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现代战争中,随着反坦克导弹以及自杀式无人机的不断发展,坦克等装甲车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威胁,同时由于尺寸与重量等因素的限制,一味增加装甲厚度做法已经日渐难行。为获取更大的生存能力,各国的设计师们可谓是想尽了办法,这其中就包括了主动防御系统。
先发制人的主动防护系统
主动防御系统的核心原理是通过探测装置获取来袭弹药(如反坦克导弹、火箭弹等)的运动特征,然后经由计算机控制对抗装置,使来袭弹药无法直接命中被防护目标。
根据防护机理的不同,主动防护技术可以分为软杀伤系统和硬杀伤系统。软杀伤系统主要是使反坦克弹药迷失方向,不能准确命中目标,其实现形式主要有告警、欺骗与干扰以及压制。告警技术主要是在坦克被红外、激光或其他方式锁定时,告警系统向车组乘员发出警告,为车组提供一定的应对时间;欺骗与干扰这一形式,是在反坦克导弹来袭时,通过发送假信号,制造烟雾等方式扰乱导弹的锁定;压制系统则是利用激光使敌方光电系统中的传感器暂时或永久失效。
硬杀伤主动防护系统是一种利用对抗装置在车辆周围的安全距离上构成一道主动火力圈,在敌方导弹或炮弹击中车辆前对其进行拦截和摧毁的中近距离反击防御系统。现有典型主动防护系统通常由三部分构成:探测系统、控制系统和对抗系统,装甲车辆主动防护系统工作原理:首先通过探测系统在一定距离范围内获取来袭目标的特征信号;进而利用控制系统将特征信号进行分析评估,判断威胁程度;最终适时发送控制信号,自动或手动采取适当的对抗手段降低车辆被命中概率达到防护目的。
“竞技场”系统的拦截工作原理
相比以干扰为主的软杀伤系统,硬杀伤系统可防御的来袭弹药种类更广泛,无论来袭弹药采用何种制导方式,或是无制导的火箭和炮弹,硬杀伤系统都可以予以拦截。
其中,俄罗斯是最早从事硬杀伤主动防护系统研制的国家。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装备的“鸫”式主动防护系统是世界上第一种真正具备作战使用条件的装甲车主动防护系统,其采用毫米波雷达探测技术,为车辆提供正面80°弧形防护。而俄罗斯最新型的“阿玛塔”主战坦克安装了代号为“阿富汗人”的主动防御系统。该系统嵌入全车信息系统之中,通过相控阵雷达及信息模块,可以有效搜索射速不高于1700米/秒的炮弹、导弹,依据来袭弹种的不同,防御系统会选择有效的应对方式予以摧毁。
阿玛塔T-14坦克上的阿富汗石主动防御系统
解放军装甲部队的“贴身保镖”
目前中国在此类技术中也取得了不小的成绩。在2017年中国举办的“装甲与反装甲日”展览上,中国展示了自己的GL5坦克主动防御系统。在公开演示中,GL5系统安装在一辆类似于96主战坦克的车辆上。当探测到来袭的国产120毫米反坦克火箭弹时,发射了两枚拦截弹将其斩落马下。
根据当时的报道,GL5坦克主动防御系统,具有独立作战的特点。它在特定模式下只需要坦克装甲车提供电能,以及基本的启动等指令连接,搜索、发现、跟踪、识别和摧毁等主要环节完全自动化,甚至不需要车组人员进行任何干预。该系统利用四个相控阵雷达,自动地对360°范围、最大距离100米的高速飞行弹药进行搜索、跟踪,从而实时运算出潜在目标的飞行信息,包括速度、方向、高度等等,从而判断出这一弹药是否对自身造成威胁,并作出相应的反应。
中国GL5系统作战演示
而在之后的网上有视频流出,展示了国产GL6 型主动防御系统的测试画面。在测试中,测试人员以96式主战坦克为搭载平台,模拟实战中的复杂环境。有从地面用69式火箭筒发射的火箭弹攻击坦克,还有旋翼无人机搭载并发射火箭弹,从空中对坦克进行攻击,形成上下夹击的态势。对各种攻击,GL6系统反应迅速,拦截精准,可以看到它先成功拦截了无人机发射的火箭弹,然后迅速重新瞄准,又将来袭的地面发射的火箭弹成功拦截。尽管火箭弹部分残骸仍打在了模拟装甲板上,但从痕迹判断已无法击穿真正的坦克侧面装甲,这充分证明了该系统对来袭弹药的有效拦截和对坦克的可靠防护。(兰顺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