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技术革命让大家回到了新的起跑线”——对话伴鱼CEO黄河
首页> 科技频道> 综合新闻 > 正文

“技术革命让大家回到了新的起跑线”——对话伴鱼CEO黄河

来源:光明网2025-08-20 20:39

  光明网讯(记者 战钊) “AI让人们拥有了十倍的生产力,也实现了最小闭环的生产关系。”日前,国内领先教育科技公司伴鱼(PalFish)迎来十周年,公司创始人兼CEO黄河在内部信中写下了这样一句极具技术前瞻性的判断。

  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这位技术出身的CEO深入拆解了伴鱼如何将大型语言模型与多模态AI技术深度融入教育内核,打造出下一代AI原生教育产品,并首次详尽阐述了其“进化速度决定一切”(Evolving Speed is Everything)背后的技术逻辑与产业思考。

  黄河认为,“上一波教育公司依靠巨额融资建立的教研、内容和动画壁垒,在新一代多模态AI面前,正被快速瓦解。”他举例说,过去一个高质量的动画课件需要高昂的资金和时间成本,而现在利用AI生成,成本可降至原来的1%,且质量更高。传统的、依赖庞大题库的拍搜技术,在能“硬解”各种新题的AI大模型面前,优势也不再明显。

  “技术革命让大家回到了新的起跑线,而这场比赛的关键不再是资本,是进化速度。”黄河介绍,伴鱼的应对策略是全面转向AI原生(AI-Native)的产品设计思维。其核心成果是嵌入“伴鱼智学”的AI智能体——“可可老师”。“可可老师”远非一个简单的聊天机器人,而是一个被设计为“超能教师”的复杂智能体系统。

  “我们的目标是让‘可可老师’实现真正的‘教学自由’。”黄河描述道。这个智能体已经能够完成一堂课的所有环节:它不仅能讲解知识点,还能在学生圈选或提问时,进行互动式、启发式的答疑;它能根据学生的实时反馈,动态生成针对性的练习题;它甚至能理解学生的情感状态,给予鼓励。

  这一切的背后,是融合了多种大型语言模型能力、知识图谱、情感计算以及多模态生成技术的复杂系统。他透露,伴鱼的技术团队正在致力于让“可可老师”实现更高级的认知——不仅能传授知识,更能模拟名师“启发思维”的过程,尝试去“点燃学生心中的那一团火”。

  “从大纲制定、练习题生成,到文生图、文生视频(动画),AI已经贯穿我们教研的全流程。”这使得伴鱼的产品迭代速度远超传统模式,能够快速响应政策变化(如新课标)和用户的新需求。

  对于用户而言,多模态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学习体验。孩子可以通过描述让AI生成自己想要的插图、故事甚至音乐,学习从“被动接收”变成了“主动创造”,这极大地激发了内在学习动机。

  黄河认为,这才是AI对于教育最深远的影响——它改变了学习的本质,让孩子们从“互联网原住民”真正成长为“AI原住民”,从小就学会与AI协同共创。

  站在十周年的节点,黄河为伴鱼选择的新战略是“进化速度决定一切”。在他看来,AI技术的迭代速度是指数级的,唯有建立一套能够快速吸收、集成并应用最新技术成果的敏捷体系,才能构建起新的护城河。

  “我们的愿景是‘打造极致的个性化教育’。”黄河总结道,“过去这个愿景受限于技术和成本,今天AI给了我们实现它的钥匙,而‘进化速度’决定了我们能以多快的速度跑到终点,为每一个孩子点亮那盏独特的光芒。”

[ 责编:焦子原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习近平出席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庆祝大会

  • 习近平观看庆祝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文艺晚会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为什么鼓励科技成果“先使用后付费”?具体如何操作?
2025-08-21 09:51
一项近日发表于《科学》的研究发现,在血液中循环的血小板会吸收肿瘤细胞释放的DNA片段,从而成为液体活检的重要DNA库。
2025-08-21 09:48
在地球的深海热泉、湿地,或者动物肠道和沉积物等环境中,生活着一群“无氧居民”——厌氧微生物。
2025-08-21 09:46
上半年,我国煤炭产量稳定增长,煤炭进口同比下降,煤炭供给比较充足。
2025-08-21 09:42
当前仍有很多因素制约着新能源汽车维修服务技能人才培养,导致了技能人才短缺问题。
2025-08-21 09:41
华东师范大学研究员张伟团队联合德国、美国等国科研人员,首创室温催化转化技术,为全球塑料污染治理提供了全新解决方案。
2025-08-20 09:47
南京大学研究团队与国际合作者在82光年外的唧筒座天区发现了一个极其罕见的两级四星系统,这是相互环绕的一对超冷褐矮星与一对年轻红矮星。
2025-08-20 09:44
走过70多年,沈阳机床矢志攻关高端机床,其突围历程给人不少启示。
2025-08-20 09:39
2016年,四处“求医问药”的马朝东从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专家团队手中接过“药方”——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对带病滁菊植株进行离体脱毒与再生。
2025-08-20 09:34
西湖大学工学院姜汉卿实验室研发的新一代软体机器人,首次让昆虫尺度的软体机器人在复杂户外环境中实现完全自主运动。
2025-08-20 09:32
科学家成功合成了一种新型全碳分子——环[48]碳(C48)。
2025-08-19 09:46
青岛科技大学教授刘凯团队开发出首个N型热电弹性体,即“热电橡胶”,为柔性电子学和可穿戴设备的能源采集技术提供了新方案。
2025-08-19 09:44
作为全球最具危害性的恶性入侵杂草之一,薇甘菊以惊人的繁殖速度和强大的环境适应性,严重破坏了亚洲、太平洋地区及中国华南地区的生态。
2025-08-19 09:43
中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产销量、充电桩数量均居世界第一。
2025-08-19 09:41
记者从国家数据局获悉:中文数据在国内大模型的训练性能提升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2025-08-19 09:35
大约4亿年前,脊椎动物的活动范围仅限于海洋,鱼类尚未进化出适应陆地行走的四肢。”  2016年,Szrek和同事曾报告在圣十字山脉发现类似化石,他们认为这些痕迹属于一种正在捕食的古代肺鱼。
2025-08-18 10:28
8月15日,在全国生态日主场活动期间,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生态环境产学联合体主席王金南代表学术界发布了“生态文明领域20项重大科技成果”。海上风电安全高效开发成套技术和装备及产业化应用于我国70%以上海上风电项目,大力推动我国海上风电技术和产业从“跟跑”到“领跑”。
2025-08-18 10:28
研究人员指出,决定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的重要因素,是电池的正负极能够容纳多少锂离子,目前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不高的主要症结就在于此。“这足以证明离域电解液显著提升了电池性能,特别是能量密度和循环稳定性方面的优越性。
2025-08-18 10:26
一张植被图可以反映一个地区植物群落的状况,是做好保护和发展工作的一个基础。3.7万多个野外调查样点支撑的新图,为青藏高原变暖、变湿的趋势提供植被地理学证据,进一步夯实了保护和发展的根基。
2025-08-18 10:25
从“暴雨引发山体滑坡”的伪造视频到“核电站泄漏”的AI生成新闻稿,“AI谣言”表现形式多样,让不少群众一度信以为真。某科技论坛上,一名网友上传教程:用开源AI模型,输入“生成一张某市发生恐袭的图片”,30秒即可获得以假乱真的画面。
2025-08-18 10:24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