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装甲车辆的“贴身保镖”——主动防御系统
首页> 科技频道> 国防军事 > 正文

装甲车辆的“贴身保镖”——主动防御系统

来源:光明网2025-09-08 16:57

  现代战争中,随着反坦克导弹以及自杀式无人机的不断发展,坦克等装甲车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威胁,同时由于尺寸与重量等因素的限制,一味增加装甲厚度做法已经日渐难行。为获取更大的生存能力,各国的设计师们可谓是想尽了办法,这其中就包括了主动防御系统。

  先发制人的主动防护系统

  主动防御系统的核心原理是通过探测装置获取来袭弹药(如反坦克导弹、火箭弹等)的运动特征,然后经由计算机控制对抗装置,使来袭弹药无法直接命中被防护目标。

  根据防护机理的不同,主动防护技术可以分为软杀伤系统和硬杀伤系统。软杀伤系统主要是使反坦克弹药迷失方向,不能准确命中目标,其实现形式主要有告警、欺骗与干扰以及压制。告警技术主要是在坦克被红外、激光或其他方式锁定时,告警系统向车组乘员发出警告,为车组提供一定的应对时间;欺骗与干扰这一形式,是在反坦克导弹来袭时,通过发送假信号,制造烟雾等方式扰乱导弹的锁定;压制系统则是利用激光使敌方光电系统中的传感器暂时或永久失效。

  硬杀伤主动防护系统是一种利用对抗装置在车辆周围的安全距离上构成一道主动火力圈,在敌方导弹或炮弹击中车辆前对其进行拦截和摧毁的中近距离反击防御系统。现有典型主动防护系统通常由三部分构成:探测系统、控制系统和对抗系统,装甲车辆主动防护系统工作原理:首先通过探测系统在一定距离范围内获取来袭目标的特征信号;进而利用控制系统将特征信号进行分析评估,判断威胁程度;最终适时发送控制信号,自动或手动采取适当的对抗手段降低车辆被命中概率达到防护目的。

装甲车辆的“贴身保镖”——主动防御系统

“竞技场”系统的拦截工作原理

  相比以干扰为主的软杀伤系统,硬杀伤系统可防御的来袭弹药种类更广泛,无论来袭弹药采用何种制导方式,或是无制导的火箭和炮弹,硬杀伤系统都可以予以拦截。

  其中,俄罗斯是最早从事硬杀伤主动防护系统研制的国家。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装备的“鸫”式主动防护系统是世界上第一种真正具备作战使用条件的装甲车主动防护系统,其采用毫米波雷达探测技术,为车辆提供正面80°弧形防护。而俄罗斯最新型的“阿玛塔”主战坦克安装了代号为“阿富汗人”的主动防御系统。该系统嵌入全车信息系统之中,通过相控阵雷达及信息模块,可以有效搜索射速不高于1700米/秒的炮弹、导弹,依据来袭弹种的不同,防御系统会选择有效的应对方式予以摧毁。

装甲车辆的“贴身保镖”——主动防御系统

阿玛塔T-14坦克上的阿富汗石主动防御系统

  解放军装甲部队的“贴身保镖”

  目前中国在此类技术中也取得了不小的成绩。在2017年中国举办的“装甲与反装甲日”展览上,中国展示了自己的GL5坦克主动防御系统。在公开演示中,GL5系统安装在一辆类似于96主战坦克的车辆上。当探测到来袭的国产120毫米反坦克火箭弹时,发射了两枚拦截弹将其斩落马下。

  根据当时的报道,GL5坦克主动防御系统,具有独立作战的特点。它在特定模式下只需要坦克装甲车提供电能,以及基本的启动等指令连接,搜索、发现、跟踪、识别和摧毁等主要环节完全自动化,甚至不需要车组人员进行任何干预。该系统利用四个相控阵雷达,自动地对360°范围、最大距离100米的高速飞行弹药进行搜索、跟踪,从而实时运算出潜在目标的飞行信息,包括速度、方向、高度等等,从而判断出这一弹药是否对自身造成威胁,并作出相应的反应。

装甲车辆的“贴身保镖”——主动防御系统

装甲车辆的“贴身保镖”——主动防御系统

装甲车辆的“贴身保镖”——主动防御系统

中国GL5系统作战演示

  而在之后的网上有视频流出,展示了国产GL6 型主动防御系统的测试画面。在测试中,测试人员以96式主战坦克为搭载平台,模拟实战中的复杂环境。有从地面用69式火箭筒发射的火箭弹攻击坦克,还有旋翼无人机搭载并发射火箭弹,从空中对坦克进行攻击,形成上下夹击的态势。对各种攻击,GL6系统反应迅速,拦截精准,可以看到它先成功拦截了无人机发射的火箭弹,然后迅速重新瞄准,又将来袭的地面发射的火箭弹成功拦截。尽管火箭弹部分残骸仍打在了模拟装甲板上,但从痕迹判断已无法击穿真正的坦克侧面装甲,这充分证明了该系统对来袭弹药的有效拦截和对坦克的可靠防护。(兰顺正)

[ 责编:焦子原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国务院批复同意新建黄岩岛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 内蒙古达拉特旗:沙海变“蓝海”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9月10日上午,在马来西亚吉隆坡召开的国际灌排委员会第七十六届国际执行理事会会议上,2025年(第十二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正式公布,我国申报的云南元阳哈尼梯田、江苏句容赤山湖灌溉工程、四川彭州湔江堰、北京门头沟永定河古渠灌溉工程全部成功入选。
2025-09-11 10:18
“十四五”以来,我们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全力当好自然资源“大管家”和美丽中国“守护者”,全面完成了“十四五”规划的目标任务,有效支撑了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
2025-09-11 09:57
未来,城市的画卷上,AI、物联网与大数据等现代科技将继续深化推广,但唯有始终以人的尺度丈量技术,以人文的关怀驾驭创新,方能使城市永葆文气的深度、人气的热度与烟火气的温度,让每座城市都在科技的守护中,找到生生不息的发展动能。
2025-09-11 09:52
北京大学的科研团队与合作者联合开发出一种全新的“高维超分辨成像”技术,成功实现了对活细胞内15种细胞器的同时成像与精准识别,为细胞生物学研究打开了一扇全新的大门。
2025-09-11 09:43
要为“年纪尚小”的新职业破解“成长的烦恼”,不仅要完善新职业的职业标准和评价规范,还要有能跟上步伐的教育培训和职业培训,为新职业从业者提供支持政策,提升社会保障水平,以更好的保障制度、更强的身份认同感、更完善的培养体系为新职业就业者提供更广阔、更精彩的发展舞台,让他们在与时代“同频共振”的岗位上实现人生价值,也为创新创造的活力涌动持续贡献力量。
2025-09-11 09:39
宋美珍是中国农科院西部农业研究中心的棉花研究专家。2012年起,她和团队将目光瞄准新疆的棉花种植,成为当地棉花研究的一支重要技术力量。
2025-09-10 10:09
“十四五”以来,我国制造业增加值每年均超过30万亿元,总体规模稳居全球制造业首位。这份沉甸甸的成绩单,印证着推动新型工业化取得的新进展新成效。
2025-09-10 09:47
9月9日,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开幕前夕,记者跟随首钢媒体探营团,走进北京首钢园,提前探访服贸会的精彩内容。
2025-09-10 09:40
9日10时,我国在文昌航天发射场使用长征七号改运载火箭,成功将遥感四十五号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5-09-10 09:39
光明日报北京9月9日电 记者李春剑从市场监管总局了解到,自2021年全国机器人标委会成立以来,我国已发布机器人领域国家标准126项,另有41项正在研制。近日,世界机器人大会和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火爆“出圈”,相关产业发展引起各方热议。
2025-09-10 09:36
在科学研究上不断革故鼎新的同时,钟义信始终坚守自己作为一名教师的追求,在信息论、信息科学和人工智能领域潜心躬耕育人。
2025-09-10 09:35
9月9日10时00分,我国在文昌航天发射场使用长征七号改运载火箭,成功将遥感四十五号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5-09-09 11:03
在中药房里,有这样一些“扫地僧”——它们价格低廉,常被忽视,却有着出人意料的疗效。
2025-09-09 10:15
近日,河南一名女童出现咳嗽、呕吐、嗜睡等症状,被家人误判为普通感冒,不料竟是暴发性心肌炎,且病情发展极为迅速,在转院治疗途中不幸离世。程翔提醒,当身体发出以下信号时,一定要引起重视,警惕并排查暴发性心肌炎:  一是胸痛、胸闷、气短。
2025-09-09 10:14
随着关键研发方向不断取得新突破,通用智能体在多任务处理方面,成本将进一步降低,完成度也会更高。
2025-09-09 10:10
2025年柏林国际消费电子展5日至9日在德国柏林举行,共吸引全球约1900家展商参展。
2025-09-09 10:01
在嘎鲁图镇呼和陶勒盖嘎查“三北”工程作业现场,开沟种植一体机在沙地上开垦出一道道沟,种下一排排柠条。”
2025-09-08 09:48
近年来,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镇化率已从2012年的53.1%提高到2024年的67%,城镇常住人口达9.44亿,城市已成为承载亿万群众美好生活的重要载体。
2025-09-08 09:41
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9月8日公布《关于实施预包装食品数字标签有关事项的公告》。
2025-09-08 09:38
面向“十五五”,政策导向应注重发展与治理并重,加快形成结构合理、规则清晰、响应高效的智能消费治理体系,护航“人工智能+消费”高质量发展。
2025-09-08 09:33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