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通过价格战扩大销量、提升市占率的粗放型竞争模式,不符合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真正有实力、有担当的行业龙头企业,应带头提升优质供给能力、优化行业发展环境、推动行业实现量质齐升
“不与国内同行争天下,走出国门闯市场。”走进美的集团总部展厅,创始人何享健1984年说过的一句话,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上世纪80年代初,通过对外合资合作,国内家电市场迎来快速发展。电风扇、空调等一些产品产能迅速膨胀,而国内需求尚处在启动期,加之产品同质化现象较为严重,市场竞争颇为激烈。面对挑战,美的率先把目光投向国际市场,迈出了走出国门的第一步。
41年前的家电市场,无论是供需关系、企业综合竞争力、产业链实力,还是品牌结构、产品结构、市场结构,与当前高度竞争的部分行业都没有可比性,但面临的核心挑战却是相似的。那就是,由于准入门槛不高,盲目无序投资导致供需错配,引发价格战,拉低企业盈利水平,从而影响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从某种角度看,这何尝不是一种“内卷”?
面对当年的“内卷”,美的选择了“走出国门闯市场”,这一寻找增量市场、实现供需动态平衡的思路,给当前的反“内卷”带来不少启示。
追根溯源,“内卷”的成因是供需失衡,破解这一难题,要在供给侧和需求侧同步发力。在供给侧,有关部门近期出台了钢铁、有色、石化、化工、建材、机械、汽车等十大重点行业的新一轮稳增长工作方案,明确提出要加强技术创新改造、加强质量品牌标准建设、推动行业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对企业而言,通过价格战扩大销量、提升市占率的粗放型竞争模式,不符合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真正有实力、有担当的行业龙头企业,应带头提升优质供给能力、优化行业发展环境、推动行业实现量质齐升。
在需求侧,要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眼光向内,相关企业应从“拼价格”转向“拼技术、拼质量、拼品牌”,在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上苦练内功,拓展新消费场景、加快新业态新模式推广应用、推动传统领域消费升级,培育、挖掘增量市场。放眼海外,我国企业扬帆出海,在为全球消费者带来质优价美、技术领先的产品和服务,给当地带来经济增长和就业的同时,也要致力于推动形成普惠发展、共享发展的产业链、供应链、服务链、价值链,为相关国家加快发展提供新动能。
2024年,奇瑞汽车与西班牙一家汽车公司合资,将当地一家3年前停产关闭的跨国车企生产基地改造为新能源汽车工厂。这一海外产能布局的创新举措,不仅盘活了当地的闲置产能,为失业工人重新创造了就业岗位,更帮助本地企业开拓新能源汽车市场,得到了当地政府与海外合作伙伴的欢迎。
当前,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抬头,企业走出去面临着相应的挑战。创新合作方式,通过产业链深度嵌入,与海外合作伙伴实现业务耦合、合作共赢,才能实现从“走出去”到“走进去”“融进去”的跨越,中国企业“走出国门闯市场”的道路也才会越走越宽广。(王 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