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光明网讯 黄浦江畔,全球工程界的目光聚焦上海。2025年10月,世界工程组织联合会(WFEO)全体大会在此召开,6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工程界精英围绕“工程塑造绿色未来”共商大计,成为中国科协民间科技外交主场实践的鲜明注脚。
以共通价值凝聚全球共识
“我们愿以此次大会为契机,与全球工程科技界携手应对气候变化等共同挑战,推动工程科技进步和创新,为世界经济复苏与长远发展注入强劲、持久的动能,共同塑造全球绿色未来。”开幕式上,中国科协主席万钢的致辞,道出了跨越国界、包容共赢的共识。

中国科协主席万钢在2025年世界工程组织联合会全体大会开幕式上致辞
事实上,这一理念早已嵌入中国工程技术的国际实践。2023年WFEO大会申办环节,上海与迪拜角逐,中国科协并未局限于“晒成绩”,而是将叙事重点放在“中国如何与发展中国家、全球南方国家开展工程合作”上。
中国科协还提出“设立专项基金,资助最不发达国家代表参会”——这一全球工程界首创的举措,最终打动国际评委,如今已资助50余名代表顺利与会。
在全球工程领域,“技术适配需求、工程服务民生”的理念正逐渐形成普遍共识。正如缅甸工业部部长查理·丹在致辞中提到:“我们都在书写人类进步的篇章,不是通过竞争,而是通过合作;不是通过对资源的消耗,而是通过创造来实现这样的梦想。”
以现实挑战校准合作方向
“仅35%的可持续发展目标进展顺利,近一半进展缓慢,18%出现倒退。”联合国《2025年可持续发展目标报告》中的数据,凸显了全球发展的紧迫性。
作为中国科协2025年“开放合作月”的重要组成部分,WFEO大会精准设置议题,围绕“绿色转型”与“智能升级”两大全球工程界核心关切,将中国实践与世界需求紧密对接。
大会以“工程塑造绿色未来”为核心主题,下设“工程科技前沿”“绿色工程发展”“工程能力建设”3个主论坛,以及人工智能、清洁能源、信息通信、韧性城市4个平行论坛。
这一议题设计是基于全球挑战与中国技术优势的深度考量——既回应了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规划韧性城市、发展清洁能源、建设既能连接民众又能守护人类的基础设施”的呼吁,也为中国工程技术的“全球亮相”搭建了精准舞台。

联合国秘书长安东尼奥·古特雷斯的贺信
中国科协的议题设计智慧,在于不只是“提出问题”,更带着“中国答案”参与讨论。从特高压到无人智能系统,从信息通信基建到道路桥隧联通,中国工程技术的实践成果,让全球议题有了落地的“中国样本”。
以务实行动转化共同愿景
从共识到行动,一系列合作议程正在构建全球工程协同框架。
工程师国际互认机制的推进,打破人才流动壁垒,释放全球工程人才创新活力。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政府间国际科技创新合作”等重点专项,为全球科学家和工程师开展联合研究提供创新协作平台。
针对发展中国家能力短板,中国科协与WFEO发起的“非洲工程能力计划”项目,纳入联合国 “促进可持续发展国际科学十年”框架,助力非洲工程师运用数字技术推动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非洲工程组织联合会主席雷菲尔・布特莱齐直言:“期待与中国科协这样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组织携手合作,非洲必将获益良多。我也同样期待合作能惠及中方,使他们也能从即将共同开拓的非洲市场中收获丰硕成果。”

2025年世界工程组织联合会全体大会现场
长效平台更见长远考量。WFEO工程与环境委员会秘书处落户上海交大,两年间发布政策简报、创办专业期刊;此前承办的创新技术专委会推动成立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工作组,让数字技术创新惠及全球。
从“主场”到“共场”
从理念共识到议题聚焦,从议程落地到平台搭建,中国科协以民间力量搭建的桥梁,既让南水北调、智能装备等中国成果走向世界,也让全球智慧反哺中国工程技术升级。
“40年前我曾到访中国,如今的发展堪称奇迹。”秘鲁工程师协会代表José Enrique在大会开幕式上的感慨,反映出国际工程界对中国的新认知。
从2004年首届世界工程师大会到如今WFEO大会再落上海,21年的跨越见证中国从工程领域“追赶者”到“引领者”的转变。首届大会上发布的《上海宣言》明确工程师群体的责任与承诺,如今,本届大会发布的新《上海宣言》,将为破解全球可持续发展困局提供“最优解”。

2025年世界工程组织联合会(WFEO)会议徽章
这种转变背后,是中国科协以民间科技外交为纽带的持续深耕——以包容理念打破壁垒,让中国工程技术获得更广阔的国际舞台;以精准议题回应关切,让中国方案成为全球难题的“解方”;以务实机制推动落地,让中国与世界的合作实现“双向赋能”。
黄浦江畔的这场工程大会证明,民间科技外交的力量,正在让中国工程创新与世界发展形成深度共鸣。(记者 李欣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