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在现代棉花产业的发展中
数据采集是贯穿全生育期的关键环节
它为育种研究、田间管理、生长监测
及产量预测提供精准可靠的支撑
然而,传统的棉花数据采集方式
存在人工效率低
误差大、主观性强等问题
市面上的通用设备适配性不足
难以满足新疆棉田的实际需求
这个在棉田里稳步前行的
是一款“能看、会算、自己走”的
棉花大田表型机器人
由中国农业科学院西部农业研究中心
基因编辑与生物育种团队研发
它“身型高、腿也长”
专为新疆棉田量身打造
精准匹配新疆种植模式
它的“大脑袋”是智慧中枢
集成高光谱、多光谱、RGB传感器
结合GNSS与视觉导航技术
实现多维度农情数据同步获取
可精准完成
棉花株高、出苗率、冠层体积等
关键表型指标的获取
更重要的是,显著提升数据采集效率
一亩地仅需10分钟即可完成采集
采集的数据客观、均一、可追溯
支持多终端调取与长期存储
推动棉田管理
加速迈向数字化、标准化、智能化
把“看得见的田”真正变成“读得懂的数据”
机器人在田间灵活穿行
精准记录每一株棉花的生长轨迹
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深度结合
为农业生产赋能提效
这些前沿科技
如今已在田间地头落地生根、发挥实效
每一步的技术探索与应用
都在推动农业走向更智慧、更高效
助力土地孕育出更多“智慧”的果实
这,正是中国农业科技生动的“现在进行时”
记者
宋雅娟 田新宇
AI设计
崔雅晴(实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