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当前,全球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加速演进,人工智能(AI)正从“辅助工具”跃升为驱动社会变革的核心引擎。国务院近日出台《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以六大重点行动和八项基础支撑促进技术与应用“双向赋能”。《意见》推动AI深度融入科学研究、产业发展、民生改善等领域,积极规划AI在安全治理方面的应用,为智能化时代治理现代化布局“中国方案”。
从“赋能变量”到“发展增量”的战略跃升
《意见》推动AI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增量”,其核心价值突出体现在赋能、减负、提质、增效4个维度。
AI赋能的新领域:拓展科学研究的“认知边界”——AI正成为基础研究的“加速器”,如阿尔法折叠(AlphaFold)破解了困扰科学界半个世纪的蛋白质折叠难题。《意见》聚焦国内需求,支持科研范式转型,加速创新成果转化,推动AI+赋能产业发展,新业态、新优势、新模式走进千行百业,惠及千家万户。
工作减负的新手段:释放“效率红利”——AI通过自动化技术将人们从危险繁重的工作中解放出来,创造更多更好的智能化就业机会和工作方式。《意见》关注民生,提振消费,生动诠释了“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技术进步的最终目的是让人民更幸福,让生活更便捷。
提高质量的新途径:强化重点领域的“增长动能”——智能制造中,车企通过AI维护系统将设备故障率降低20%;在教育领域,AI学习系统根据学生实际定制学习路径;医疗领域,AI成为医生的“智能助手”。《意见》对产业及教育、医疗、消费等民生领域的精准支持,体现了技术应用的普惠性与实践性。
增加效益的新方式:推进治理能力的“精准提升”——社会治理领域,让AI多思考,让群众少烦恼;安全治理领域,智慧警务,动态防控,应急效率大幅提升;生态治理领域,实时监测,模拟推演,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意见》为国家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加装AI新引擎。
综上,《意见》紧扣全球科技趋势,以战略性布局引领方向、科学性设计推动融合、指导性举措明确路径、及时性部署抢抓机遇,为AI高质量发展与应用提供了坚实支撑。
从“技术红利”到“安全可控”的系统考虑
《意见》将“坚持安全可控”作为四项基本原则之一,要求着力防范AI引发的安全风险。
模型的内在风险:技术局限带来的“不可控性”——当前大模型的“黑箱”特征显著:不可解释性导致决策逻辑难被理解、鲁棒性不足使其易受对抗攻击、幻觉问题会生成虚假但看似合理的内容。这些缺陷若不加约束,AI可能从工具异化为风险源。
新型的伦理挑战:价值冲突下的“认知危机”——AI的价值观本质上是数据的投射,训练数据中的偏见会被模型放大。更隐蔽的是,AI可能无意识地传播与主流价值观相悖的内容,成为社会负面情绪的“放大器”,影响社会和谐稳定。
衍生的应用风险:数字空间的“新型威胁”——深度伪造技术可生成以假乱真的音视频,源于AI对海量数据依赖的隐私泄露风险,AI驱动的网络攻击……这些风险直接威胁着个人安全与社会稳定。
需要强调的是,这些安全风险并非AI技术发展的终点,而是发展过程中的阶段性挑战。随着可解释性、安全对齐、风险测评等技术的快速发展,这些风险将得到系统性解决。
从“单点防控”到“多元协同”的治理创新
为统筹发展与安全,《意见》明确要求“构建安全治理新体系,开创多元共治新格局”,通过制度完善、技术赋能、生态协同,为AI健康发展筑牢安全保障防线。
构建“四位一体”协同治理体系。一是完善法律法规体系,探索鼓励创新与风险防控并重的政策机制,审慎包容制定促进健康发展的管理规范;二是构建多元公共安全体系,覆盖自然人、机器人、数字人等主体,确保人机交互安全稳妥,形成动态敏捷的治理格局;三是建设“人机物”融合的网络空间治理体系,细化监管规则,通过智能化平台提升内容审核与风险处置能力;四是建立人机协作的智能应急体系,利用AI辅助决策提升防灾救援效率。
提升四大领域安全治理能力。技术安全方面,融入原生能力筑牢安全根基,开发可解释AI技术让决策过程透明化;通过对抗训练与多场景测试提升模型抗攻击能力和鲁棒性;针对幻觉问题,研发内容真实性检测算法降低虚假信息风险。伦理安全方面,强化对齐技术,打造安全护栏。内在价值对齐方面,通过强化学习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嵌入模型,引导生成内容传承中华血脉;外在安全护栏方面,优化内容审核与行为约束技术,确保输出文本符合主流道德。应用安全方面,指导重点领域,完善安全保障。制定涵盖数据保密、网络安全、供应链安全等环节的安全管理办法;引导安全行业加快数智转型,打造忠诚可靠的智能安全服务大军;对社会公众,通过安全意识培训和“AI安全周”等科普活动提升风险意识。国家安全方面,统筹国际国内,突破重点难点。国内层面,加快建设全维度安全测评体系,支撑技术自主可控;国际层面,参与全球治理规则和技术标准制定,推动“智能向上向善”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走深走实。
《意见》统筹“赋能”与“安全”,是我国抢抓科技革命机遇、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战略举措。我们有信心通过技术创新和治理创新,有效管控和防范风险,为建设智能、包容、安全的未来贡献力量。
(作者:吴世忠,系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保密局科技委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