱阿姨至今记得那个暴雨天,她腿摔了没法换社保卡,秦兴海带着银行工作人员深一脚浅一脚赶来,雨衣下的旧军装湿透了,却把社保卡用塑料袋裹得严严实实。他说:“答应了群众的事,就是下刀子也得来。”那天他的关节炎犯了,下楼时扶着墙直咧嘴。

  家住里河新村的重残低保人员徐阿妹近期因为楼上卫生间渗水的问题向秦兴海求助,事情很快得到解决。作为社区优秀调解员,秦兴海沟通有技巧、办事很公正,总能给双方很多实质性的建议和帮助,深受大家信任。独居老人李奶奶记性差,他每天早上敲窗喊“吃药喽”,一喊就是十年。女儿秦继红说:“小时候家里电话总响,半夜也有人找,我埋怨过,爸却说人家找我,是信任我。”那串号码,后来被居民们刻在了社区的“暖心墙”上,居民王先生说:“老秦的电话,有时比110还灵。”

  群蜂酿蜜:一面队旗聚起满城春风

  2010年春天,觅渡社区组建“小蜜蜂”志愿服务社,“小蜜蜂”寓意着勤劳、奉献、酿造甜蜜。70岁的秦兴海接过“兵蜂服务岗”队旗时,手微微发颤。“5个人也是队伍,要学雷锋那样实打实干事。”他给队员们定了“三必到”:突发事件必到、矛盾纠纷必到、特殊群体必到。

一诺甲子 赤诚如初——记“中国好人”、退伍老兵秦兴海的“雷锋人生”

  每天清晨,当古城的第一缕阳光洒向巷口,人们总能看见秦兴海带领着他的“兵蜂”队员们,臂戴红袖章,精神抖擞地穿梭在街巷里弄。他们细心巡逻,守护一方安宁;他们弯腰捡拾,维护环境整洁;他们耐心倾听,调解邻里纷争。风雨无阻,寒暑不辍。

  在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期间,工作量巨大。秦兴海主动请缨,负责2幢楼的普查工作。6层高的楼房,8个单元,近百户居民,他白天挨家挨户摸底登记,晚上整理资料。恰逢女儿生病住院,他硬是挤出志愿服务间隙的时间去医院照料,疲惫写在脸上,却从未落下一项工作。家属见他在病床边整理普查表,嗔怪他“不顾家”,他却指着表格说:“这上面300多户,都是我的家人。”

  15年过去,5人的小分队成为190人的大家庭。他们巡逻的脚步印在行程2.8万公里的街巷上,调解的385次纠纷里,藏着张家漏水、李家占地的琐碎,也藏着“让邻里像家人”的温暖。截至目前,秦兴海和队员们共义务巡逻27950余人次,各类服务总时长超65300小时。如果把这些时长换算成日夜,就是2700多个晨昏的坚守。社区书记杨春燕说:“秦老就像块磁石,把零散的光聚成了火炬。”

  薪火相传:一本日记续写雷锋精神

  2023年,秦兴海的名字相继荣登二季度“江苏好人榜”、第四季度“中国好人榜”。当街道和社区领导一起把“中国好人” 的证书送到家时,秦兴海正在给孤寡老人缝制棉鞋。他摩挲着证书,却把更宝贝的65本日记搬到社区展览。泛黄的纸页上,1963年的字迹还带着少年意气,2024年的记录里,多了“教小志愿者帮助居民用手机挂号”的新鲜事。

  秦兴海说:“这么多年来,我写了60多本《学习雷锋日记》,还都保存着,没舍得丢。”在青少年讲堂上,他举着雷锋补丁袜子的照片笑:“这才是最潮的破洞货。”孩子们围着他,听他讲“雷锋班”的故事,也听他说“做好事不难,难的是做一辈子”的感悟。受他资助的大学生小王,毕业后成了社区社工:“秦老说雷锋精神不是历史,是现在进行时,我想接着写他的日记。”

一诺甲子 赤诚如初——记“中国好人”、退伍老兵秦兴海的“雷锋人生”

  如今,秦兴海的晨巡多了个小尾巴——12岁的孙子秦振坤,暑假里背着迷你版工具包跟着他到社区捡拾垃圾、打扫卫生。“爷爷说,雷锋是永不生锈的螺丝钉,我想做颗小铆钉。”

  今年初,85岁的秦兴海应社区之邀,在“强国复兴有我 —— 百姓故事汇”活动中,给小蜜蜂志愿服务社的志愿者们,讲述自己的志愿服务故事和多年来的服务心得。他说:“我虽然退休了,但共产党员的党性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退。我要永远像雷锋那样,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地为人民服务中去。”

  夕阳爬上瑞光塔时,秦兴海的影子被拉得很长,像一条连接过去与未来的路。65年风雨,他从“秦同志”变成“秦老”,从满头青丝到银发如雪,但那份“为人民服务”的热望,从未降温。就像他在最近日记里写的:“雷锋没走远,他在每双伸出的手里,在每个温暖的笑容里。我的日记会写完,但他的故事,永远写不完。”

  在苏州古城温婉缠绵的烟雨中,在觅渡社区寻常巷陌的烟火气里,退役老兵秦兴海的故事,如同一曲悠长的评弹,吟唱着坚守与奉献的旋律。60余本日记,是时光的刻度,更是初心的见证;60余载岁月,青丝成雪,诺言如金。他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伟业,却用无数微小的善行,垒砌起一座精神的丰碑——那是一个战士对誓言的终生守望,一个党员对宗旨的生动践行,一个普通人用一生书写的、关于“人”字的最温暖注解。秦兴海,这位矢志不渝的“活雷锋”,正以自己的方式告诉世人:伟大,恰恰蕴藏于平凡的坚守;而信仰的光芒,足以穿透漫长的岁月,照亮人心,温暖一座城。(朱熙君、陆春芳、祝佳凡)

[ 责编:焦子原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福建莆田仙游:推动传统工艺美术产业升级转型

  • 霞光满天“扮靓”南京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科学家成功合成了一种新型全碳分子——环[48]碳(C48)。
2025-08-19 09:46
青岛科技大学教授刘凯团队开发出首个N型热电弹性体,即“热电橡胶”,为柔性电子学和可穿戴设备的能源采集技术提供了新方案。
2025-08-19 09:44
作为全球最具危害性的恶性入侵杂草之一,薇甘菊以惊人的繁殖速度和强大的环境适应性,严重破坏了亚洲、太平洋地区及中国华南地区的生态。
2025-08-19 09:43
中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产销量、充电桩数量均居世界第一。
2025-08-19 09:41
记者从国家数据局获悉:中文数据在国内大模型的训练性能提升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2025-08-19 09:35
大约4亿年前,脊椎动物的活动范围仅限于海洋,鱼类尚未进化出适应陆地行走的四肢。”  2016年,Szrek和同事曾报告在圣十字山脉发现类似化石,他们认为这些痕迹属于一种正在捕食的古代肺鱼。
2025-08-18 10:28
8月15日,在全国生态日主场活动期间,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生态环境产学联合体主席王金南代表学术界发布了“生态文明领域20项重大科技成果”。海上风电安全高效开发成套技术和装备及产业化应用于我国70%以上海上风电项目,大力推动我国海上风电技术和产业从“跟跑”到“领跑”。
2025-08-18 10:28
研究人员指出,决定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的重要因素,是电池的正负极能够容纳多少锂离子,目前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不高的主要症结就在于此。“这足以证明离域电解液显著提升了电池性能,特别是能量密度和循环稳定性方面的优越性。
2025-08-18 10:26
一张植被图可以反映一个地区植物群落的状况,是做好保护和发展工作的一个基础。3.7万多个野外调查样点支撑的新图,为青藏高原变暖、变湿的趋势提供植被地理学证据,进一步夯实了保护和发展的根基。
2025-08-18 10:25
从“暴雨引发山体滑坡”的伪造视频到“核电站泄漏”的AI生成新闻稿,“AI谣言”表现形式多样,让不少群众一度信以为真。某科技论坛上,一名网友上传教程:用开源AI模型,输入“生成一张某市发生恐袭的图片”,30秒即可获得以假乱真的画面。
2025-08-18 10:24
脂肪肝、血压偏高、空腹血糖异常……一些以往更多与中老年相关的健康问题,正悄然在不少年轻人身上显现。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筛查方面,我们开发了DeepDR系统,利用人工智能助力基层医生解读眼底片子。
2025-08-15 09:54
现有的抗病毒药物只对特定病毒有效,因此,拥有一种作用广泛的治疗方法将极具价值。对于耐药性问题,Bogunovic认为,只要这种抗病毒药物包含一系列针对病毒不同生命周期的干扰素触发蛋白,病毒就不太可能对其产生耐药性。
2025-08-15 09:53
经过多年持续攻坚,数字领域突破了一批关键核心技术。据测算,2024年,上市数据企业平均研发投入较“十三五”末增长79%,产业链创新活力持续增强。
2025-08-15 09:45
我国又一个超千亿立方米的大型深层整装页岩气田诞生。
2025-08-15 09:42
随着电动交通、低空经济、消费电子、人形机器人等新兴领域迅速发展,人们对高能量、长续航可充放电池的需求日益迫切。
2025-08-15 09:40
截至目前,我国累计批准发布国家标准物质19007项,其中1—7月新批准发布国家标准物质549项,同比增长56%。
2025-08-14 10:29
一项发表于《自然-神经科学》的研究,首次成功建立了线粒体功能障碍与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因果关系。
2025-08-14 10:28
中国的黄牛育种终于有了自主、低成本的检测芯片!”
2025-08-14 10:27
提到全球变暖,人们往往首先想到二氧化碳、甲烷乃至氟利昂等能够加剧大气温室效应的温室气体。很多人不知道,大气中还存在一类可以抑制气候变暖的物质。而人类扩张农田等行为,可能在客观上导致大气中“降温物质”减少,进而加剧全球气候变暖。
2025-08-14 10:24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建立人工智能安全监管制度,完善生成式人工智能发展和管理机制。这就要求我们坚持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把创新作为第一动力、把安全作为底线要求、把普惠作为价值追求,积极融入“人工智能+”行动,鼓励和促进人工智能气象应用服务创新发展,前瞻应对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带来的风险挑战。
2025-08-14 03:5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