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2025年是人民科学家钱学森回国70周年。近期出版的《破浪:钱学森的回国历程(1950—1955)》(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一书,利用最新解密的中美一手档案,多角度补充了一些不为人知的故事,还原了钱学森跌宕起伏的回国历程。

钱学森回国时的登岸证。

钱学森(左一)抵达北京时,与前来迎接的中国科学院时任副院长吴有训(右一)亲切握手。
以上图片均为中共党史出版社提供
五年归国路,一生赤子情。钱学森从1950年被吊销涉密研究许可证,到1955年踏上归国邮轮,每一步都浸着艰难。但特米诺岛的铁窗锁不住归国志,他终在时代的转机里,迎来跨越山海的归途。
“我还真为自己的不菲身价感到骄傲”
1950年的洛杉矶小城帕萨迪纳,被美国社会翻涌的“恐赤”阴云压得昏暗。彼时彼地,加州理工学院教授钱学森,正沉浸在古根海姆喷气推进中心建设里,未曾察觉一场针对他的风暴已经悄然酝酿。
5月18日,美国三军人事安全局召开秘密会议,专门讨论“钱学森案件”。6月6日,三军人事安全局联名致函加州理工学院,要求正式吊销钱学森涉密研究许可证。在钱学森还没有正式收到信函时,联邦调查局人员已经开始上门造访,这让他始觉“怀疑的魔掌正在伸向我”。19日,联邦调查局人员再次登门,这坚定了钱学森回国的决心。那一纸吊销令,断了他当时的涉密科研路,却也成了踏上回国征程的缘起——回国,不是退路,是必须踏上的归途!
8月,钱学森做好了回国的所有准备。正当他为了回国要参加听证会时,行李审查悄然启动,随后他收到了禁止离美命令。9月6日下午,移民归化局人员叩开了钱学森家门,将他带至洛杉矶数十里外的特米诺岛囚禁。经加州理工学院校方与律师库柏四处奔走,9月23日,钱学森以1.5万美元高额保释金获释。
这可是一笔不小的数额,当时一名教授的月薪也只有三四百美元,以至于多年后,民间流传保释金由加州理工学院同事集体筹措的说法。但近来解密的档案证实:实际支付人是钱学森一名学生的妻子,而当事人希望匿名提供帮助。另外,这笔保释金并非现金,而是通过购买美国面值1.5万美元的债券支付。
辗转支付,既印证了回国之路困难重重,也说明钱学森的回国决心获得了以学生为代表的民间人士的认可和支持。后来,钱学森曾调侃说:“我还真为自己的不菲身价感到骄傲。”
“我忠于四亿五千万同胞”
钱学森虽获保释,但案件并未终结,移民归化局后续又召开了4次具有法律效力的正式听证会。1950年11月15日,洛杉矶西九街117号移民归化局103房间内,钱学森西装笔挺却难掩疲惫。面对美国检察官古尔丘“你忠于谁”的尖锐质问,他毫不闪躲,清晰回应:“我忠于中国人民。”古尔丘追问:“中国人民指的是谁?”他字字铿锵:“是四亿五千万同胞。”
随后,古尔丘抛出一个更为刁钻的问题——“当中美发生战争,你究竟站在哪一方作战?”面对白色恐怖,钱学森机智而勇敢地表示,如果战争是为了中国人民的利益,那么他会参与其中。古尔丘追问:“你想要先作出决定,决定这战争是否有利于中国人民吗?”钱学森说:“是的,我要作出这样的决定。”古尔丘继续发难:“你不准许美国政府替你决定这个问题吗?”钱学森斩钉截铁地说:“不,当然不!”
美国司法部移民归化局利用听证会上不利于钱学森的言辞,于1951年4月26日判处他“被驱逐出境”。但驱逐钱学森有损于美国的所谓核心利益,他们便作出“这位外国人应该被驱逐出境,但可暂缓一段时间,等待进一步指示”的矛盾决定,使钱学森的归国之路再添波折。
此间,加州理工学院并没有辞退钱学森,他仍担任喷气推进中心主任,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但在被软禁的日子里,麻烦接踵而至,钱学森怕连累别人,渐渐减少了社交。即便如此,他并未丧志颓废,转而投身非涉密研究,钻研工程控制论与物理力学。1954年,《工程控制论》英文版出版,直到今天依然是相关专业的必读书,被翻译成俄文、德文等。该书出版后,《科学美国人》想报道他的成就,却被他断然拒绝:“我不是美国科学家,我是一名中国科学家。”
从此,他跨越山海,再无羁绊
执着的坚守,换来1954年日内瓦会议上的微光:平民回国成为中美双方磋商的内容之一。但此时,美国国防部明确表示,“有一个人不能走,那就是钱学森”,意见还传达到美方参会代表。冰冷的禁令像一道枷锁,使钱学森在1954年仍无望回国。
1955年6月,转机终于冲破阴霾。随着中美大使级会谈临近,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和国务卿杜勒斯就中国留学生回国问题交换意见,前者认为:“钱学森经过5年的滞留,他掌握的知识没有我们所想象的那样有价值了。”8月1日,大使级会谈举行,无疑加速了钱学森回国的进程。最新公开的材料显示,8月3日,美国国防部部长助理给了国务院一份备忘录,同时抄送司法部,指出合适时候可以做出释放决定,并且得到了总统同意。8月4日,美国司法部正式签署同意钱学森回国的通知。
1955年9月17日,“克利夫兰总统号”邮轮静静停泊在洛杉矶码头,等候一位冲破重重阻碍的中国人。这趟跨越山海的归途,钱学森以赤子之心为帆,以执着坚守为桨,终于抵达故土。回到北京后,在天安门广场,仰望五星红旗,他感慨地说:“我终于回来了!”这一刻,他等待了整整5年。从此,他再无羁绊,将一身学识与才华,毫无保留地献给这片日夜思念的土地,为祖国的崛起,继续乘风破浪。
作者:张现民 王诗蕙
作者单位:上海交通大学钱学森图书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