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近日,由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与电信终端产业协会(TAF)联合制定,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及国内头部终端、芯片企业共同起草的T/CCSA708-2025(T/TAF313—2025)《移动终端融合快速充电无线充电技术要求》团体标准正式发布。
近年来,我国终端充电技术迭代速度持续加快,充电速度从早期的5W逐步提升至百瓦级,充电安全防护体系不断完善,智能功率调节、低温充电优化等技术也开始广泛应用。其中,无线充电凭借无需物理连接、随放随充的便捷性,以及适配多设备的灵活性,迅速成为消费电子、移动通信、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的热门技术。
然而,在产业快速发展的背后,无线快充协议碎片化问题却日益凸显。目前市场上主流的高功率无线快充协议分属不同厂商,技术参数、通信逻辑存在差异,导致消费者使用不同品牌的充电器与终端设备时,往往无法实现无线快充功能,只能以基础功率缓慢充电。这一问题不仅严重影响用户体验,更从产业层面制约了绿色能源普及与循环经济发展,大量因协议不兼容而闲置的充电器造成资源浪费,也增加了电子垃圾处理压力,成为终端快充产业升级的关键瓶颈。
《移动终端融合快速充电无线充电技术要求》规定了基于电磁感应的移动终端融合无线快速充电技术要求,包括通用要求、物理层、协议层、应用层和异物检测等技术内容,适用于支持融合无线快速充电的发射端设备与接收端设备的设计与应用,同时也适用于支持融合无线快速充电的芯片设计、生产和应用。
据悉,在标准制定过程中,广东省终端快充行业协会深度参与,联合产业链核心企业成立专项工作组,开启融合无线快充标准的预研工作。通过组织技术研讨会,梳理出多项核心技术分歧点,形成统一的技术方案建议,并积极协调企业与全国标准化组织的沟通,确保企业的技术经验与产业需求充分融入标准内容,推动标准既具备技术前瞻性,又贴合产业实际应用场景。
作为国内首个支持高功率融合充电技术的无线快充标准,《移动终端融合快速充电无线充电技术要求》的发布,填补了我国在移动终端融合无线充电技术标准领域的空白,为行业制定了融合统一的无线充电技术标准。在保障我国无线电频谱资源有效利用的同时,可有效指导和规范设备制造商的研发和生产行为,促进融合快充产业高质量发展。(肖春芳)
