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9 月 18 日上午,乘用车多材料仪表管梁(CCB)复合结构技术开发评审会及对接会在明月湖酒店六楼会议室召开。此次会议聚焦于汽车轻量化领域的关键部件技术突破,吸引了来自汽车行业的众多权威专家参与。由汽车轻量化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以下简称“轻量化联盟”)牵头,依托国汽轻量化组织实施,邀请长城高鹏、奇瑞柳桂琦、零跑朱诚、小鹏李金平、吉利李志虎等整车企业专家,携手南通复源杨斌董事长、徐祥合副总、郑州明泰王海博经理等材料及零部件专家代表,等业内资深人士齐聚一堂,共同为多材料 CCB 复合结构技术的发展出谋划策。
评审会现场
会议伊始,主持人李晓刚发表开幕词,强调了多材料 CCB 复合结构技术对于汽车轻量化、安全性及整体性能提升的重要意义。在当前汽车产业向新能源、智能化加速转型的背景下,仪表管梁作为汽车内饰的关键承载部件,其技术创新迫在眉睫。传统仪表管梁多采用单一材料,在满足轻量化与高强度的双重需求上存在局限,而多材料复合结构有望打破这一困境。
随后,国汽研发团队的鲁永建详细介绍了多材料 CCB 开发设计方案。该方案融合了多种先进材料的优势,通过创新的结构设计,在保障安全性能的同时,实现了显著的轻量化目标。该方案包含钢制、镁合金、钢塑、铝塑、全塑等 8 种方案,不同方案在材料组成、成型方式、重量、成本及特点上各有差异,如方案 1 采用低合金高强钢经冲压成型,成本最低但质量较重、集成度低;方案 7 使用明泰 6061 - T6 铝型材与复源 PP - rCF30 回收碳纤,经挤压弯管与嵌件注塑成型,成本稍高但轻量化收益显著、集成度高。同时,通过优化管梁的截面形状与连接方式,提升了整体结构的稳定性与可靠性。
在企业展示环节,南通复源徐祥合副总介绍,公司专注于复合材料领域技术创新,以回收碳纤维(rCF)应用为核心,除在乘用车多材料仪表管梁(CCB)复合结构中推出钢塑、铝塑方案外,还将回收碳纤复合材料延伸至更多结构件领域。其通过嵌件注塑、模压成型等工艺,开发出适用于汽车车身、底盘等部位的轻量化构件,如回收碳纤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制成的车门防撞梁、电池包支架等,不仅实现材料循环利用以降低碳排,还凭借回收碳纤优异的力学性能,使构件在轻量化同时兼具高强度与高韧性,为汽车、航空等行业提供兼顾环保与性能的复合材料结构件解决方案。
郑州明泰王海博经理介绍,公司聚焦铝挤压型材技术创新,以 6061-T6 等高性能铝合金为基材,除在乘用车多材料仪表管梁(CCB)中采用挤压弯管结合嵌件注塑工艺打造铝塑复合结构外,还将铝挤压型材广泛应用于汽车车身、底盘等关键部位。其产品涵盖电池包壳体、防撞梁、底盘纵梁等结构件,通过优化型材截面设计与热处理工艺,使构件兼具轻量化与高强度特性,如电池包壳体采用铝挤压型材焊接成型,在满足 IP67 防护等级的同时实现 30% 以上的减重效果;防撞梁通过空心挤压型材配合吸能结构设计,碰撞吸能效率提升 40%。此外,产品还延伸至轨道交通、航空航天等领域,为多行业提供高耐蚀、高韧性的铝挤压型材结构件解决方案,推动轻量化与循环经济发展。
在长达2小时的参会人员讨论环节中,主机厂专家们纷纷发言,明确提出了对多材料 CCB 的具体需求。长城汽车高鹏表示,希望产品在满足轻量化的同时,能进一步提升装配精度,减少后期调整工序。奇瑞柳桂琦则关注产品的耐久性与通用性,期望能开发出适配多种车型的模块化 CCB 产品。针对这些需求,国汽研发团队与企业代表积极回应,共同探讨产品或方案落地的切入点及下一步计划。各方就材料选择、工艺优化、成本控制等关键问题达成了初步共识,计划在后续开展联合研发与测试工作。
会议成功搭建了产学研用交流合作的平台,为多材料 CCB 复合结构技术的产业化应用奠定了坚实基础。随着各方合作的深入推进,多材料 CCB 有望在未来 2-3 年内实现大规模应用,助力我国汽车产业在轻量化技术领域取得新的突破,提升产品竞争力,推动行业向绿色、高效方向发展。(李晓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