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首页> 科技频道> 综合新闻 > 正文

开拓科普新境界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5-09-30 02:50

  【专家点评】

  作者:吴善超(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办公厅副主任、一级巡视员)

  2025年9月是我国首个全国科普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科普作为提升全民科学文化素质、提高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途径,是建设宏大的高素质创新大军、实现科技成果快速转化的基础工程。

  多年来,我国科普发展格局不断完善,科普人才队伍不断壮大,科普传播内容手段日益丰富,全民科学素质大幅提升,科普助力经济社会发展成效显著。但也应看到,当前还存在对科普的重要战略地位认识不够、各类主体履行科普责任的主动性不强、高质量科普产品和服务供给不足、科普队伍建设滞后、科普基础设施薄弱等问题。这些既制约了科普高质量发展,也使全民科学素质提升不能很好适应科技强国建设的战略需要。

  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于2024年颁布实施,积极回应科普实践中的难题,作出一系列前瞻性、创新性制度安排,为开展科普活动提供了法律依据和制度保障。譬如,强调国家推动科普全面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拓宽了科普事业新视野;首次提出“科普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新定位,启示我们要发挥好人才第一资源作用,凝聚优秀人才做科普,以科普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培育高素质创新大军,提高公民科学文化素质,更好以科技支撑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明确了国家机关、武装力量、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及其他组织开展科普工作的社会责任;强调“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类社会团体等应当组织开展专业领域科普活动”等。

  当前,着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需要,我们还需要从多方面持续发力,健全大联合、广协同、全覆盖、共建共治共享的国家科普体系,全面构筑新时代国家科普能力。

  第一,依法保障科普事业高质量发展。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科普入“正轨”。推动落实国家投入与支持政策、完善配套保障措施,引导各类主体强化组织管理、履行社会责任。以法律责任落实保证科普服务不“越轨”。要坚持激浊扬清,荡涤科普工作领域的不正之风,保证科普产品和服务、科普信息的真实性、合法性、科学性,严肃处理科普资源配置、科普表彰奖励等工作中的违法违规行为,强化法律责任追究。

  第二,鼓励基层首创,探索新鲜经验。健全多渠道经费保障、改革科普评价标准和机制等,激发各类科普主体活力。加强国际科技人文交流,推动文明互鉴和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举政府、市场、社会之力,以改革创新精神落实科普法,在法治轨道上完善科普社会动员机制,必将进一步开拓科普发展新境界,进一步夯实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文化根基。

  第三,科协组织要践行“科普为民”的理念,健全社会化、网络化动员机制。要善于搭平台、建机制、立标准、筑生态,动员科技社团、广大科技工作者积极投身科普事业。“科普中国”平台、科技馆(站)等应更好发挥连接政府、市场、社会资源的枢纽作用。“全国科普月”应成为科协组织全系统动员、全领域行动、全地域覆盖、全媒体传播、全民参与共享的“科普盛宴”,成为具有群众性、社会性、公益性、标志性的科普活动“示范高地”。

  第四,各级学会应成为科普社会化稳定、可持续的重要组织依托。学会应发挥聚合同业人群的组织优势,增进公众理解、认同和支持科学事业。紧扣科技强国战略需求和公众需要,各级学会应重点在三方面发挥独特作用:一是以前沿科普提升领导干部现代科技素养,助力国家治理现代化;二是以创新方法科普引导青年科技人才树立基本学术框架,夯实科技自立自强的人才储备;三是以广泛开展面向基层群众特别是广大农民的技术推广普及,培育掌握先进生产工具的高素质劳动者,促进乡村全面振兴,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项目统筹:光明日报记者 陈海波)

  《光明日报》(2025年09月30日 07版)

[ 责编:王宏泽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甘肃漳县:震后群众安置及排险工作有序进行

  • 银铜器加工“老手艺”成为乡村振兴“金钥匙”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建设海洋强国,离不开海洋文化等软实力的支撑。
2025-09-29 09:22
2025年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27日在海南海口开幕。大会以“产业变革与可持续发展”为主题,策划了18场会议、2场闭门会议、技术展览、科技评选和系列科普活动。
2025-09-29 05:25
国家“十四五”规划重点工程——青藏直流二期扩建工程28日正式投运,可将青海与西藏之间的输电能力提高一倍,达到120万千瓦,对于提高西藏电力供应保障能力,促进清洁能源大范围优化配置,服务建设新型电力系统具有重要意义。
2025-09-29 05:25
日前,第五届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大会在浙江杭州落下帷幕。这场十年一届的盛会首次在亚洲举行,各方代表齐聚一堂,汇聚共识,共同探讨进一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思路与举措。
2025-09-29 05:25
科普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创新发展的基础性工作。
2025-09-29 03:15
“我们要做轻量化,就是要做轻量化生态,要建设轻量化生态系统。”在2025(第十八届)汽车轻量化大会(以下简称“大会”)上,北汽福田欧曼事业部研发中心底盘系统高级主任工程师兼公司轻量化负责人李军代表公司获得“汽车轻量化创新成果大赛卓越成果奖”,展现了中国商用车轻量化技术的最新突破。
2025-09-29 07:19
目前,我国专业技术人才超过8000万人,技能劳动者总量超过2.2亿人,其中高技能人才超过7200万人,为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了坚实人才支撑。
2025-09-28 09:45
9月27日20时40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六号改运载火箭,成功将卫星互联网低轨11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5-09-28 09:39
今天,横跨贵州省贞丰县与关岭县的世界第一高桥——六安高速花江峡谷大桥正式建成通车。大桥通车后,原来需要绕行2小时的花江峡谷两岸贞丰县至关岭县,如今仅需2分钟即可直达,真正实现了“天堑变通途”。
2025-09-28 09:39
近日,2025亚太机器人世界杯青岛国际邀请赛在青岛西海岸新区举行,来自12个国家和地区的84支代表队同台竞技。在各类比赛中,人形机器人足球赛吸引了最多观众“观战”。
2025-09-28 04:15
9月27日03时28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风云三号08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5-09-28 04:15
为改善数字消费“硬设施”和“软环境”,近日,商务部联合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等7部门研究出台《关于大力发展数字消费共创数字时代美好生活的指导意见》。
2025-09-28 04:15
各地情况不同,建设“无废城市”也需因地制宜,但认准了,就要坚定不移干下去,直到干出成效、达到既定目标。
2025-09-26 09:39
黄芪五仁月饼、茯苓陈皮豆沙月饼、“五行月饼”……中秋将至,主打“药食同源”的药膳月饼受到许多人青睐,成为节日消费新亮点。药膳月饼选用的食材,如茯苓健脾宁心、莲子益肾固涩、薏仁利水渗湿,都是常见食疗材料,适量食用有一定调理效果。
2025-09-26 09:38
国家疾控局近日举行新闻发布会。该局新闻发言人、综合司一级巡视员熊煌介绍,目前,病媒生物传染病、自然疫源性传染病风险处于较高水平,手足口病、诺如病毒感染等肠道传染病聚集性疫情风险增加,流感等其他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处于低水平。
2025-09-26 09:37
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藏品管理和展览部副主任黄海荣介绍,广西素有“铜鼓之乡”的美誉,2006年,壮族铜鼓习俗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全国科普月期间,重庆邮电大学空间通信研究院科普基地展台前,一场趣味十足的“芯片探秘”正在上演。
2025-09-26 09:35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丁薛祥23日在湖南调研。他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
2025-09-26 04:30
“十四五”以来,我国能源科技在全产业链取得新成效,能源科技创新取得更大突破。数智技术不断助力能源创新升级,绿色低碳能源技术开发能力不断增强。
2025-09-26 04:30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人工智能已成为各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也是当前国际竞争的新焦点。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人工智能发展,不断完善顶层设计、加强工作部署,推动我国人工智能综合实力整体性、系统性跃升。
2025-09-26 04:30
眼下正值全国科普月,25日,科学家精神百场讲坛走进成都炭材公司,中国工程院院士、高功率脉冲技术及应用专家邱爱慈作题为《马兰精神与强脉冲辐射环境模拟技术》的主题报告。
2025-09-26 04:3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